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让你的爱非诚勿扰 > 第35页
    那期期人物背后活生生的成长故事就真的能一笑而过么?不知道我们算不算祖国下一代,我想说的是班里的同学,有的人会去听歌,有的人会去看书,有的人会去运动,从来没有人说过为了考试达到优秀就来告诉我们,世界上除了学习并无其他任何活动方式。唱歌可以学到韵律美,看书可以得到智慧美,运动可以得到健康美,
    《非诚勿扰》又何尝不能表达深刻呢!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必须建立在认识事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所知如冰山一角,何来价值观?无自由,无选择,更无发展可言!
    元英
    我28岁。生活在上海。已婚。我们夫妻,女是本科,男是博士,生活的圈子并不宽泛,二十几个朋友家庭有固定往来。唯一欣慰的是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周围离婚率为零。如此介绍并不是晒幸福,是想告诉你《非诚勿扰》还有这样一群受众,这样的人也还有很多。一向看低写信表达支持或抗议的行为,在此我却选择以这种方式向您与孟非先生表达我的尊重。
    我的阳台上有锅,家庭影院满是蓝光1080P,能从台湾中天、香港翡翠一路看到CNN(当然这是不合法的),可是我们每周末都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热闹地刷新着收视率,同时也能让浮躁的人心获得冷静,没有话题没有异议没有争论,就不会有思考有剖析有真相有结论。
    如果我有小孩,会不会让他(她)收视此节目?——绝对会。
    成长的过程有阅读纯美童话的权利,也有对世界尽头冷酷仙境的知情权,这两种,“非诚”的舞台上都有。以为一路顺畅就能成就愿望?以为一直坎坷就无人问津?以为一见钟情是一厢情愿?总有一盏灯会爆冷,总有意外,也总有奇迹。如果一个相亲节目就能颠覆五千年的优良传统,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就有必要质疑了!
    路人丁
    我每天收到很多来信,在这里节选了几篇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朋友的声音,这些声音普遍担心《非诚勿扰》会否因片面而遭遇不公。其实,我想说的是,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都曾历经不理解、误会和委屈,人如此,其实事也大抵如此,时间终将证明一切,只需告知自己继续“走曲折的路,做正直的人”。
    我从来没离开过我熟悉的讲台,也永远不会离开讲台,即使我失声的那天到来,我也要用眼睛注视着人们在那里分享和碰撞,那是我毕生中心灵与其他灵魂交汇的神圣之地。但对于电视,我始终是个外行,我有胆走到如今,全凭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虽然电视无法像讲台那样让我尽抒己意,但至少,我知道我在这儿还可以为大家做些事情。《非诚勿扰》促使了我在电视上与不同灵魂隔空遥距的碰撞,我尊重这里,犹如我尊重每一个灵魂。
    附录:色言色语——乐嘉访谈…
    附录:色言色语——乐嘉访谈录
    非诚勿“色”
    “剩”斗士的相亲路
    Q:这几年来,“剩男剩女”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能够从心理学和性格的角度来解释背后的原因吗?
    乐:从性格的角度来讲,因为性格是天生的,个性是后天的。除了随遇而安的绿色性格以外,其余三种颜色——自由率性的红色、完美主义的蓝色和成就第一的黄色都有晚婚的理由。虽然晚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共性。
    我们的上一辈更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人生大事应该在某个时候解决掉,否则就会遭遇周围人的异样眼光。而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自己做主,更少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甚至很多时候父母也影响不了,想早婚就早婚,想晚婚就晚婚。之所以“剩男剩女”受到关注,其实是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使这种现象更多为人们所注意。
    Q:你从事性格色彩学方面的研究,你觉得,哪种色彩类型的男女适合用电视相亲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你如何看待相亲这种婚恋模式?
    乐:参加这个节目的选手性格类型绝大多数都是红色,红色类型意味着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这类选手自身而言,参加节目的女性有两个结果:第一通过节目找到男友当然好,即便找不到,观众朋友如果看到我,给我写求爱信也没什么不好;第二要大家记住我,所以就得特立独行。女嘉宾生活中是否如节目中的表现一样呢?如果她不想展现自己、引发关注,她根本不会上这个节目。一个很低调很内敛的人,她为什么要上这个节目?为什么要让别人品头论足呢?所有上这个节目的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认可,或者不在乎别人评价的人。而那种介意别人评论、在意个人形象的人是绝对不会上这个节目的。
    无论电视上还是现实中,对于相亲这种形式,不宜看得太重,不要抱着来了就一定要找到终身伴侣的心态,这样反而比较容易放得开。无论男女,放开了才能展现自己最真实最可爱的一面,“端着”或者“装”的心态特别不利于找到爱的感觉。相亲的风靡说明了现代人缺乏交流,为什么现在网上聊天交友的人那么多?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你去问100个来相亲的人,你那么优秀,为何不能自己找到合适的人?为何一定要用相亲这种方式?他给你的答案多半会是“我的圈子太小”“我遇到的人都不合适”。其实现代人的生活圈子和过去相比不但不小,而且大了很多,但人和人之间心的距离却更远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Q:《非诚勿扰》是一场红色闹剧吗?你说过上节目的人大都是红色性格的人。
    乐:《非诚勿扰》是一场红色性格的集中展示,其中除了典型红色性格以外,也不乏红+黄性格和红+绿性格。举个例子,同样是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的求爱,红+黄性格因为带有黄色,表现出的是镇定和理性(如马伊咪),纯红色的马诺则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有时还会拿对方来开玩笑和调侃。夏燕因为是红+绿,性格中有温顺平和的绿色,别人要跟她换位置,她总是无原则地同意,最后糊里糊涂地被一个追求者带走了。当然我也再次确认我们理论的广泛应用性,这里面至今没有发现明显的蓝色性格,因为蓝色不愿意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让蓝色上相亲节目是很困难的。
    Q:你觉得用如此大鸣大放、众人注视的方式真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吗?
    乐:相亲的电视节目十年前就有了,如同网络的相亲交友、公园里的万人相亲会,甚至如同朋友间的介绍对象、居委会老大妈的热心撮合和婚介所里的相亲介绍一样,相亲只是一个初步了解和做约会前准备的过程,并不保证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只是今天的电视相亲节奏更快速,形式更“潮”,不但是一种寻找约会对象的方式,也是展示自己恋爱观和个人态度的平台,所以才招来全社会范围内的讨论。
    Q:有人批评《非诚勿扰》宣扬拜金主义,你对此怎么看?
    乐:金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成为很敏感的话题。一些嘉宾在节目中说的话让人感觉“拜金”,我觉得非常正常。事实上,并非只有是她们喜欢钱,普天下人都喜欢钱。只是以前这些问题不大有人在公开场合说,现在有个节目把它提出来,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有人附和,有人批评,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即使没有《非诚勿扰》,在其他的相亲类节目中,“拜金”等话题依然存在,不必过度放大。
    另外,我的分析,一般痛恨“拜金”的三种人,一种是在情感中曾被“拜金”的人伤害过,第二种是自己没什么钱的,第三种是怀揣强烈使命感担心普世道德沦丧的。?“我是《非诚勿扰》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