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谢首辅君子外衣掉了吗 > 第151页
    前段时间她曾写信给月扶,月扶只说想在洛城再留一段时间。等一年之期至,他便回西域。
    在一年之期到之前,还有约莫半年的时间。而这半年,用来准备她和谢晏婚礼,应当也是很仓促的。
    谢晏笑着看陛下,他想过千遍万遍、放在心上的人,在今日走向了他,为他排除万难。
    众人知道女帝的心意不可逆转,只得听从。
    萧泠音把婚礼诸事布置下去,自己却像没事人一样,又开始忙于政事。
    先前她和谢晏说过想要改革选官制度,如今已经在慢慢着手了。
    朝中职位大多是父死子继或是官员推举,萧泠音一下子不敢变化太大,因此依旧保留官员推举合适人选的权力,但她在此权力上加了一项限制。
    那便是,他们推举的每五个人中至少要有一个不是出身于世家。
    政策推行下去,百姓们也有了做官的机会,口中直说女帝英明。
    新的一批官员来到殿上,这一批人有十个,其中一人商贾出身,其余人依旧是世家子弟。萧泠音给他们各自安排了职位,便让人带着去熟悉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看着那些人出去,萧泠音揉了揉眉心。
    谢晏知道她在为什么发愁。虽然新的选官制度已经在运行,可百姓平日受到的教育与世家子弟相差甚远。
    甚至可以说,世家子弟中最顽劣的一个,识的字、读的书、会的东西都比出生在农户的孩子多的多。
    她已经在大周各地办了书院。
    即便是不收费,很多百姓也不愿让自家孩子去读书。在他们眼中,让孩子去读书,还不如在家里多干些活。
    萧泠音问谢晏:“你说我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愿意把孩子送到书院去读书?”
    她有些郁闷,多学些东西总是好的,可是百姓为生活所迫,更愿意孩子留在家中帮忙也无可厚非。
    如今国库并不充裕,她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再拨钱了。
    谢晏说:“百姓不愿意去,还有一方面的原因。”
    “他们不知道孩子读了书以后能做什么?他们自己世世代代就是靠耕作为生,怕孩子读过书,认了字,却拿不起养活自己的农具。”
    萧泠音若有所思,她手指交握,偏头看着谢晏,“你是说,我得明确让他们知道,读书的好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若是做一件事情没有好处,他们凭什么花时间去做?
    谢晏微笑点头,“不错。”
    萧泠音思考着她该怎么做,她托着下巴,右手拿笔,却始终没有落在纸上。
    片刻,她说:“农户的孩子们即便读过书,一两年之内也追不上世家子弟。但我们可以在其中择优录取,让他们自己选择,留在原籍教书或是继续读书。”
    开设书院需要先生的数量很大,而今识字的人多是世家子弟。他们并不愿意被派到偏远的地方去教书。
    而农户大多是靠天吃饭,若是能得到朝廷俸禄,想来也是愿意的。
    谢晏赞同道:“是个好办法。”
    萧泠音还在想。
    她得让至少三分之一的读书人出来是有生计的。
    只有利益够大,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们能够在读书后过的比原来好,百姓才会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去读书。
    这时谢晏提醒了一句,“让百姓识字固然重要,陛下也需记得,耕织为国之根本。”
    他在提醒萧泠音,不能只把心思放在让更多人读书认字进而入朝为官这个方向。若是因为朝廷给出的待遇太好,所有人都不愿意安于耕织,大周也将混乱。
    萧泠音笑着点头,“嗯。我得考虑怎么把握中间的度。”
    在朝堂上将此事又议了几次,才总算得到一个还算妥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推行了下去。
    在快要入冬时,月扶从洛城回西域,途经玉京,和萧泠音见了一面。月扶没有停留很久,他知道萧泠音心有所属,他再强求也没有用。眼下已经很好了,西域和大周交好,受大周庇护。
    萧泠音派了些人护送月扶回国。
    月扶前脚离开,谢晏后脚就求见女帝。
    萧泠音自然没有不见的道理。
    谢晏进宫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行礼,他走到女帝身边,一把抱住她。
    他也不说话,只轻轻抱着她。
    萧泠音猜想大概是因为月扶的缘故,她尤记得之前在洛城,月扶每次故意与她示好,接近她时,谢晏都会不高兴。
    她手放在谢晏腰上,仰头看着他,鼻尖动了下,调笑道:“我怎么闻到股酸味?”
    谢晏知道她是在打趣自己,却也不争辩。反而把手放在女子腰上,用力往起一带,吻上了他肖想已久的唇瓣。
    他慢慢吮弄,眼神专注,只看着面前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