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鱼肠剑(出书版) > 第104页
    计然查看一番,便回来大殿,告道:“枚乘是被熟人杀死。”
    公子清奇道:“渔父如何知道?”
    计然道:“地牢在半地下,须经过楼道,而今正值金秋,台阶上积有不少败叶,有人进去,必会发出声响。枚乘被锁在木柱上,背朝着门,他听到有人进来,必会勉力转头,想要察看究竟。也就是说,如果凶手径直进入地牢,自背后杀死枚乘时,他的头必是侧向牢门的。可而今枚乘头侧向另一方,表明凶手进去后走到枚乘身边,有过一番交谈后,再突然将枚乘杀死。”
    公子清道:“渔父素有算计之名,我信得过渔父的推断。哼,熟人,一定是王宫中的某人。”
    他尚有诸多大事要办,一时顾不上枚乘被杀一事,遂道:“来人,这就送渔父和楚王孙出去。”
    出来王宫,侍从鱼亭问道:“渔父当真认为是熟人杀了枚乘吗?”
    计然叹道:“从现场情形来看是这样,但结果却出乎我意料。”
    鱼亭不解其意,道:“可我看渔父神情,分明怀疑楚王孙是凶手。”
    计然点点头,道:“而且王孙胜目下所穿衣衫,与他赴宴时全然不同。今日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他人也被困在了王宫,竟还记得换衣,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鱼亭道:“莫非渔父所指熟人,就是指王孙胜?”
    计然道:“可从目下情形来看,王孙胜似乎与枚乘并不相熟,至少公子清是这样认为的。”见王孙胜正要登车,便过去招呼了一声,道:“可否请王孙借佩剑一观?”
    王孙胜脸色顿变,随即掩饰道:“王宫出了大事,还是尽快离开这里为妙。渔父想观剑,日后有的是机会。”
    计然道:“计然对王孙决无敌意,只是弟子明离甚合我心,我素来视其为半子。若是王孙知悉其下落,还望不吝告知。”
    王孙胜莫名其妙,道:“渔父弟子明离不见了吗?渔父如何认定我会知悉其下落?”
    计然道:“姑苏出了大事,怕是日后再见不易,那么计然便直言不讳了。明离失踪,与见离被杀有关,今日我在大殿审问枚乘时,他曾有所暗示,王孙似是知情者。”
    王孙胜“啊”了一声,随即道:“这个枚乘,信口胡说,我根本不知道明离失踪一事,他为何要牵连于我?”
    计然握住王孙胜佩剑,肃色道:“我理解王孙的处境与难处,但明离于我如亲人,王孙知道明离下落,请交他出来,我可以既往不咎,之后天各一方,各走各道。”
    王孙胜很是不悦,厉声道:“我都说了不知明离一事,渔父何必要苦苦纠缠?就凭枚乘一句话吗?”
    计然缓缓道:“我敢说王孙这柄佩剑上,一定还沾染有枚乘的鲜血。就凭这个,我就该相信枚乘。”
    王孙胜登时软了下来,转头朝王宫看了一眼,道:“王宫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渔父可有方便说话的地方?”
    计然遂引王孙胜回来宋氏总铺。入堂坐下,王孙胜才道:“不错,是我杀了枚乘,但我确实不知明离一事。”
    计然问道:“那么王孙何以要杀死枚乘?”王孙胜道:“因为这个……这个嘛……”
    计然道:“我本无意探究王孙隐秘,但王孙不说清楚这件事,我很难相信你对明离一事是真不知情。”
    王孙胜仍有所顾忌,计然遂道:“王孙该知道我不是吴国人,我对谁当吴王、谁当楚王也没什么兴趣,王孙大可直言不讳。”
    王孙胜道:“可是渔父今日在大殿上舍身救了吴太子波。”
    计然道:“吴太子待我为上宾,我挺身相救,那是本分,并不代表我就是吴太子波的人。公子清就很明白这一点,他不会不知道我今日救了太子波,不还是照旧放我出宫了吗?”
    王孙胜这才道:“我曾听伍子胥说过,渔父与向申是旧识,对吗?”
    计然道:“不错。王孙何以突然提及向申?”
