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 第63章 诱敌之计
    “儿臣认为,我们不能率主力直接进攻彭越,而要把他引诱到黄河以南加以歼灭。”项隆不紧不慢地说。

    “之所以不能直接进攻,是因为彭越一定不会和我们正面硬刚,这不是他的风格。如果我们逼迫过紧,他会把自己的十万大军化整为零,分散到黄河以北各个地区,让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将其消灭。这样一来若想夺取整个河北,短则一年,长则三年,这就给了刘邦重新崛起的时间。”

    “你说的有些道理,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何你会认为彭越不会与我们正面交锋?”英布疑惑地问道。

    项隆笑了笑,款款而言:

    “为将者,若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而除了这些,我认为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对人性和人心的把控。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想推断一个人的行为,必然要先分析他的性格,而彭越性格怎样,打法如何,各位可了解?”

    看到在座众人都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项隆向大家解释:

    “彭越此人,草寇出身,不兵法,不通礼义,没有尊贵的身世,也没有得力的助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从底层一路杀出,爬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请问诸位,他靠的是什么?”

    见没人开口,项隆自问自答:

    “他所依凭的,简单来说就一个字——赌。正因为不懂兵法,所以其用兵更加灵活多变,让人无法琢磨;正因为不通礼义,所以他为人更加机诡狡诈,也更加敢于冒险。

    他先是投靠齐王田容,后又归顺汉王刘邦,现在干脆拥兵自重,名为汉臣,实则独立于楚汉之外。他所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个抉择,都是在赌,而且还很幸运地赌赢了。”

    “你究竟想说什么?”项羽有些糊涂了。

    “儿臣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利用彭越敢于冒险的性格特点,为他‘量身定做’一个圈套,把他骗到我们的地盘上加以歼灭。”

    英斌一直认真听着项隆的话,到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贤弟莫非是说荥阳?”

    项隆见终于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点头微笑,指着地图进一步解释道:

    “正是!荥阳西接洛阳、函谷,东连彭城,北临邯郸,是个往来交通的要冲之地,也是我军重要的粮草运输和存放之所。

    如果我们放出风去,说现在荥阳守备薄弱,而我军主力又在函谷关前线与韩信纠缠,无暇他顾,诸位猜猜彭越会怎么想?”

    “殿下您的意思是以荥阳城和城中存放的五十万石粮草为诱饵?可彭越真的会来吗?”冯宽也明白过来,但依然有些担心。

    “如果是韩信,也许不会上当。可若是‘好赌成性’的彭越,相信他不会放弃这一本万利的买卖。”项隆显得颇有自信。

    项羽听完项隆的谋划连连点头,他已经认同了项隆的谋略,但他此时却不着急决定,而是问一旁的英布:“英老弟以为如何?”

    英布沉思片刻,也表示赞同:“项贤侄所说有理有据,理由充分,我看可行!”

    项羽见英布也同意,于是拍板决定:“好!既如此,那我们就诱敌前来,在荥阳城下歼灭彭越!”

    ……

    计划已定,各路人马在项隆的指挥下迅速行动。

    项羽带十万人白天休息,夜晚行军,秘密行进到荥阳以西地区,以逸待劳,等待着彭越自投罗网。

    项隆亲自率领两万玄武军骑兵北渡黄河,绕一个大圈去奇袭邯郸,以图切断彭越后路。

    玄武军剩下的三万人在冯宽的带领下,秘密驻扎在崤山之中,随时准备伏击东出的汉军。

    英布则率领十万人马撤至洛阳,做出退兵的假象,实际上是想吸引韩信前来追击。如果韩信不敢追击,还则罢了;若韩信真的敢离开函谷关,向东攻打洛阳,那埋伏在崤山的冯宽军团则会从韩信背后杀出,切断汉军退回函谷关的道路,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一切行动已经安排妥当,在出发的三日前,项隆把冯宽叫到自己营帐中。

    冯宽大踏步走入帐内,看到帐中坐着两人。

    一位是笑吟吟望着他的项隆,还有一位,羽扇纶巾,气度从容,正端坐案前悠哉游哉地品着手中清茶,一副书生打扮。

    一见冯宽来了,项隆忙站起身来,笑着给冯宽做介绍:

    “冯宽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可不得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

    说到这里项隆顿了顿,为了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给冯宽介绍张良真名,而是打个哈哈说:

