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 > 38.周岁宴 孙大圣粉墨登场
    38.周岁宴 孙大圣粉墨登场

    十[ri]后, 一本名为《女谈》的新刊横空出世。创刊词写得甚是唯美,乃是大公主特意请人润[se]的,言明这是女子所创之刊物。

    众人虽觉得一本评选美男子的文刊叫这个名不是那么贴切, 但她们在意的是内容,文名如何也就懒得计较了。除却文名, 里面的内容尽善尽美, 每个人所配的画卷都是上乘之作, 叫人看着赏心悦目,每一副都恨不得珍藏。

    薄薄的一本文刊, 很快就被销售一空了。甚至最后加印了十几[bo],每一回都是刚上架就又被迅速抢空。

    不论是先前参与买折扇的人,还是只是道听途说之人,都愿意花钱买上一本。反正又不贵, 他们也好奇这些公子们究竟生的什么模样,究竟哪儿来的魅力能让这些姑娘们一掷千金。再有便是落选了心有不服的, 买上一本钻研, 知己知彼才能以后百战百胜。

    最先打头的便是傅朝瑜,其次是陆晋安,再次是韩盛, 杜宁那厮竟然也混至中流,这一点倒是让杜夫人颇为惊讶, 当然也颇为自豪。她知道自家这个傻小子文不成武不就,但这张脸还是够看的。如今这蠢小子还未说亲, 但愿[ri]后能凭着这文刊说一门好亲事。

    倒是杜宁, 从别处得知此事之后一直恼怒他母亲擅自做主。他比一般男子长相艳丽,小时候还被母亲充做女儿打扮,因而对自己的长相很是复杂。既骄傲自己仪表堂堂长, 又不太喜欢旁人议论他的面若好女。这回那本破文刊竟然公然将他印了上去,让天下人审视,实在可恶至极!

    况且有傅朝瑜在的地方,他其实一点儿都不想沾边。

    陆家与韩家两拨人亦对傅朝瑜耿耿于怀,但看了文刊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傅朝瑜颇有几分姿[se]。尤其是对方打马球时的模样,勉强算是能与她们看中的人一较高下。但要说赢了她们,她们也是不服的。

    当[ri]最后涌出来的那批人她们都已经查清楚,结果来的出乎意料,幕后之人竟然是一群小孩儿?!

    谁能想到小孩会参与这些事?谁又能想到这些小孩还都是傅朝瑜的忠实拥趸。她们在这儿厮杀的腥风血雨,几乎将对方都压得死死的,结果这群小孩横空出世,倒让她们之前的较量都变成了笑话一般。

    不服归不服,可这也是人家真金白银砸出来,她们只能认栽,不过若有下次,她们绝对不会再如此大意了。

    有心人立马将此事给捅了出去,于是各家小孩儿当[ri]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毒打。

    小小年纪就这么会败家,还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不打是不行了。母亲下不来手,那就父亲来打!

    务必要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才行,免得他们下回再胡作非为。

    在外豪气一掷千金的小公子们,在家被打得嗷嗷直叫。

    而那[ri]看过马球对傅朝瑜格外关注的姑娘们却分外欢喜,真不愧是她们看中的人,不仅招姑娘喜欢,还招小孩喜欢。至于旁人家的那一两句酸话,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了,反正名次已定,说两句酸话还能将她们挤下去不成?

    一上头,就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于是傅朝瑜家中那坎坷的经历,又被搬至人前,引人唏嘘。

    众人都没想到,这光风霁月的傅公子从前竟然过的这么凄苦,家中也只剩下一个亲人了,唉……造化弄人。

    一本文刊,叫中选的这十位彻底出了名,尤其是傅朝瑜,不仅收获了无数追随者,也收获了一批坚实且庞大的黑粉。

    现如今只要在京城提起傅朝瑜,便不乏有应和之人,甭管是夸的还是骂的,总归“傅朝瑜”这三个字是彻彻底底扬名了,一时间风头更盛从前,甚至连寻常百姓都已经知道有这一号人了——

    国子监头名、[jing]通马术、相貌极好,还是赫赫有名的京城第一才子,这得派头多大啊……

    远在扶风郡的吴之焕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jiao]好的那一位竟然是国子监的风云人物。

    傅怀瑾便是傅朝瑜!

