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班主任 > 找他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四月五日夜九时三十四分,我站在广场纪念碑的须弥座旁,就着身旁一位姑娘打出的手电筒光,正抄着一张刚用胶布粘上不久的抗议压制悼念周总理活动的七言诗。这时的广场,不但已经没有了雪山银海般的花圈,而且,经历了白天一系列激昂的场面后,笼罩着一种大雷雨前的郁闷气氛。尽管如此,纪念碑附近仍旧不断出现新张贴的诗词,而且,一些包括我这样愿把历史见证人的职责承担到底的革命群众,还在那里积极地坚持着针对“三人十只眼”的抗议活动。我还没抄完那首诗,忽然,身后有个小伙子大声地提醒说“注意,那些披棉大衣的家伙甩掉大衣了”

    我和肩靠肩的几位抄诗者同时回过头去,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陡然,本来故意搞得灰黑一片的广场,每个灯柱上的所有圆灯猛地全亮了。

    这时已是九时三十五分。

    我本能地随着激昂的人群转身朝广场西南角跑去。正当我被愤怒和惊愕弄得几乎发狂时我虽然估计到会有比白天更严重的压制,但万没想到从一百米外扑来的黑影竟裸地举着粗大的棍棒,蓦地,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穿着蓝工作服的小伙子跳上了前面的灯柱,他双脚紧攀,左手紧抱,右臂猛烈地挥舞着;我一辈子忘不了他那朴素的短发下,被真理之光照亮了的那张涨红的脸,特别是那双闪着无畏光芒的眼睛。我和身边一同奔跑的人不由得奔向他所在的那根灯柱,这时虽然灯柱上的广播喇叭中讽刺性地轰响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乐曲,我们却仍能听见他指着纪念碑呼出的声音,那声音即使在我们这一代人死去化为尘土之后,相信也会存留后世的听“他们这样不行不行不行我们要斗争斗争斗争从1840年以来,从1919年以来,从1921年以来,从1949年以来,中国老百姓争取的是什么什么我们争得的不能丢失去的必须夺没有的必须创”

    这时传来了第一批残暴的踢打声和惨叫声。“冲出去啊”是他在喊是周围的人在喊是我在喊记不清

    也许是残暴的歹徒一时疏忽,更可能的是被集合去的并非全是冷血动物而有意“网开一面”,我和五六个“幸运儿”竟得以冲出了包围圈。

    回到家里,我气愤得一阵阵打颤。我恶心,我想吐。爱人一旁安慰我,但我只锐利地射了她一眼,便不再看她。她虽聪明,却太善良。她猜到了压制,却绝对想象不到带血的棍棒。

    披着爱人送到肩上的旧呢大衣,我呆坐了整整两个小时。爱人把我抄来的诗文,同前几天我俩已经誊好的诗文合到一起,搁到了装大米的陶罐的底部。我听见她做这件事的声音,却没有跟她说一句话。爱人办完了这件事,便和衣在床上倚着,先是望着我发愁,后来实在熬不过,合眼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我的思绪从冷冻般的愤怒,逐渐化为针扎般的痛苦,又转为沉重的思考,最后,却只剩下了那灯柱上青年的形象,和他那每个字都有千斤般重的激昂号召。

    我是个业余雕塑爱好者。我觉得心中已经屹立着一尊无比壮美的塑像,我完全忘记了有被追捕的可能,我不想吃,不想喝,不想睡,只想立刻把心中的这尊塑像再现出来。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我负有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我必须完成这尊塑像,不管我需要冒着多么大的风险。

    当爱人惊醒,走拢我身边时,我手持的画板上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草图。那攀着灯柱扬臂疾呼的青年形象,一下子就攫住了爱人的全部身心。

    “谁”她双手搭在我肩上问。

    “他一个英雄一个大家都应该记住的人”

    是奇迹也不是奇迹,我一直没有被捕。被“”控制的公安局派人去厂里查过我,党委并没有专门商量过如何应付这种事,但他们面对公安局拿来的明明有我侧影的相片,却个个表情自然地否认厂里有这么一个人。合同医院的大夫在这事发生后的第二天,便一反常规地来我家“出诊”,并给我留下了长休的病假条大家也知道我确实有慢性肾炎;街道治保主任陈大妈见着我总是慷慨地报之以真诚的微笑,唯一对我不满之处,就是屋里既乱搁着那么多的铅丝、木条、胶泥,为什么不养成拉上窗帘的习惯,以免“有碍观瞻”。

    在这“病休”的时间里,我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塑像已具雏形。偶尔有生客来家,问道“你这又塑什么呢”

