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 第12章 田家客栈
    项隆等人渡过乌江后,因担心汉军追杀,所以项隆命令手下将士分头行动,到吴中会合。

    而他自己则与冯宽一起,两人为避人耳目,扮作游侠模样,一路朝吴中疾驰。

    在当时,游侠的存在并不是一件什么稀罕事。所以项隆、冯宽一路上并没有引来任何人的注目,经过几日跋涉,顺利来到吴中城外。

    此时已天近傍晚,夕阳映照在天边,呈现一片金黄的颜色。

    冯宽在马上一纵一纵,遥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城门,转过头对项隆说:

    “世子,前面就是吴中了,这几天连日赶路真把我累坏了,一会儿进了城,我一定要大吃一顿,然后再美美睡上一觉。”

    项隆却没有冯宽的兴致,慢声说道:

    “这几日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一直避开大道,从人烟稀少的小路行走,以至于信息闭塞,这吴中城内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父王的军队到了没有?城里的世家大族对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态度?这些情况在入城之前还需要问明才好。

    如果就这样冒冒失失进去,一旦情况有变,我们就万难脱身了。

    所以我看今晚我们还是在城外歇息,打听清楚情况再进城吧。”

    冯宽这几日跟随项隆赶路,已经深深体验到这位世子的谨慎,所以他并未反驳,点头称是。

    于是二人来到吴中城外的一处村落,名叫大柳集。此地靠近官道,乃是城外最大的一处村庄,约有上百户人家,平日里也还算热闹。

    可今天不知怎的,村子里却显得格外寂静。只见偌大的村庄里,满地落叶被晚风吹得四散纷飞。四处依稀可以听到鸡犬之声,却不见一个人影。

    项隆心下诧异,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敲门,打算借住一晚。

    可连扣了好几下门环,屋内却半点声音没有,项隆只好作罢。

    一连敲了几户人家,都是如此情景,项隆不禁感到奇怪:

    “一个多月前,我从江东驰援垓下,也曾短暂经过这里。那时这里虽然人不多,却也是一副安稳太平景象。今天怎么人人关门家家闭户,真是奇怪。”

    冯宽也不明所以,只好再去敲门。又敲了七八家后,终于听到门后有一老翁应答:“是谁呀?”

    项隆连忙说:“老伯,我们二人是从江北逃难来的,经过贵宝地,不知可否在您这借宿一晚?”

    那老翁也不开门,只是在门内咳了两声,颤巍巍地说道:

    “最近年岁不太平,前几日城外又来了一伙流匪,百姓们都被欺负怕了,没人敢留宿外乡人。”

    说完,老翁沉吟了一下,又接着开口道:

    “你们若想住宿,村东头有家客栈,你们还是到那里去吧。”

    项隆和冯宽对视一眼,略感无奈,但也毫无办法,只能依老翁之言,骑马向村子东边走去。

    大约走出两箭之地,果然见到村子东面有一家客栈,客栈门前一溜儿挂着十二盏红色灯笼,黑漆大门上方蓝底黑字写着“田家客栈”四个大字。

    项隆、冯宽二人下马,刚入店内,就见一名跑堂的伙计提着灯笑嘻嘻走了过来,高声吆喝着

    “客人两位~掌柜的接客喽~~”

    一时便一个人过来,团团一张胖脸,身着锦袍,也是满脸笑容,口中念念有词

    “二位客官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小店今天刚从城里进了一批上等黄牛肉,保准叫二位客官满意。”

    冯宽笑着对店家说:

    “如此甚好,那就先来十斤黄牛肉,再来几道菜,三荤两素,你看着准备就是了。至于主食嘛,来几张大饼就成。”

    店家听了,口中答一声“喏”,就往后厨方向走去。可刚一转身,冯宽又叫住了他:

    “对了,叫你的伙计把我们二人的马也牵到后院,喂点草料,刷洗一下。我家公子的马可是当世罕见的宝马良驹,你可得好生照顾。照顾好了,钱少不了你的。”

    一边说着,冯宽一边伸手从怀中掏出一锭十两重的大银,放在客栈掌柜手中。

    掌柜手中掂量着银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是了,请客官放心,小人开店几十年,这点子事情哪还用得着您亲自吩咐?”

