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死后称帝 > 第64页
    “那耿将军是打算动商税了?还是取消士族免税的待遇?若是如此,只怕将军会有不少麻烦啊!”
    谁有钱,谁没钱,人人都知道。可为何官府收税的大头是穷人而非富人,谁心里还不明白吗?官官相护四字,皆因位置决定政策。读书本就不是穷人能读得起的,且不说书本和私塾的费用,单是书香门第,士族人家的藏书和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心得和经验,都是寒门子弟望尘莫及的。
    能当官的,不是出自士族大家,就是即将步入这个阶层,自然要维护本阶层的利益,否则寒门子弟苦读十余年,不就是为了改换门庭,让自家也获得免税的权利,踏上另一个阶层吗?
    耿九尘毕竟不是士族出身,不了解其中关键之处,孟兴远佩服他的“异想天开”和“远大志向”,却也不得不提醒他。
    “士族豪绅根基牢固,枝广叶茂,便是朝代更替,也未必会动得了他们,将军若是贸然出手,怕是不利于民心稳定,尤其是治理地方,尚需他们出手相助,否则将军便是能百战百胜,这后方经济总是需要人手来经营管理……”
    “我明白,”耿九尘有些意外他并未拍案而起骂他对士族不敬,反而有些“苦口婆心”地劝谏他要善于用人,倒是真有几分想法,并非那些思想顽固的腐儒,“先生所言极是,我也并未打算现在就取消士族优待。而是打算尽快拿下莱州之后,将整个胶东半岛连为一体,除了开荒种田外,还要发展海上贸易。商税之利,远胜于农税,以此厚利来补贴免征之息,加上我手下的兵原本就是农民,自耕自种,养活他们也不算难事吧。”
    “海商?”孟兴远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他拿下青州后,为何不是南下沂州徐州去投奔大安,而是反向东进,先夺密州,再谋莱州,如此最肥沃的胶东平原落入他手中,进可攻,退可守,又有海商之便,才是真正能长久经营下去的地方。
    “原来,你打算经营海商……可若是被困于半岛之内,便是有海外来的商船,所获物品也不便出手,岂能得利?”
    南安的泉州港就是因海商而兴起,但那里是因为有一整个南安作为他们的消费市场,加上南方富商如云,对海外来的香料和珍稀玩物需求甚多,出产的茶叶和瓷器丝绸又备受海外欢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海商前来交易,彼此获利丰厚,才能长久发展。
    而莱州和密州虽然沿海也都有港口,但在北燕国统治时期为了防备大安水军突袭,将码头摧毁,海船不能靠近,渔船不能出海,明明靠海却不能吃海,破败荒废得远远比不上南方诸港口。
    更何况,现在的山东一带经历了水灾旱灾蝗灾之后,早已没了隋唐和大安时代的富庶繁华,赤地千里,处处流民,便是豪商士绅也只能结堡自守,而不敢轻易外出行商,致使民生凋敝,穷得叮当响,哪里还有钱有心思去采购外来海货,更没有值得卖出去的好货供应,就算耿九尘重修了码头开了海贸,也未必能引来海商,到时候照样收不到钱。
    耿九尘嘿嘿一笑,说道:“多谢先生替我担忧,若是先生肯留下,很快就能看到……我们的特产。保证不会让先生失望的。”
    “哦?那老夫便拭目以待了!”孟兴远简直对他好奇到了极点,本就想要看看此人是否入楚逸所说的那般胸怀仁义,大公无私,现在更是对他所言的不取民利大感兴趣,自然不肯就这么走了。
    耿九尘拿下密州,本就多了一大堆的事,便是有楚逸帮忙,也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孟兴远肯留下,自是求之不得,当即便毫不客气地委任他为密州知州,将这里的安民,通商,免税,开荒等等一应事务尽数丢给了他,自己脱身出来,才好去干大事。
    楚逸对他所说的“特产”也是十分好奇,毕竟以前的耿九尘只管打仗,内政文书统统都是丢给他去做,也从未管过经营通商之事,如今忽然提出来,倒是令他愈发好奇。
    “青州密州这两年水患不断,出产的粮食远不足供应大军,就算现在开荒,等到产出之时,怕是我军亦要断粮。而眼下府库的银子……就算加上燕西昭先前打秋风得来的,也所剩无几了。”
    “九哥,你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赚来大笔的银子,从哪能买到粮食?难不成……从大安?”
    北方战祸连年不断,北燕的内乱亦是从未停息,导致原本富庶的中原和河北山东等地,农田荒芜,饥民遍野,想从这里再抠出粮食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南方就算有粮,那些商人贪婪奸诈,岂会平白送来粮食?若是高价的粮食,他们又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