    爱人总是抢着回答“架线工。”

    熟客来了,我就拿出设计图,请他们看,一边小声地传达着他的召唤。

    厂里的几个小伙子轮流来当模特儿,搂着我那小平房里的旧木柱子摆姿势。我总是不满意他们,常常说“都不能传神。应该找到他,请他自己来。”

    “是呀,该找到他”爱人这么说,同志们这么说,我也这么说。

    但是,在那阴云四合的岁月里,到哪儿去找他他在哪儿呢也许,在监狱的铁窗中;也许,像我一样,在某个隐蔽但并不消沉的角落,也许不敢往下想了。

    我们的估计从方向上看总是正确的,但我们的估计从程度、速度上看却总还是显得保守。我以为起码

    还得“病休”上一年,才有可能到市公安局门口晒晒太阳,没想到仅仅半年以后便云开雾散。

    “我恢复了上班,在宣传科里又成了个忙人;我和爱人一块大摇大摆地去逛王府井;我对每一位来家的客人,无论生熟,都乐于揭开盖在未完成的塑像上的白布,请他们代拟除了架线工以外的任何恰当题目”

    我开始积极地寻找他。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七年一月八日下午二时许,我徘徊在广场的木板墙边。因为纪念堂正在动工,所以出现了这样一道木板墙。木板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和小字报,还有童怀周编辑、油印的革命诗抄。人们的情绪是复杂的为打倒“”后能畅快地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感到欣慰,又为未得平反和同志未能恢复工作而感到焦急、充满期待。

    我不仅仔细地每一份贴出的文字,而且,还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由西向东,由东向西,仔细观察着前来这里的第一个小伙子我想,如果他还健在,他一定会到这里来。啊,这些小伙子们,他们的面容多么严肃,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他们那火热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颗拴系着祖国、民族命运的红心当然他们里面也有一些平凡的,乃至于有明显弱点和缺点的人。有的脸上长有粉刺;有的曾为很无谓的事情同别人吵过架,脖子上的筋胀起老高;有的至今写一篇千字文还总要出十来个错别字;有的早上爱睡懒觉;有的在电影院里偷偷吸烟;有的总爱不合时宜地对别人开玩笑但是在这广场,面对着与整个祖国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场面,大家的心弦共鸣了,步伐趋向一致了;青年人自觉地摆脱了庸俗和浅薄,诚挚地思考着历史提到他们面前的艰深而复杂的问题我望着他们,一个个检验着他们,虽然我没能找到他,但我不应当失望,我发现了一条规律当一个人为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思考的时候,即使他原本其貌不扬,其神态也总能焕发出一种异样的端庄肃穆的光彩,令人产生美感,令人愿意亲近我要摄取这诸多小伙子的共同神髓,赋予他的塑像以旺盛的生命

    我没有等到他,却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消息。在广场东侧的马克思像下,一位熟人告诉我,因而被捕的青年中,已有一些人获得了释放。他告诉了我一位被释放的小伙子的姓名住址,据说,这位小伙子正是因为公开演讲被捕的。

    我想,这应该就是他。我气喘吁吁地按地址找到了那条名称古怪的小胡同,这条胡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仍是硬邦邦的黑土地面;我迈进了一个古老的小院,同北京无数的小院一样,由于十八年来建筑业处于可以理解、但不可原谅的状况,人们只好“自力更生”,到处是蘑菇般的自盖小屋;全院起码有七八家人,却仍然只有一个公用自来水龙头。我呼唤着英雄的名字,小西屋的门开了,有声音请我进去。

    我一眼就看出那不是他。我面前的小伙子尽管年龄上同他差不多,大约有二十三四岁,相貌却完全不同头发蓬松,鬓角留得很长,穿着颇为讲究但架着一对木拐。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他的印象并不好。他显得疏懒和慵倦,完全没有我预先臆测中的那种雄姿英态。

    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之后,我不免问他“你是为什么被捕的呢”

    他淡淡地说“他们说我发表了反动演说。其实,我不过是大声议论了一阵。”

    他似乎没有兴趣重述那些议论。我也就暂且不问。我环顾着他家的小屋,只有十二平方米的样子,简朴而整洁。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我妈。她是个会计。她有冠心病,身体不好。”

