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今名联谈趣 > 第5页
    张大千在香港的友人和门生,也有十多位送了挽联。曾获法国汉学奖的名学者饶宗颐教授送的挽联是:
    廿五年前颂眉寿南山,附骥千言,三峡云屏僭题句;
    十二州共悼画坛北斗,久要一面,重溟烟水永难忘!
    廿五年前是一九五八年,那年是张大千的六十整寿。饶教授用韩昌黎《南山涛》的全部韵脚做了一首祝寿诗赠张大千。《南山诗》是一首长诗,共一百零二个韵,(昌黎诗的特色是以赋为诗,《南山》尤推奇作。)要步南山诗全韵,难度极高。张大千读了非常欣赏,因此寄了一幅《蜀江图长卷》给他,请他在卷上题上这首诗。这是“颂眉寿南山”与“三峡云屏僭题句”的本事。这首诗因为太长,不能备录,读者如有兴趣,请参看《选堂诗词集》一百零三页的《和韩昌黎南山诗》。下联的“久要一面”的“要”字读平声,作邀约之意。张大千曾托门人向饶教授致意,约他见面,据我所知,他们是曾见过几次面的。
    饶宗颐在敦煌学方面造诣极深,最近日本二玄社出版的《敦煌书法丛刊》共二十九册,堪称巨制,就是由饶宗颐整理并加说明的。
    张大千在香港的老朋友陈荆鸿送的挽联是:
    六十年故旧无多,海角天涯,还得几回重聚首;
    千百世丹青不老,风流文采,定知八表永垂名。
    陈荆鸿是香港著名书法家,今年八十一岁了,他和张大千有六十年交情。这副挽联写得情文俱茂,堪称宝刀未老。
    还有一副写得很好的挽联是张大千的旅港门人王汉翘、费侯碧漪等人送的,联云:
    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远;
    梅丘在望,心丧空仰庐山高。
    上联写老师教导恩泽,下联写弟子对老师的悼念与崇敬,极为得体,也是传统的挽联写法。古时老师死后,弟子不穿丧服,只在心里悼念,叫“心丧”。见《礼记·檀弓上》。所以心丧只能用之于弟子挽老师的。《庐山图》是张大千谢世前未竟的巨构,“心丧空仰庐山高”既有“仰之弥高”的意思在内,又有“实事”可指。上联的“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望”亦非“泛辞”,而是和张大千的籍贯有关的。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内江在沱江中游。沱江是长江支流,流经内江至沪州市入长江。长江在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因此上联的十一个字,也是只有用在张大千身上才益觉其妙的。
    在许多挽张大千的对联中,有一副挽联颇为引人注意。这副挽联是梅葆玖送的。
    与先父最投契,重画梅兰见道义;
    望北台而雪涕,春风料峭暗摩耶!
    单从对联艺术着眼,这副对联是有欠工整的。“重画梅兰”与“春风料峭”根本就不能对。“道义”对“摩耶”也很牵强。(“摩耶”是“摩耶精舍”的简称,属专有名词。“道义”是虚有名词。)
    它之引起注意,不是由于对联本身,而是致挽者的身分。梅葆玖是梅兰芳的儿子,在梅兰芳的儿子中也只有他是继承了乃父的艺术流派,以男子而唱“青衣”获得成就的。去年他曾来过香港演出,甚获好评。这副对联是他从北京托人送到台北的。
    对联虽然不算工整,但他是名演员,不是名作家,我们是不能对他苛求的。这副对联也有它的特色,它说出了梅兰芳和张大千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一段交谊(重画梅兰)。北京精于对联的高手很多,他如果要找人代笔的话,当然会写得更好,如今由他自己来写,纵然有欠工整,却正足以表示他对父执的诚敬。
    十六、张大千的集句联
    张大千兼擅书画,书法从学于清道人(李瑞清)与曾农髯,得力《瘗鹤铭》,参酌黄山谷体势,而自成一家。他自己虽然不作联语,但却喜欢书写对联。据他的友人所记,他常写的对联有下面几副:
    樵客出来山带雨
    渔舟过去水生风
    此联是前人集唐诗之作。
    拳石画临黄子久
    胆瓶花插紫丁香
    黄子久是元代画家,字公望。据张大千友人所记:“此联写大千先生幼时见家中所悬,原文为:拳石‘闲’临黄子久;胆瓶‘斜’插紫丁香。经张大千先生更一字后,更见精神,也更见工整。”
    佳士姓名常挂口
    平生温饱不关心
    此联是李拔可赠张大千之作。李拔可福建人,能诗,是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此联对张大千的平生为人,刻画传神。
    张大千常写的对联,还有:
    庭前大树老于我
    天外斜阳红上楼
    此联是前人集宋诗之作。原件张挂于苏州网师园。
    立脚莫从流俗走
    置身宜与古人争
    据张大千的友人所记:“大千先生二十六岁时,曾将何子贞藏魏碑《张黑女志》海内孤本,予以集联成册,这是其中一副。”此联说的是做人的道理,虽寥寥一十四字,而有哲理存焉。
    张大千自己虽然不做对联,但我在刊物上见过他书写的一副集句联(台北国际摄影社拍摄),这副集句联也是值得一谈的。联如下:
    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瞩;
    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
    此联是集宋代黄山谷、辛稼轩等人词句而成。对仗颇工,且有韵味,其为张大千晚年之“夫子自道”欤?集句虽然“句出别人”,但也有集句者本人的“创作”成分的。例如梁任公集宋词联,其中就有不少脍炙人口之作。
    十七、方地山赠马掌等联
    方地山擅作嵌名联,尤以赠妓的嵌名联最为得人称道。张大千就曾同朋友谈过他的三副这一类对联。(见冯幼蘅的《大千居土谈对联艺术》一文)
    一副是为一个名口叫“马掌”的姑娘作的:
    马上琵琶千古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
    上联用王昭君典故,下联用赵飞燕故事,以“鹤顶格”嵌入“马掌”二字。“马掌”此名本来甚为粗俗,但经他匠心独运,妙用两大美人的典故,却是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叹了。
    又一副是为一个叫“大姑”的姑娘作的: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论“意识”此联当然不足称道(它是宣扬旧士大夫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观的),但只论“对联艺术”,则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又一副是为一个叫“如意”的姑娘作的:
    都道我不如归去
    试问卿于意云何
    但后面两联,据台湾出版社的《晚晴楼联话》所记,则云是曾国藩作的。又,“大姑”一联,亦有云是胡林翼作的,不知孰是。
    据冯文说:“他(方地山)的联对功夫,就算不是空前,也属绝后,可惜他从不留稿。观在除了张大千先生记忆中所得的几副外,都失传了。”这话恐怕说得不大对,方地山的赠妓联,散见于坊间各种联话的甚多,挑几副较出名的谈谈。
    赠“来喜”联:
    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
    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蝉娟。
    赠“月红”联:
    杨柳岸晓风残月
    牡丹亭奼紫嫣红
    这两副都是嵌名联。“来喜”嵌在联首,“月红”嵌在联尾。均工丽可诵。
    赠“嫦娥”联:
    灵药未应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
    明月几时有,怕琼楼玉宇,依依高处不胜寒。
    上联用李商隐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典故,下联用苏东坡“水调歌头”词意,均隐藏有“嫦娥”二字。
    我最欣赏的是赠“小楼”一联:
    吹彻玉笙寒,休去倚栏,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上联用南唐中主李璟(“李后主”李煜之父)的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用唐诗的“小楼昨夜听春雨”,可说是隐字嵌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