    于是项隆二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不多时,饭菜就端了上来。

    二人辛苦跋涉,多日未见荤腥,一闻到香喷喷的肉味,立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一旁的小二在旁边伺候着,见二人吃得爽快,试探性地问道:

    “二位客官,这光吃肉怎么能没有酒?不然小的给二位上坛酒吧,本店陈年的老烧缸,保准二位喜欢。”

    项隆摇了摇头说:

    “喝酒误事,我们明天还有正事要做,今天就不饮酒了。”

    可一旁的冯宽听到有酒,却有些按捺不住了,舔舔嘴唇对项隆说:

    “公子,我们从北边赶路一连走了十几天,天天尽吃点什么锅巴,吃得我都要上火了。

    公子您放心,我酒量大着呢。小时候我净偷我父亲的酒喝,一连喝五六坛都不会醉。

    我们今日就少喝一些,断不会误了公子的大事。”

    项隆虽说是项羽之子,身份贵重。但性格脾气却完完全全是个现代人,并不讲究什么尊卑贵贱。

    再加上他们二人年纪相仿,又一同经历过生死,所以一路上相处得十分融洽随意,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因此,项隆看到冯宽一脸嘴馋的表情,也不由得微微一笑,吩咐小二道:

    “好吧,既如此,那就打半坛酒来。”

    小二连忙答应:“好嘞!二位客官稍等,我这就去打酒。”随后一溜儿烟跑进后厨。

    不一会儿,小二就端上半坛酒来,冯宽迫不及待地倒了满满一碗,“吨吨吨”连喝几大口,咂了一下嘴,大呼爽快:

    “好酒!痛快痛快!我想这一口都快想疯了。”

    小二在旁边笑盈盈看着二人,讨好地给项隆也倒上一碗:

    “来,公子,别光看着呀,您也喝点。不是我夸口,我家的酒可是附近方圆百里内酿得最好的,二位可要多饮一些。”

    项隆见小二殷勤,也端起碗来喝了一口,但很快又放下酒碗。

    一来是因为他不喜饮酒,二来则是因为这个时代酿酒技术不高,纯度不够,所以酒不够清澈。

    又因为酿的酒都是酒,所以酒里存在大量沉淀物,与后世的酒相比,实在不合项隆胃口。

    项隆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可以提升一下这个时代的酿酒工艺,造出更烈更清澈的酒来。

    如果这样,自己以后哪怕不在项羽手下,至少也能靠卖酒当个富家翁。

    “这可真是个好主意。”项隆不禁想到。

    项隆等人渡过乌江后,因担心汉军追杀,所以项隆命令手下将士分头行动,到吴中会合。

    而他自己则与冯宽一起,两人为避人耳目,扮作游侠模样,一路朝吴中疾驰。

    在当时,游侠的存在并不是一件什么稀罕事。所以项隆、冯宽一路上并没有引来任何人的注目,经过几日跋涉,顺利来到吴中城外。

    此时已天近傍晚,夕阳映照在天边,呈现一片金黄的颜色。

    冯宽在马上一纵一纵,遥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城门,转过头对项隆说:

    “世子,前面就是吴中了,这几天连日赶路真把我累坏了,一会儿进了城,我一定要大吃一顿,然后再美美睡上一觉。”

    项隆却没有冯宽的兴致,慢声说道:

    “这几日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一直避开大道,从人烟稀少的小路行走,以至于信息闭塞,这吴中城内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

    父王的军队到了没有?城里的世家大族对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态度?这些情况在入城之前还需要问明才好。

    如果就这样冒冒失失进去,一旦情况有变,我们就万难脱身了。

    所以我看今晚我们还是在城外歇息,打听清楚情况再进城吧。”

    冯宽这几日跟随项隆赶路,已经深深体验到这位世子的谨慎,所以他并未反驳,点头称是。

    于是二人来到吴中城外的一处村落,名叫大柳集。此地靠近官道,乃是城外最大的一处村庄,约有上百户人家,平日里也还算热闹。

    可今天不知怎的,村子里却显得格外寂静。只见偌大的村庄里,满地落叶被晚风吹得四散纷飞。四处依稀可以听到鸡犬之声,却不见一个人影。

    项隆心下诧异,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敲门,打算借住一晚。

    可连扣了好几下门环,屋内却半点声音没有,项隆只好作罢。

    一连敲了几户人家,都是如此情景,项隆不禁感到奇怪:

    “一个多月前,我从江东驰援垓下,也曾短暂经过这里。那时这里虽然人不多,却也是一副安稳太平景象。今天怎么人人关门家家闭户,真是奇怪。”

    冯宽也不明所以,只好再去敲门。又敲了七八家后,终于听到门后有一老翁应答:“是谁呀?”