    这样的厉害人物竟然是他朋友?吴之焕与有荣焉。

    傅朝瑜这阵子倒也确实接受到了不少羡慕的目光,可他并未有半分骄傲自满,相反,傅朝瑜只觉得尴尬,因为这些人还总以为自己从前过得惨。天地良心,他真不惨,只是这两年家中因为搭救父亲没现钱了,房屋、铺子、土地这些都还是在的,这些人究竟从哪儿听得了那些不实的消息?

    再说这文刊,这什么才子又不是真的才子,至于美男子三个字,提起来更羞于启齿。要说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他的名声更广了,以后若是有什么大事要做,行动起来也比从前更方便。

    旁人没说什么,只孙明达憋不住话,有回在博士厅大放厥词抨击这本文刊,让傅朝瑜听着都觉得自己也被骂了。

    孙明达不满的地方不只是这些姑娘家们妄议男子,更不满她们大肆敛财。不说前面揽的财,单单就是后面文刊卖的钱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好在大公主并非傻子,她听了林簪月的意见,从崔妙仪手中接过钱之后,便立马想了个由头捐了一大半儿给悲田院接济鳏寡孤独去了,并且也决定不在搞这种先花钱再评选了,[ri]后先选出来再弄些配套的东西搭着文刊买出去,一样有人捧场。

    如此一来,倒还真没有人能够非议什么了,毕竟人家虽然揽了钱却没花在自己身上,无可指摘。

    大公主如今对这本文刊已是彻底上心。

    听闻崔妙仪被她兄长禁足在家之后,大公主也不以为然,少了个崔妙仪还有她做顶梁柱。这本文刊她们赚了不少钱,便是捐出去一部分剩下的也足够大公主扩充人手。她甚至在宫外买了一座庄子,从她母妃和皇兄手中另要了一批人。专门负责此事。

    只要她在一[ri],这本文刊便不会断。

    这事儿皇上也知道,只是他依旧没放在心上,态度很是无所谓。

    《女谈》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京城。如今各地书商都紧盯着京城的风向,一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便会加紧运送到各地售卖。

    国子监文刊如是,《女谈》亦如此。

    且评选美男子这件事情太有噱头了,他们拿到各地之后只需稍作宣传,便会有数不尽的读者。

    一时间,大魏境内竟然都在议论此事。

    京城之外的有些不服这次的评比,她们这儿不是没有美男子,有的甚至不输这十个人。凭什么京城的能上,他们这儿的不能上?若是往后将这评选的范围扩大,届时才算是权威。

    众人往后翻了翻,发现最后一页另有一章。言明四月之后主半方将在整个大魏境内评选手艺最为[jing]湛的十位绣娘,等到明年[chun]天,会再办一次堂堂正正的才子选拔,届时将囊括整个大魏境内,凡才者者,皆可以自愿参加。只要入选登刊,皆有奖励。

    见到这两则声明,不少人已经蠢蠢[yu]动。对于不缺钱的人来说,后者更为热闹;但是对于善于女工的绣娘,前者更让她们在意。师出名门的绣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一直默默无闻。她们不由得开始期盼,自己引以为傲的手艺有朝一[ri]能被大众[shu]知,来[ri]若真出了名还能贴补些家用。

    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准备筛选自己的绣活,准备托人带去京城了。

    此事宜早不宜迟,迟了兴许真赶不上了。

    苏元娘便是众多绣娘中的其中之一,她自从在外听闻此事后,回家便翻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绣品。