    “你被捕以后,她一个人可怎么生活呢”我不禁同情地问。

    没想到,他反而微笑了,精神一振地说“怎么生活从某些方面看,她生活得要比以前还好因为,自从我被捕的第二天起,我们单位就不断有人来,有的留下一捆芹菜,有的撂下两个果子面包,有的来了就抢着洗衣服;还有一天,来了四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姑娘把妈妈拉去逛天坛,等妈妈回到家,屋子整个重新糊了顶棚,喷了墙壁,样样东西都掸过、擦过,炉子上的铁壶也用去污粉擦得锃亮;在北墙上,还挂上了一张新的周总理像,是挺少见的一个镜头跟陈老总、贺老总在一起参观展览,胳膊抱在胸前,笑着妈妈望着这一切,先是微笑,然后就坐在床上,哭了”

    我望着那张仍旧挂在北墙上的照片。我也想笑,我也想哭。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人在推动着历史,平凡的事反映着人心的背向。

    看来,我不应当执拗地把眼前这样的青年当作超人的英雄去看待,那样,我反而会求全责备,反而不能发现他们心灵中最美丽、最高尚的东西。

    我改变了采访式的态度,同他闲聊起来,像面对着火车上恰好坐在对面的旅伴,像面对着新结识的朋友。

    他终于告诉了我,他在广场的演讲的全部内容;那据以定罪的核心部分不过是这样一段话“我们就是要周总理宣布的那四个现代化大伙想想吧,今天我们的生活不但没有向前发展,还出现了倒退。原来北京有多少个电影院、戏院现在又

    有多少原来能有多个电影、多个戏看,现在能看到几个原来北海、景山咱们都能进去玩,现在能吗原来公园有茶座,能坐着喝壶茶,现在呢,退化为站着喝大碗茶了原来喝啤酒一律给玻璃杯,现在呢给粗瓷碗原来汽车、电车上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是平常的事儿,现在呢有的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照样不让原来吃酸奶撂下两毛钱就能吃,现在得先交五毛钱押金原来订下牛奶给你送到家门口,装进小木箱,现在得天不亮跑老远去排队领同志们,这都是为什么都是因为文汇报的那几个黑后台,批什么唯生产力论,不许咱们过好日子他们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就为了这样一段话,他被关押了九个多月,进去就遭到毒打,因为他也姓邓,所以打得格外厉害。最后他脊椎被打坏,造成了现在双腿瘫痪。

    我和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当我们告别时,几乎已经成了莫逆之交。

    他架着双拐把我送到门口,用下巴点着狭窄的胡同和陈旧的灰瓦平房对我说“不能让这一切再这么落后下去咱们应当有更美好的生活我为什么想说说心里话,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为的就是这个”

    他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停了停,他又说“党中央好,咱们有希望了。可喝啤酒暂时还得用粗瓷碗,真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不那么容易,该做的事很多咱们都好好干吧”

    回到家,我把见到的人形容给爱人听。我并不讳言他的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哲学知识还不够融会贯通,说话时常常啃手指甲,但他肯定是一个思想高尚、敢于为真理而牺牲的青年。是的,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而完美的苍蝇只不过是苍蝇小邓这样一位青年,胜过一整打小节无疵,但就是不敢讲真话,不敢对祖国未来负责的庸人;何况小邓他们还会不断成长、前进

    被释放的受害者越来越多,我通过小邓帮忙,几乎找遍了每一位志士,但是,我没能找到他;我把他的形象讲给他们听,甚至请他们到我家观看接近完成的塑像,他们都说似乎见到过这位英雄,但又无法落实他究竟是谁、究竟能在哪儿找到他。

    我常常半夜、半夜地修改着他的塑像,我觉得我们结识的这些新朋友的身上,都有他的影子,包括外形同他迥异的小邓,也向我了他的某些气质。

    爱人帮助我分析,既然被捕入狱的人里没有他,那么,那晚他一定也冲出了包围圈,我应当换个角度,再从未被捕的参加者中去寻找他。

    一个春雨淅沥的星期天,我得到一个重要的线索,据说某出版社有位编辑,在“四五”那天,曾在灯柱边有一桩感人的事迹;告诉我这线索的人语焉不详,因为他也是辗转听说。

    星期一上午,我打着雨伞,找到了出版社,果然有这么一位编辑,但那绝不是他,因为站在我面前是位身材苗条、皮肤微黑、足蹬雨靴的年轻姑娘。她正为一篇什么稿件同别的编辑同志冲动地争论着,很忙,听到我发出的“找唐编辑”的声音,这才转过身来,盯了我一眼,大声地问“找我送稿子来的吗”

    我犹犹豫豫地说“不我找一位姓唐的男同志”

    “没有。”她干脆利落地说“全编辑部只有我一个人姓唐。”

