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清穿太子妃:和废太子互换身体 > 第三百零九章分族科举
    张廷玉被点为状元步入官场,这是大家都能预料到的。
    但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康熙并没有依照以往的旧例,让前三甲进翰林院任职,而是将张廷玉下放到地方去做县令。
    这一举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你说皇上不在乎张廷玉吧,他还将人点为状元,如果说他欣赏张廷玉吧,他还没有将张廷玉放入翰林。
    毕竟谁都知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日后张廷玉不能走到内阁的位置?
    状元不进翰林院,这倒是开朝头一次。
    这一下儿张英的脸色更不好了,觉得这个儿子本就难登大雅之堂,现在更是打破一贯的传统。
    连翰林院都进不去,真是让他颜面扫地!
    满朝文武谁都不清楚,康熙是怎么想的?
    而张廷玉下放的这个地方,也是众位阿哥都比较熟悉的地方——盐城。
    张廷玉成为了赵申乔手下,接替了原先赵申乔的官职,成为了盐城的县令。
    众人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乐的见到这个结果。
    汉人就该有汉人的自觉,就算考上了前三甲,也没有去翰林院等好地方就职。
    那将来朝堂上位列高位的,还是他们满八旗子弟。
    简亲王自从端敏公主回来后,便除了上朝之外,就闭门不出。
    生怕哪里招惹了端敏,再闹的天崩地裂的,让皇上突然就想起在江南发生的事。
    现如今,蛰伏了这么久,好像皇上已经淡忘了江南的事。
    想到这,简亲王心中略定了定神。
    一切都是他自己做贼心虚,可能在皇上眼中,明朝余孽朱三太子朱慈炯这个事,已经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
    想到这,简亲王和安亲王对视一眼,安亲王率先站出来,对着康熙禀奏道:“皇上,臣有事要奏。”
    “皇上如今学院已经开设,有不少年幼者入学,但这几年间若是一直在书院里读书,不愿意出来考童生……”
    总不能从四五岁启蒙,一直到十三岁朝廷就白白养着呀。
    许多大臣也点头,朝廷给拿钱读书和自己掏钱读书那是不一样的。
    朝廷你拿钱读书,只能等你几年的时间。
    如果是你自己读书,你读到老,学到老都没人管你。
    你考不上就考不上了,谁让你家有钱,那也无所谓。
    但朝廷给你拿钱,每年不说别的,笔墨纸砚都需要钱,还有一些人力物力。
    哪能说让你从四五岁一直读到十几岁。
    “那就三年吧,初学堂定三年为期,到了三年过后,不论是否考上了童生,都结业。”
    三年学习三本书,其实不算难,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并不是说你三年之内必须要考上,而是在学堂三年,学完学透了这三本书,你就可以毕业了。
    之后是去考童生,还是选择其他的路走,朝廷就不管你了。
    毕竟该教的都教了,剩下的就看个人的领悟和参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童生三年考上的有很多,几十岁,几十年的都考不上的,也一抓一大把。
    这次科考前三甲均为汉人,让这些八旗子弟感受到了危机。
    毕竟他们家族子弟是可以萌荫入仕,但想要当大官,而不是七八品的晃悠,也是需要走科举的,或在军队摸爬滚打两三年,才能往上爬。
    至于中学堂和大学堂,现在还没开设,自然是没有商定。
    不过各地反应都不错的初学堂,倒是明年可以看一看成果,若是岁考成绩不错,那就可以全面推广初学堂。
    可随后,康熙又颁布一条政令,让在场的大臣都有些惊愕。
    “日后科举分两榜,一榜为汉,一榜为满蒙。”
    康熙看向朝中大臣缓缓说道:“日后满蒙学子依据科举排名下放到宗人府,理藩院各部。”
    也就是说,康熙准备重用汉臣了,而朝廷也会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汉臣。
    只有那些汉臣进不去,掌管皇家宗室的部门,才是那些满蒙子弟的官职。
    “若是汉臣人数不足,才学能力不足,则在满蒙学子中择优而取。”
    石静娴环顾朝堂,这则政令一出,日后朝堂世上,再也不是满蒙八旗子弟的一言堂了。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汉人走进朝堂,真正的和八旗子弟抗衡,让朝堂上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而不是说一人启奏,所有姻亲不是跟着从奏就是持默认态度,将皇上架在那里。
    日后的科考,满人和满人争,汉人和汉人争,八旗子弟再也无法依托家族带来的便利,妄想将汉人子弟挤下去。
    无法联合,便成了对手。
    (这个是历史上康熙做的决定,不是我杜撰的,我只是改编一下:直接罢黜八旗子弟的科考,毕竟八旗子弟想要入仕机会很多,就没必要再和汉臣抢科举的机会了,这也是为后期朝堂上有近乎一半的汉臣打下了基础。)
    朝堂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不太高兴,这说明日后官职衙门都要按照满汉划分。
    而满人八旗子弟居然成了汉族子弟的替补!
    还好六部尚书等诸多职务都共设满汉两职。
    同大臣们一样不开心的,还有温宪公主。
    自从接到了皇上的口谕,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只能再次把这仇再次记在了太子和太子妃的身上。
    不让进宫,她便在外面三五不时的耍着公主的威风,时不时的款待各种朝臣夫人,不是去这个宗室家里坐坐,就是去那个大臣家里坐坐。
    走的时候便收取一堆的好处和礼物,大摇大摆的回到驿馆。
    要么就是去恪静或者端敬公主府,一呆就是一天。
    不是和端敬说羡慕她能被皇阿玛接回来,被几个兄弟爱护让人羡慕,就是说她二嫁,让人感叹。
    端敬性子柔弱,从小的生活让她变得敢怒不敢言,即便是被这个妹妹戳了伤口,掀了伤疤,也只能温温柔柔的笑着。
    等人走了,不是暗自伤神的流泪,就是沉默寡言。
    除了刺激端敬,温宪还去恪静公主府,进门就像进自己家一样。
    “当初这府邸还是皇阿玛和额娘派人按照我的喜好给我督造的呢。”
    温宪看着恪静公主府,心中的怨气,怒气齐齐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