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镜中云鬓+番外 > 第117页
    “少卿依律问询,本宫本应该一力配合,只可惜此事本宫确实一无所知,院中所埋是何人、又是何人这样大胆于禁中犯案,还请少卿多多费心查。”
    大理寺介入此案,还有何阴私可言,查出孩子并非楚郢的孩子只不过是迟早之事。长平垂眼看了看依旧俯在榻旁的戚妃,笑道,“娘娘,你不是答应过我…”
    戚妃闻言骇然,她的确答应长平饶过那小子,可那竖子轻狂如斯,竟敢和淄川王动手,李桦也不过想教训他罢了,错手之下伤了沈复旌的脑袋,谁知他这样脆弱,一击之下便已毙命。
    宫中打死个敢动手的奴才不是大事,可她不能让长平知道是李桦错杀了沈复旌,运尸首出宫更是天方夜谭。
    那日长平恰好不在,她便支开若有人,将沈复旌埋在庭院之中。
    而这傻女郎,难道当场就要揭了她的皮?
    长平见她脸色,已知此事已无侥幸,必是戚妃与李桦的手笔,她喘了一口气,改口笑道,“…娘娘不是答应我,能来看我之时就会带上樱桃冰酪么,怎得是空手来的?”
    “樱桃…哦…”有这回事么?戚妃茫然,回应道,“对、对,瞧我这,我把这事儿都忘了,听闻你晕厥了,我哪里还想得起这些个,明日,明日阿娘就给你带来,可好?”
    戚妃一转眼,满脑子都是如何将此事遮掩,却忽略了长平面上的失落,她忘了,长平最不爱吃的便是樱桃。
    戚妃轻握官家手臂,柔声道,“官家你瞧瞧,轻愁整日困在这殿中,臣妾想与她送些冰酪都不成,她突然晕厥,难说不是因为亲事没有着落,孕中忧思难解所致,这些时日,宣宁也该气消了吧,官家,亲事的事儿,您看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第55章 姓李的
    不良帅方才喊人去九门查出宫名单, 等人着急忙慌地回来复命,却又找不着他人了,门下录事只好将册子交给主案的明少卿。
    好巧不巧,三月末一回雷雨之夜, 九门录事所的屋顶被惊电劈断, 雨水淋湿了里头所有宫册, 第二日宫人们拿出册子晾晒之时, 已发现其中几册不翼而飞。
    “三月之册便在其中?”官家凉声问道, “禁中埋尸, 损毁宫籍, 看来有人在这四九城已猖狂到无所不为的程度了。”
    “那死者的身份呢,难道这也查不明白?”
    盱衡厉色的目光巡过一圈, 戚妃等人皆垂首不敢言语,但见司直上前低语几句, 少卿拿着册子皱着眉点头,而后肃然道, “死者或为这四人之一, 只是证据确凿之前,臣不敢轻易断言。虽录事所宫籍丢失, 但北衙仍有职册, 陛下请看。”
    少卿将册子一页折住递送给官家, 那册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个侍卫的出生、籍贯、年龄等信息。
    官家接过书册, 手指划过一行,眼神微眯,轻诵, “永宁坊, 沈…复旌?”
    广袖下的手猛得攥紧, 戚妃脸色青白难言,险些脱力摔下,长平不动声色地把住了她,将她稳稳靠在榻侧。
    少卿点头道,“不错,永宁坊这条街巷,在三月末的雨夜正遭遇一场大火,联排一道街面皆损毁,死伤数达五十又二。”
    官家隐约有些印象,又问道,“此案似乎由长安令主理。”
    少卿漠然点头,说道,“正是,死伤人数过多,长安令却拖延数日不报,百姓求到大理寺门下,正是由臣上奏与长安令共查此案。火源于巷尾沈家,沈氏一家六口,祖父母、家主及夫人、以及两名儿郎,均葬身火海。”
    刺骨的凉意沁进肌肤,长平无声地望向自己的母亲,脑中嗡鸣一片。
    自小她就听从阿娘的话,做端庄的贵主,为阿兄谋划,为戚家谋福祉,她端着一副假面,要为外家奉献。
    哪有人会不爱吃甜,犹记得那年夏日宴会,宣宁只顾着吃冰酪,连阿娘过来她也不起身行礼,宣宁十岁了,并不是不懂事的孩童。
    可官家从不怪罪她,嘴上说了一句,宣宁却满不在乎。长平实在无法忍受她对戚妃无礼,刺了一句,宣宁便夺了她桌上的果盘,两人推推搡搡,一同从高案上摔落。
    分明是宣宁先动手的,可官家只顾着安慰她,斥责长平枉为阿姐,听说她俩是因为果盘起的争执,立即将席上所有的樱桃都撤下送去丹凤阁。荭露疏原
    从此以后,长平再也没碰过介个。
    甜气浓郁的圆果,无时无刻不提醒她,阿娘眼中只有哥哥,阿耶也只顾宠爱宣宁。
    而她呢,只有一个卑贱的沈复旌。
    与她无媒苟合,是为世人不容,他也许是该死,等孩子降生,她自会赔他一命的。
    可如今呢,她一人之命,能赔得起沈家满门么?长平恍恍惚惚地想,等她到了九泉之下,只怕再没有面目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