    说完,她就打算扭回身,继续同刚才的争论对象接着争论。我忍不住叹了口气。也许是我叹得太重了,引起她的好奇,她在欲扭未扭之际,忽然又稳住身子,瞪着我问“你有什么事吗”

    我便把为什么来这儿的原因说了。说到我那未完成的塑像,我不禁激动起来。

    她和同屋的编辑们都睁大眼睛听我讲述一切。我刚说完,原来同她争论的一位戴眼镜的男同志便指着她说“你也不算白来。她确实有段灯柱下的事迹”

    她却把手使劲一摆,皱着眉头,甩着嗓门对那位男同志说“算啦我那算什么事迹”

    我诚恳地表示,为了塑造好他的光辉形象,我要广泛地汲取滋养,所以最好也能听听唐编辑的事迹。

    她的两位同事便开口对我讲述起来。她不劝阻了,“乓”的一声搬一把椅子,放到我身旁,我也就坐下了。

    她的同事们告诉我,事情是这样的四月五日清晨,她来到广场,发现在一根灯柱下“执行任务”的便衣,是她的一个表弟,便愤慨地走过去对他说“你听见还我战友,还我花圈的呼声,就一点也不动心吗你看着我的眼睛,你看着告诉你,要么,你们俩当时,她表弟身旁还有另外一个便衣把我逮走;要不,你们俩就下个决心,站在大伙一边,甭干坏事”后来,他表弟和那个同事果然想方设法把自己调换到广场之外,终于没有作恶;她呢,待他们走后,便在灯柱上贴出了三首悼念周总理、抗议收花圈的浪淘沙

    “你知道吗,”戴眼镜的男同志讲完补充说,“前几天我们为了准备编辑诗抄,去公安局搜集材料,他们给我们看了不少当时作为现反材料的相片,其中就有她贴在灯柱上的那三首浪淘沙,边上注着此案未破。当然,这本诗抄我们编是编好了,看来眼下还出不成。”

    “可是早晚有一天,党中央会批准我们出版的”唐编辑用拳头一击椅背

    ,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把字体、版面搞得和谐端庄一点,把题头、尾花搞得带劲一点,要超过群众自己编印的水平”

    我望着她,望着同屋的几位平凡的编辑,心里忽然非常感动

    回到家,我把这位唐编辑的事讲给爱人听,并把她的速写像拿给爱人看,爱人端详着她的像,赞美说“你画得好画出了神气把这双眼睛塑上去吧我不喜欢有眼无珠的洋式塑像法”

    当夜,我修饰着塑像的头部,反复“点睛”,这时,许多双眼睛相继出现在我的眼前,既有她的,也有小邓和小唐,以及那许多志士的啊,是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是对什么的向往,对什么的追求,使这一双双的眼睛里,闪动着那么撼人心弦的火焰

    我没有灰心。我继续寻找着她。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他

    又过了一年。丁香花谢了,马缨花开过,枫叶开始泛红,槐叶纷纷飘落,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北京市委作出了决定完全是革命行动,应予彻底平反人民日报刊登了真相的长篇报道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时许,我站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报亭外的长队中,等候买到一份载有真相的人民日报。当我终于买到报纸,正待展报一睹为快的刹那,猛地发现了一个小伙子,他在我前面十八米外侧身而站,正在看新买到的报纸。啊,那正是他我像扑向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几步冲到他的身前,拍了他肩膀一下,兴奋地喊出“嘿”

    他扭过身,正对着我,脸上充满惊讶的表情。

    “我找到了你”我不让他插话,一口气解释了起来,从两年前四月五日晚九点三十四分讲起,一直讲到我那已经修改得臻于完善的塑像。

    这时,已经起码有十来个人围住了我们。大家听着我讲述的一切,不时朝他望去,眼里充满了钦佩和欢欣。

    谁知那小伙子听完我讲述的一切,认认真真地反驳说“那不是我。我真惭愧,当天晚上七点我就离开了广场了”

    我知道这一定是他在谦逊,许多围在四周的人也帮我劝说他“你就承认下来吧”“你就抽空去他家一次,让他照着你完成那个塑像吧”

    他却激动得摆手,连连对我说“不是我,真不是我不过我很愿意向他学习”

    瞧他那神气,又确实不像是谦逊。我疑惑了。

    “那么,他是谁呢到哪儿去找他呢”我喃喃地说,过细地观察着眼前的小伙子,我看出来,这位的确显得比他年岁小,而且下巴似乎尖了一点。

    眼前的小伙子望着我,爽朗地笑了,他右手敲着左手中的报纸说“到处都有他。他是我,是你,也是大家”