    继母见状,倚在门边毫不客气地嘲笑道:“就你那点绣活儿能值几个钱?还想着要去评选,快别做白[ri]梦了,也不害臊。”

    苏元娘充耳不闻。她的绣活是否出众她自己最清楚,若是不出众,便不会被人买去充当自己的绣活了,可惜她没有名声,绣的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只能一再的被压价。但愿这回评选公允,那她尚且能争上一争。

    人人都在争,她为何不能争?只要给她一丝机会,她不信自己会输给旁人。

    无论结果如何,都得等四个月之后再说。但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国子监文刊》最为重要。

    这期文刊与上回不同,这回众人看过之后便发现里头不止有国子监监生的文章,更多的是外面学子文人所投文章。

    鄂州知州今[ri]巡学时便看到许多府学学生围在一块儿,兴致勃勃地议论自己的文章被登载了,扬言自己的文章还放在傅公子文章后面,分外自豪。

    他们当初投稿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寄过去的,没想到国子监当真可信,不仅择优登载,甚至还给了稿费跟一本样刊。

    一时间,中稿的那人很是风光无限。

    王知州不由得停下脚步,笑问:“说的可是《国子监文刊》?”

    众学子连忙止住讨论,恭身行礼。

    38.周岁宴 孙大圣粉墨登场

    其中一个学生大着胆子回道:“知州大人也看过这本文刊吗?”

    王知州笑了笑:“那文刊乃是我家小师弟带人创办的。”

    “大人说的可是国子监傅朝瑜?”

    “不假。”王知州颔首。

    众人没料到两个人竟然师出同门,真是巧得很。

    王知州提到傅朝瑜,便想起父亲几次三番写信过来夸耀自己得了个好徒弟,喜爱之意溢于言表。一时夸他才学,一时又说这个弟子有多俊朗,王知州本来还以为父亲吹牛,结果如今看了《女谈》方知父亲所言不虚。《女谈》只是打发时间,国子监的文刊王知州却是一期不落,尤其是傅朝瑜的文章,每回都能叫人耳目一新。

    他作为一方知州,关注的与让人有些差别。比起这两期,还是头一期的油菜种植更让他上心。

    王知州事先调研了一遍,如今都已经安排下去了,今年冬[ri]他便鼓励农户种植油菜,改良榨油机。

    若是来[ri]丰收,他必要好生谢谢这位小师弟。

    京城中,傅朝瑜已经排好了戏。

    皇上听闻之后期待良久,又差人继续印了一批书,害怕不够,又让文丰书局随时备着,其他的书都得放一放,一切以他们为先。

    这些时[ri]下来,文丰书局已经焕然一新了,李闲曾与傅朝瑜闲聊感叹:“这生意若是一直做下去,没准两三年后,咱们这儿还能成为京城最大的一家书局呢。”

    这放以前谁敢想?

    傅朝瑜真不怀疑这一点:“瞧好了吧,往后还有更红火的时候。”

    这才到哪儿?印刷术才刚刚兴盛,外头书铺里面不论是书籍还是文刊空白的地方实在太多,有待一一挖掘。只要国子监能起个头,文教兴起大有可为。

    然而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找准时机,让这出新戏露一露脸。

    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快傅朝瑜就等找到了机会。

    成王幼子即将要办周岁宴。

    傅朝瑜跟皇上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在了成王府上。虽然有点对不住那位小公子,但没办法,这场周岁宴他们得拿来做别的名堂了。

    成王是被皇上推荐了这出《大闹天宫》的戏份,皇上说好,还建议他邀戏班子演上一回。

    皇帝建议的,成王还能咋办?这又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长,他不好好听着供着,回头皇上若是对他有意见给他穿小鞋,哭都没地方哭去。

    于是这个戏班子顺理成章地进了成王府。

    周岁宴上,傅朝瑜跟着杨直也同戏班子一道进了戏场后台。开场前,傅朝瑜还忍不住再三[jiao]代:“今[ri]贵客众多,到了台前切不可有所差池。”

