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今名联谈趣 > 第13页
    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此联亦甚有气势,但不及康有为的那一联。
    贺吴佩孚五十寿辰的对联,还有一联也写得很好。(“相好”是只就对联艺术来说,不涉及对他的评价。)联云:
    一生剑佩走东西,有并吞八方之志,有纵横百万之师,几番破石惊天,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余子纷纷何足数?
    十载中孚震华夏,无厕名贿选之讥,无卖国媚邻之诮,赢得轻裘缓带,兵知儒行,将知儒行,戛玉铿铿岂等闲!
    吴佩孚字子玉,此联分别嵌他的“名”“字”,颇具巧思,写得也甚有文采。缺点也是捧得过分了。
    吴佩孚做五十大寿时,正是他的事业如日方中的时候,后来就走下坡了。因此有关他的寿联,也就还有“下集”。
    一九二四年九月,宜奉二次大战,这次是直系失败。第二年三月,吴乘决川轮由黄州往岳州,托庇于湖南省长赵恒惕,赵在他五十二岁寿辰时赠以联云:
    平生忧乐关天下
    此日神仙醉岳阳
    此联用与岳阳楼有关的典故传说,上联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则是用“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在吴佩孚失意时,也只能如此落墨了。
    以上所谈数联,都是拍吴佩孚马屁的。现在谈一副嘲讽他的寿联。
    他在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乘决川号兵舰往岳州时,还有另外两艘兵舰随行,卫队也还有二千人。到了他过五十二岁寿辰时,(他的生日是农历三月七日,折合新历为四月十六日)剩下的就只有三百名卫兵了。赵恒惕给他做寿,放四十架烟火,虽然也还有“派头”,但比起他在洛阳过五十寿辰的“威风”,则是差得太远了。有人赠以联云:
    昔日洛阳,今日岳阳,孚威威不行,带三百名卫兵,同是囹圄拘法舰;
    胜者奉系,败者直系,秀才才已尽,放四十架烟火,几疑烽燧遍榆关!
    吴佩孚是秀才出身,军衔是“孚威将军”,此联可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吴佩孚是大军阀,若论历史评价,无功可言;但比起其他军阀,他有一个“好处”,即尚具民族气节是也。(抗战期间,汪精卫曾邀他出山,被他拒绝。他卒于一九三九年。)他失败后,曾自撰一联云: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五十八、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辛亥革命后,康梁政见不同,师弟渐生龃龉,至张勋复辟,终告决裂。康是张的谋主,而梁启超是反对复辟的。张勋复辟,他佐段祺瑞起兵讨伐,迅即就把张的复辟计划粉碎了。师弟对立,康有为因此斥他为“枭獍”,要将他逐出师门。但梁启超对老师还是十分尊敬,一九二七年康有为病逝青岛,梁启超挽以联云: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下联的“西狩获麟,微言遽绝”云云,就是把他的老师康有为比作了孔子的。“西狩获麟”,典出《春秋·哀公十四年》,杜预批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世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惰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李白《古风》诗:“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梁启超把老师比作孔子,可说是推崇备至。不过“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在大是大非上,他是要坚持原则的。若论是非,弟子贤于老师多矣。
    五十九、挽梁启超的名联
    康有为死后两年,一九二九年,梁启超亦病逝于北平。各方挽联甚多。选几副著名的谈谈。章太炎的挽联云:
    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贵言,匡复深心姑屈己;
    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
    章太炎是反对帝制的,他曾写过一副脍炙人口的“缩脚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骂康有为。在挽梁联中,他对梁启超在反对帝制中所作的贡献评价极高(把“共和再造”之功归给梁启超)上联并涉及康梁恩怨,而他是站在梁启超一边的。
    蔡元培挽联云:
    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
    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上联说的是梁启超助蔡锷(松坡)推翻袁世凯帝制一事;下联则是在引进西方文化这一方面表扬梁启超(蔡是北大校长,因此着重在文化方面立论)。
    杨度挽联云: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杨是拥护帝制的,写此联时,他的思想还未改变。
    六十、改寿联讽袁世凯
    袁世凯是靠出卖光绪起家的,更确切的说,是靠出卖主张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派”而取得西太后的信任的,光绪廿四年(一八九八,戊戌)阴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变法维新的“上谕”,自此,皇帝与太后之间的明争暗斗更加剧了。那年八月(阴历,下同)慈禧决定借下个月到天津阅兵的机会,指使他的亲信荣禄举行宫廷政变,扣留光绪帝,另立幼君。“帝党”得知这个密谋,由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他帮光绪帝带兵到天津先杀荣禄,然后进京包围颐和园,软禁慈禧。袁佯作答允,谭一走,他就赶回天津去向荣禄告密。变法失败,光绪亦因此被囚瀛台.自此袁就获得慈禧重用。这一政变发生在八月初六日。
    光绪卅四年(一九零八,戊申)八月,袁世凯五十岁生辰,在东安门外北洋公所大开寿筵,有谄袁者献一寿联云: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慈禧喜欢人称她为“老佛爷”,戊戌八月为袁得势之始,此联乃兼颂慈禧也。同年(一九零八年)十月,慈禧病死,名士祝竹岩(鸿元)改此联为: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袁世凯虽然不如此联所咒“明年”就死,但此联已传诵一时了。
    六十一、巫峡啼猿数行泪
    吴佩孚是秀才出身,比起同时的其他军阀,肚里是多几滴墨水的。一九三零年,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逝世,据说吴佩孚曾挽以联云: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这两句是唐人高适的诗句(题为《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吴佩孚借来作挽联。
    谭延闿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历任湖南省督军、省长等职。他和吴佩孚曾有过一段渊源,一九一八年吴进驻衡阳时,他退处郴永一带,两不相犯。吴佩孚是一九二七年入川的,谭延闿逝世时,他仍流落川中,依附杨森。上联“巫峡啼猿”云云,可说是他的处境的自我写照。下联“衡阳归雁”则是切谭之“地”。挽谭,亦自伤也。又,亦有版本在上联冠以“蜀道艰难”四字,在下联冠以“长沙痛哭”四字。又、亦有云此联是谭延闿挽张其煌的,张是吴的幕僚长。
    一九二七年七月,吴佩孚抵达巴东之时,曾赋“入蜀”诗一首,诗云:“曾统貉貅百万兵,身衰蜀道苦长征。疏狂竟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楚帐悲歌驻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匈奴末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诗平平。“疏狂”属于浪漫文人气质,和他平生行事也是对不上号的。自称“疏狂”,自炫而已,他是以文人身分自傲的。但此诗对他失败后的心情,写得倒很真实。
    六十二、吴佩孚诗 张学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