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长安朝云+番外 > 第379页
    她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让李怡忍俊不禁:“好,都听你的。”
    这一年夫妻俩在赶路的途中过了新年,一路翻山越岭,终于在会昌五年的春天抵达了循州。
    进了州城,前往州衙一打听,还好,这一回牛僧孺总算是没去别处。
    李怡不欲惊动他人,直接将慈恩寺方丈的荐信当做拜帖,递了上去。循州濒临南海,是极偏远的地界,从长安来的人到了这里都会变成稀客,被长官请上筵席,说一说京城里的新鲜事。
    于是夫妻俩很顺利地进入州衙,见到了牛僧孺。
    牛僧孺起初不敢相认,还是李怡先打了招呼,才震惊地撵走侍从,对着风尘仆仆的夫妻俩行礼:“光王殿下、晁孺人,二位怎会突然到循州来?还,还特意来见下官……”
    “此事说来话长。”李怡一笑而过,到了此地也不再隐藏自己的锋芒,直接从包袱中掏出一卷《周秦行纪》,开门见山道,“我与内人此次前来,是有些疑问需要长史解惑。”说罢递上书卷道,“请长史先过目。”
    牛僧孺还不习惯这个称谓,微微皱了下眉头,接过书卷瞥了一眼,脸色顿时一变:“二位不远万里来到循州,竟是为了这篇文章?”
    李怡看出他面色有异,试探道:“听长史的意思,这篇文章似乎不同寻常?”
    牛僧孺与他对视了片刻,缓缓道:“不瞒殿下说,这篇《周秦行纪》,根本不是出自下官之手。”
    第259章 大彻大悟
    此言一出,李怡尚未反应,坐在一旁的晁灵云已脱口道:“什么?你说这文章不是你写的?”
    牛僧孺扫了她一眼,久远的记忆从脑海中翻涌而出,忽然意识到眼前这女子的背景并不单纯,不由心生警觉:“下官堂堂丈夫,何必对二位撒谎?倒是二位带着这篇杜撰的文章来质问下官,究竟是何用意,可否明示?”
    李怡微微一笑,抬起一只手,示意牛僧孺稍安勿躁:“我就这么对长史说吧,安定大长公主前年六月薨逝,对外说是得了急病,实际上就是看了这篇《周秦行纪》,不堪其中含沙射影的羞辱,愤然自尽。”
    牛僧孺大惊失色道:“大长公主竟然因为这篇文章,自寻短见?”他见李怡并不否认,不由扼腕叹息,“真是造孽、造孽啊……”
    此时晁灵云依旧不肯相信,盯着牛僧孺,颤声道:“这篇文章,真的是别人冒用长史的名讳,捏造的吗?”
    如果牛僧孺所言属实,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对他的仇恨、诅咒,岂不是全都搞错了对象!
    公主枉死得冤屈,还有自己和李怡未出世的孩子,两条人命又该找谁追讨?
    牛僧孺冷冷看着晁灵云,见她脸上满是怀疑和惊慌,不像是怀有其他目的,便耐下性子解释:“下官是贞元中进士,岂敢称呼德宗为沈婆儿?若孺人执意要相信下官是这等悖逆放肆的小人,下官也无话可说。”
    “我……我……”晁灵云语塞,脑中乱成一团。
    到了这个地步,她也不得不相信牛僧孺说的是真话,然而满腔情绪无处安放,让她又是激动、又是失落,不由浑身颤抖,眼含泪光。
    李怡在一旁握住她的手,将温暖坚定的力量传递给她,沉声道:“灵云,我相信长史的话。长史在朝中树敌众多,就算要写篇文章消遣,以长史洞察世事的智慧,又岂会落下如此明显的把柄,被人攻讦?”
    晁灵云点点头,却收不住眼泪,只能用巾帕遮住泪眼,掩饰自己的失态。
    牛僧孺见他二人如此伤怀,想到大长公主之死,亦十分唏嘘,心中暗暗做出决定:“大长公主因为《周秦行纪》轻生,二位不迁怒于下官,而是来循州谨慎求实,此心诚为可贵。下官虽不知《周秦行纪》的著者究竟是谁,不过手里倒是另有一篇出处明确的文章,想来二位还不曾见过。”
    说罢他唤来侍从,吩咐:“去书房,将那篇《周秦行纪论》取来。”
    晁灵云与李怡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震惊,没想到这篇《周秦行纪》的影响竟然如此深远,甚至已经有了论著。
    片刻之后,侍从捧着书匣返回客堂,将书匣呈给牛僧孺。牛僧孺从匣中取出一页密密麻麻的字纸,命侍从转交给李怡:“这是朝中攻讦下官的文章,下官的门客专门誊抄了一份,近日刚送到循州,请殿下过目。”
    李怡接过字纸,先看见著者之名,却并不吃惊,匆匆浏览了一遍全文,便将字纸交给了晁灵云。
    晁灵云接过字纸,在看到著者是李德裕的瞬间,脸上完全失去了血色。
    这长篇大论她都不必看,就知道又是一场朝堂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