    王孙胜道:“吴王阖闾引军攻楚后,向申便来阳山找我,称有意刺杀吴国执政太子波及公子清,再扶持我为吴王。”
    原来向申最早瞩目的人选并不是吴公子清,而是楚王孙胜。他表白意图后,王孙胜大惊失色,当即拒绝,称自己空有王孙的名衔,根本没有能力在吴国立足。
    向申则早预料到此节,表示愿意为王孙胜游说越王允常,劝说越国乘吴国空虚之机,出兵伐越。王孙胜则与越国里应外合,夺占吴国领土后,再与越国平分。这一幕,基本就是当年王孙胜生父太子建联晋覆郑的翻版。
    王孙胜寄人篱下多年,就连唯一的亲信大臣伍子胥也投效了吴王阖闾,成为威风凛凛的吴国相国,而他依然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孙,听了亦颇为心动。
    王孙胜心腹侍从石乞颇有远见,劝道:“这向申突然冒了出来,要扶王孙上位,一定有所图谋。重大之事,非心腹不足与论,王孙还是多思量的好。”
    王孙胜思来想去,自知无力在吴国称王,遂婉言谢绝了向申,但也厌恶吴师在楚国攻城略地,未举报向申,且向向申推荐了公子清,称公子清是第三任吴王余祭之子,是比自己更合适的吴王人选。
    向申对此有所犹豫,因为选公子清的话,便难以以越国为外援,毕竟公子清生父吴王余祭是为越人刺杀而死。后来向申见实在难以劝动王孙胜,又消磨不起时间,便还是选了公子清。
    既然不能以越国为援手,向申便称楚王孙胜支持公子清当吴王,以显得公子清有贤名在外。这一招,对公子清这样的人极见效果。公子清下定决心起兵后,还曾派心腹家臣枚乘携带重礼,到阳山致谢。
    几日前,王孙胜被吴太子波派人接入王宫,他知吴国已对自己起了警觉之心,所谓入宫小住,不过是软禁的委婉说法。而今日宫宴之时,公子清起身离开大殿时,王孙胜已有所警觉,料想必有事发生,果然很快便发生了行刺一幕,随后便有公子清引军攻打王宫一事。
    这些都不算什么。在心理上,王孙胜是站在公子清一方的,首先他已知悉向申、公子清所谋之事,被公子清视为同盟,而今更是被软禁于王宫,令他愈发怨恨太子波。
    令王孙胜大起波澜的是家臣枚乘被俘一事。枚乘被押入大殿时,便重重看了王孙胜一眼,似有所示意。而后王孙胜回到住处,越想越觉得处境危险——
    刺客未能刺死太子波,公子清已失去先机,而今王宫卫士拼死守宫,而吴王阖闾素得吴人之心,宫外军民必是向着太子波,公子清很难占到上风。而被俘的枚乘更是随时可能向太子波招供,供出王孙胜来。他左思右想,来回徘徊时,正好见到卫士押解枚乘去地牢,遂暗中尾随,等到卫士将枚乘锁好离开后,见左右无人,便溜了进去。
    枚乘听到动静,虽然全身被禁锢住,却还是努力转头,问道:“是楚王孙吗?”
    王孙胜大吃一惊,走到枚乘身边,问道:“你如何知道是我?”
    枚乘笑道:“王孙与我家公子结盟,我料定王孙必会设法来救我。”
    王孙胜心中立时起了杀机,口中仍假意敷衍一番,确认枚乘未曾招出自己后,便拔出佩剑,将其杀死。
    计然听到这里,心中恍然大悟,暗道:“既是楚王孙胜向向申推荐了吴公子清,枚乘必以为王孙胜与向申交情深厚,向申知悉见离竹册之事,枚乘便以为王孙胜也是知情者。”
    当时计然说出明离或许也是因为知悉见离竹册之事而遭人绑架后,枚乘本能地望向王孙胜曾经站过的位置,无非是他曾在入殿时,见过王孙胜,所以首先联想到其人身上。而后枚乘关于向申绑架明离一番推论,也是合情合理。至于为什么枚乘要说出向申,却不肯交代出王孙胜,其细微心思,便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