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搁得住,也比较经吃。
    不管搭配什么,都特别香,当然最佳搭配还是炒大蒜叶或者白菜苔。
    只是腊肉到底盐分多,老人家还是少吃一些。
    陈江林特地带了一块里脊和一只猪后蹄,猪后蹄肉少,特别适合炖汤。
    不像猪前蹄肉多肥厚,多用来红烧或者卤。
    这回陈江林下了车后,熟门熟路的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外公外婆家。
    俩老人日常就是在家照顾鸡鸭和两头猪,没事就编竹筐、纳鞋底,顺便看顾一下孙子们,基本上不会出门。
    陈江林骑着自行车一路过来,远远就看见在院子里干活的赵和平和王秀英。
    “外公、外婆。”
    赵和平和王秀英听见这一声,立马抬起了头,四处找起来。
    能喊他们外公外婆的,除了江林兄妹四个,再没别人了。
    “江林来了。”
    王秀英看见陈江林到了门口,惊喜的放下鞋底,赶紧去开院门。
    陈江林推着自行车进入院里,外公赵和平也放下了编了一半的竹筐。
    “你一个人来的,江桥他们呢?”
    赵和平还惦记着上回陈江林走的时候,说下回再来会带上陈江月兄妹三人。
    陈江林把后座上的东西拆下来,回道:“在家学习呢,马上期末考了。”
    赵和平点点头,“学习重要,等放寒假再带他们来也是一样。”
    王秀英道:“还是江水、江月念书认真,家里这几个,一放假人都没影了,不到吃饭睡觉,你都见不到他们人。”
    赵和平道:“城里学校都抓得紧,哪像咱们镇上学校,老师就那么几个,学生一多也管不过来。”
    “学习也不能光靠老师监督,也看学生自觉,家长也不能不关心,”陈江林说着,把猪肉往屋里拎,“我早上去市场买了一个猪后蹄,到时候拿黄豆炖个汤,马上天冷,您二老也要注意身体。”
    王秀英见陈江林又拿东西上门,连忙说不要,“带回去给江桥他们吃,我跟你外公不用你惦记,上回才拿那么老贵的东西来,这回又买,你钱多烧得慌吶。”
    “外婆,我现在拿着工资呢,我手里头有钱。”
    陈江林把东西放到桌上,转身看着二老,“往年都是我爸我妈孝敬你们,现在她俩都走了,也应该我这个当外孙的顶上,您二老也不用替我心疼钱,我不会打肿脸充胖子,要是实在困难,我也就不上门了。”
    “你这孩子,就是困难才更要上门,不然要我跟你外公做什么。”
    王秀英顿时有些哽咽,陈江林的话让她想起了之前大半年都没看见过大外孙的上过门的事。
    原本她跟丈夫还以为是大儿媳的话,让江林兄妹几个心里生了疙瘩,所以才不肯上门。
    现在想想,这大半年里江林还不知道在城里怎么吃苦呢。
    “外婆,我现在好着呢,江水都胖了,下回我带来给你瞧瞧,保管你都认不出了。”
    陈江林连忙转移话题,免得再把俩老人眼泪招出来。
    王秀英没再说让陈江林把东西带回去的话,既然是外孙孝敬,那她就接着。
    赵和平问道:“是不是面粉吃完了?你小舅家还有不少呢。”
    陈江林忙说不是,“家里还剩不少,这次来主要想让外公帮我打听打听,谁家有石磨盘,我想买一个。”
    王秀英不解道:“你买那玩意儿干啥,你又用不上,买回去还占地方。”
    “我打算在家自己磨点豆子,早上给江月他们三个煮豆浆喝,剩下可以做豆腐,还能当盘菜。”
    “你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跟你妈一个性子,你要是想喝豆浆,难不成城里没地方买?别浪费钱了,别买回去用不了三天就想扔了。”
    王秀英以为陈江林是突发奇想,便劝了几句。
    “那玩意儿死沉死沉的,用起来很费力气,有这个磨豆子的功夫,还不如花点钱去外头买呢。”
    陈江林没说是为了摆摊卖铁板豆腐而买的,只说有用。
    赵和平倒没劝陈江林不要买,在他看来,这就跟孩子看上什么玩具一样,稀罕一阵子也就丢开了。
    既然外孙想买一个,那就给他寻摸一个。
    “大石磨盘你也用不上,那个推磨的木头架子要挂在房梁上,你们城里也没房梁,我去问问谁家有小石磨。”
    赵和平和王秀英夫妻俩分头出去,往有石磨盘的人家问有没有小石磨。
    说来也巧,刚好隔壁李老头家就有一个。
    李老头的老伴儿生前是个巧手,什么吃的都会做,那小石磨还是李老头特地找人打的,老伴儿去世,小石磨也就闲置了。
    赵和平说自己外孙想买回去用,李老头一听,笑了声说:“这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大外孙喜欢,就拿走吧,咱俩多少年邻居了,还说这个,放家里也是堆灰,直接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