    项隆连忙说:“老伯,我们二人是从江北逃难来的,经过贵宝地,不知可否在您这借宿一晚?”

    那老翁也不开门,只是在门内咳了两声,颤巍巍地说道:

    “最近年岁不太平,前几日城外又来了一伙流匪,百姓们都被欺负怕了,没人敢留宿外乡人。”

    说完,老翁沉吟了一下,又接着开口道:

    “你们若想住宿,村东头有家客栈,你们还是到那里去吧。”

    项隆和冯宽对视一眼,略感无奈,但也毫无办法,只能依老翁之言,骑马向村子东边走去。

    大约走出两箭之地,果然见到村子东面有一家客栈,客栈门前一溜儿挂着十二盏红色灯笼,黑漆大门上方蓝底黑字写着“田家客栈”四个大字。

    项隆、冯宽二人下马,刚入店内,就见一名跑堂的伙计提着灯笑嘻嘻走了过来,高声吆喝着

    “客人两位~掌柜的接客喽~~”

    一时便一个人过来,团团一张胖脸,身着锦袍,也是满脸笑容,口中念念有词

    “二位客官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小店今天刚从城里进了一批上等黄牛肉,保准叫二位客官满意。”

    冯宽笑着对店家说:

    “如此甚好,那就先来十斤黄牛肉,再来几道菜,三荤两素,你看着准备就是了。至于主食嘛,来几张大饼就成。”

    店家听了,口中答一声“喏”,就往后厨方向走去。可刚一转身,冯宽又叫住了他:

    “对了,叫你的伙计把我们二人的马也牵到后院,喂点草料,刷洗一下。我家公子的马可是当世罕见的宝马良驹,你可得好生照顾。照顾好了,钱少不了你的。”

    一边说着,冯宽一边伸手从怀中掏出一锭十两重的大银,放在客栈掌柜手中。

    掌柜手中掂量着银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是了,请客官放心,小人开店几十年,这点子事情哪还用得着您亲自吩咐?”

    于是项隆二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不多时,饭菜就端了上来。

    二人辛苦跋涉,多日未见荤腥,一闻到香喷喷的肉味,立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一旁的小二在旁边伺候着,见二人吃得爽快,试探性地问道:

    “二位客官,这光吃肉怎么能没有酒?不然小的给二位上坛酒吧,本店陈年的老烧缸,保准二位喜欢。”

    项隆摇了摇头说:

    “喝酒误事,我们明天还有正事要做,今天就不饮酒了。”

    可一旁的冯宽听到有酒,却有些按捺不住了,舔舔嘴唇对项隆说:

    “公子,我们从北边赶路一连走了十几天,天天尽吃点什么锅巴,吃得我都要上火了。

    公子您放心,我酒量大着呢。小时候我净偷我父亲的酒喝,一连喝五六坛都不会醉。

    我们今日就少喝一些,断不会误了公子的大事。”

    项隆虽说是项羽之子,身份贵重。但性格脾气却完完全全是个现代人,并不讲究什么尊卑贵贱。

    再加上他们二人年纪相仿,又一同经历过生死,所以一路上相处得十分融洽随意,就如同亲兄弟一般。

    因此,项隆看到冯宽一脸嘴馋的表情,也不由得微微一笑,吩咐小二道:

    “好吧,既如此,那就打半坛酒来。”

    小二连忙答应:“好嘞!二位客官稍等,我这就去打酒。”随后一溜儿烟跑进后厨。

    不一会儿,小二就端上半坛酒来,冯宽迫不及待地倒了满满一碗,“吨吨吨”连喝几大口,咂了一下嘴,大呼爽快:

    “好酒!痛快痛快!我想这一口都快想疯了。”

    小二在旁边笑盈盈看着二人,讨好地给项隆也倒上一碗:

    “来,公子,别光看着呀,您也喝点。不是我夸口,我家的酒可是附近方圆百里内酿得最好的,二位可要多饮一些。”

    项隆见小二殷勤,也端起碗来喝了一口,但很快又放下酒碗。

    一来是因为他不喜饮酒,二来则是因为这个时代酿酒技术不高,纯度不够,所以酒不够清澈。

    又因为酿的酒都是酒,所以酒里存在大量沉淀物,与后世的酒相比,实在不合项隆胃口。

    项隆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可以提升一下这个时代的酿酒工艺,造出更烈更清澈的酒来。

    如果这样,自己以后哪怕不在项羽手下,至少也能靠卖酒当个富家翁。

    “这可真是个好主意。”项隆不禁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