    “对”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谁讲真话,谁追求真理,谁就是他”

    另一位短发上别着环形发圈的女青年接口说“谁爱中国,谁要四化,谁就是他”

    好几个人都要求我重述一下他说过的那些话,于是我说一句,便有人重复一句“从1840年以后,从1919年以来,从1921年以来,从1949年以来,中国老百姓争取的是什么什么我们争得的不能丢失去的必须夺没有的必须创”

    “说得真好”

    “发人深省”

    我和那既陌生又熟悉的小伙子握别了,其他人也各自走散。我沿着长安街漫步了很久,阵阵微风拂过我发烫的面颊;我在广场的观礼台那儿读毕了真相,心情非常激动,但对文章里没有写到他,不免多少有些遗憾;我朝纪念碑那儿走去,在“四五”那晚他攀住的那根灯柱面前站住,伫望着我感到他的形象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耳边又响起了他那山呼海啸般的呼喊

    是啊,我们争得的不能丢而一度我们却险些全丢了

    是啊,我们失去的必须夺党中央带领着我们,已经夺回了多少还剩多少没有夺回

    是啊,没有的必须创我们现在没有的是什么或者说,缺少的是什么我们该不该去迎接那崭新而必需的事物我们将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创造性发扬光大

    回到家里,我再一次修整他那塑像。他显得越来越实在,越来越有光彩;我感到自己的灵魂,也被吸引着,就要融进他的塑像里去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半,我来到首都体育馆,出席英雄人物报告大会。他一定也来出席,他在哪儿在主席台上在普通听众之中在我身前,还是就在我的身旁

    我仍然没有找到他。但是我在主席台一侧发现了小邓。趁报告还未正式开始,我走到他座位的侧面,招呼他“小邓可盼到这一天了,”我指指他胸前别着的大红花说,“多光荣”

    谁知他微皱着眉头,认认真真地对我说“戴着这花我真脸红。我那天在广场讲的那些话,牛奶啦,啤酒啦,境界其实不高。我现在在想,要不要四化的问题解决了,可对四化不能光有个朦朦胧胧的向往,得把四化究竟是什么弄个清楚,得真刀真枪地为四化作出贡献啊我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我能因为真的为实现四化立了功劳,戴上这大红花,那

    才真叫光荣呢”

    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直溅浪花。我一边回座位去,一边品味着他的话。说巧也不巧,在走道上,我迎面又碰见了编辑小唐。

    “你也来啦”我俩同时打招呼说。

    “你还在塑他的像吗”她问我。

    我点点头,问她“你还在编诗抄吗”

    她下巴一扬“早发稿啦我现在要搜集新的材料”

    我指指主席台上那一片戴红花的英雄“是搜集他们跟斗争的事迹吧”

    “不。”她容光焕发地说,“搜集他们现在、今后怎么为实现四化立新功的事迹和想法”

    我心里的浪花一下子涌起老高。小邓和小唐都在朝前看。他呢如果我找到他,他会怎么跟我说呢

    我回到了座位上。报告会开始了。我听着发言,我的巴掌同几千个巴掌一样鼓得发红,我望着这群众的海洋,这革命感情的潮水,这真理的光海和历史的巨浪

    陡然,我眼里像添了盏灯,心里像竖了面镜。积蓄已久的意念像透镜聚焦般汇成了灼热的思想

    啊,我找到了他

    我悟出来

    他,就是人民。

    他,就是科学。

    他,就是民主。

    人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义无反顾的奋勇前进。

    马列主义、毛思想的科学真理,要战胜一切伪革命的谎言。

    社会主义民主和随之而来的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战胜封建法西斯专政,要消灭分裂与混乱、愚昧与僵化。

    开完会回到家里,我对塑像进行着最后的加工。塑像的主体是半截灯柱,我缩短了灯盏与他身躯的距离;他的形象是大半个身躯,斜攀在灯柱上,左手抱柱,右臂挥动着;他大睁着双眼,那里面燃烧着真理的火焰,充满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渴求;他大张着嘴巴,满脸真诚,激昂地号召着;塑像的底座,我处理成许许多多只伸出的手,在努力托住他的身体有老人的手,有少年的手,有男人的手,有女人的手;有带老茧的体力劳动者的手,有比较纤细的脑力劳动者的手

    我反复修饰着这座塑像。我心中充满了狂涛般的激情。我真想向全中国的好人高呼没有找到他的要找他已经找到他的要了解他、热爱他、习惯他我们要同他相依为命、永远也不能失去他

    塑像已经完成,不日公开展出。

    1978年11月24日夜匆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