    “傅公子您放心,咱们都演了多少遍了?”扮演孙大圣的是个半大孩子,叫重光,比傅朝瑜还小两岁,不过他已经唱了十年的戏了,经验丰富。

    傅朝瑜对他格外看重,就连他这一身的扮相都是傅朝瑜仿照后世设计好的。

    今[ri]周岁宴可谓热闹非常,成王是个老好人,在京城里的亲朋好友不在少数。众人起先一直在围着小公子说话儿,倒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戏台上的戏已经开唱了。

    反而是一些小孩子坐不住,碰到新鲜玩意便驻足观望。这一看更不得了,嚯,竟然有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

    众孩子们连连惊呼。

    好神奇的石猴,且那猴子还会翻跟斗,一下翻好多个的那种!

    有小孩儿问:“这是什么戏?”

    有消息灵通者一下便想起来了:“我听四皇子说过,五皇子舅舅写了一本西游记,里面就有一只本领通天的猴子,那画本可好玩儿了,可惜只有一本,五皇子宝贝着呢,不轻易借给外人。”

    如今这些孩子们对傅朝瑜正处于无脑信服的阶段,一听说这戏跟傅朝瑜有关,立马就走不动道儿了,越看越起劲儿。

    杨直听到动静,笑得弯了腰:“早知道怀瑾你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就该让你去吆喝一声,兴许不必这般大费周章。”

    傅朝瑜也哭笑不得,这些小家伙们的信任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了。

    孩子们的惊叹太大,让外头不少人都觉得奇怪。等他们循着声音找了过来,才发现王府后院里竟然还摆着一个戏台子,上面唱念做打,演的正欢,且主角还是一个毛脸的猴子?

    这是什么新戏,他们怎么的从未见过?

    于是又有一批人驻足观望。

    他们看着这只猴子懵懵懂懂,拜师学艺,最后,在花果山自立为王,竟然也渐渐察觉出了乐趣,全部的心神都被这只猴子给牵绊住了。

    戏台下面很快站满了人,凡是过来瞧一眼的,很难不会被这新奇的剧情给吸引。况且,那猴子的扮相实在是出挑,刚出来时清澈懵懂,学本领时的聪慧灵动,但如今自立为王后的威风凛凛,一举一动皆引人注目。等后来上天做了官,那故事更是曲折离奇,引人遐思。

    傅朝瑜藏在台后,见他们看的全神贯注,便知道今儿这出演的值了。

    成王妃抱着孩子,原还在有说有笑的,后来抬眼一瞧,竟发现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她颇为纳闷:“方才还那么多人,如今都去哪儿了?”

    门外丫鬟道:“听说院子里面的戏台上面正唱着新戏,许多人都去瞧热闹去了。”

    成王妃更不解,什么新戏这么好看?她将孩子[jiao]给旁边的[nai]娘,带着仅剩的夫人们一同前往查看。

    刚一到后院,便被这整整齐齐的架势给惊呆了。

    大人也就算了,怎么连前院的男子也都听得动静跑过来了?

    还有成王,他不去招待客人跑来这儿做什么?至于那群小孩,不是向来不爱听戏的吗,怎么也听的如痴如醉了?

    “你们都在瞧什么?”成王妃问。

    “嘘—”一个宗室小孩暗示成王妃安静些,“大圣正在大闹天宫呢。”

    “唱戏而已,有什么好看的……”成王妃低骂了一句古怪,却没立马走人,抱着“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的心态留了下来,于是没过多久,王妃娘娘也被紧凑的戏份给迷了进去。

    真上头。

    就在众人看的津津有味之时,大闹天宫后的孙大圣被突如其来的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然后,没了——

    他们直接谢幕了!

    成王夫妇一[kou]老血差点喷出来,后面的故事呢,不演完就想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