    “人的姓名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叫什么并不重要。从今往后你就叫他张先生好了,这位张先生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的贤才,你可莫要轻慢。”

    冯宽看了看一脸淡然之色的张良,心中好生疑惑,暗想:

    先前有个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的王诚,这也就罢了。现在又多出一个一身白衣,一言不发的文弱书生,连名字都不肯透露,还说是什么贤才?哎呀,殿下身边的怪人真是越来越多。

    虽然心中感到疑惑,但冯宽是无条件相信项隆的。既然项隆认为此人可靠,那他自然不会有反对意见。所以冯宽连忙一拱手,对张良道:

    “哦,张先生,末将冯宽,以后还要请张先生多多指教。”

    张良也起身对项隆和冯宽各自一礼,笑着说:

    “世子过奖了,冯将军也多礼啦,张某不过一散漫之人,如何称得上一个‘贤’字?日后若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

    项隆笑着摆摆手,让二人坐下,又看向冯宽:

    “今天叫你来,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我过几日就要和王诚北上奇袭邯郸,我不在军中时,就由张先生做你的军师,如果有什么问题,请教他就好。你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张先生,明白吗?”

    “末将明白!”冯宽大声应道。

    “很好,”项隆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说,“二来呢,是我给韩信写了一封信,想让你替我送入函谷关内。”

    “儿臣认为,我们不能率主力直接进攻彭越,而要把他引诱到黄河以南加以歼灭。”项隆不紧不慢地说。

    “之所以不能直接进攻,是因为彭越一定不会和我们正面硬刚,这不是他的风格。如果我们逼迫过紧,他会把自己的十万大军化整为零,分散到黄河以北各个地区,让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将其消灭。这样一来若想夺取整个河北,短则一年,长则三年,这就给了刘邦重新崛起的时间。”

    “你说的有些道理,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何你会认为彭越不会与我们正面交锋?”英布疑惑地问道。

    项隆笑了笑,款款而言:

    “为将者,若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而除了这些,我认为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对人性和人心的把控。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想推断一个人的行为,必然要先分析他的性格,而彭越性格怎样,打法如何,各位可了解?”

    看到在座众人都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项隆向大家解释:

    “彭越此人,草寇出身,不兵法,不通礼义,没有尊贵的身世,也没有得力的助手。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从底层一路杀出,爬到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请问诸位,他靠的是什么?”

    见没人开口,项隆自问自答:

    “他所依凭的,简单来说就一个字——赌。正因为不懂兵法,所以其用兵更加灵活多变,让人无法琢磨;正因为不通礼义,所以他为人更加机诡狡诈,也更加敢于冒险。

    他先是投靠齐王田容,后又归顺汉王刘邦,现在干脆拥兵自重,名为汉臣,实则独立于楚汉之外。他所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个抉择,都是在赌,而且还很幸运地赌赢了。”

    “你究竟想说什么?”项羽有些糊涂了。

    “儿臣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利用彭越敢于冒险的性格特点,为他‘量身定做’一个圈套,把他骗到我们的地盘上加以歼灭。”

    英斌一直认真听着项隆的话,到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贤弟莫非是说荥阳?”

    项隆见终于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点头微笑,指着地图进一步解释道:

    “正是!荥阳西接洛阳、函谷,东连彭城,北临邯郸,是个往来交通的要冲之地,也是我军重要的粮草运输和存放之所。

    如果我们放出风去,说现在荥阳守备薄弱,而我军主力又在函谷关前线与韩信纠缠,无暇他顾,诸位猜猜彭越会怎么想?”

    “殿下您的意思是以荥阳城和城中存放的五十万石粮草为诱饵?可彭越真的会来吗?”冯宽也明白过来,但依然有些担心。

    “如果是韩信,也许不会上当。可若是‘好赌成性’的彭越,相信他不会放弃这一本万利的买卖。”项隆显得颇有自信。

    项羽听完项隆的谋划连连点头,他已经认同了项隆的谋略,但他此时却不着急决定,而是问一旁的英布:“英老弟以为如何?”

    英布沉思片刻,也表示赞同:“项贤侄所说有理有据,理由充分,我看可行!”

    项羽见英布也同意,于是拍板决定:“好!既如此,那我们就诱敌前来,在荥阳城下歼灭彭越!”

    ……

    计划已定,各路人马在项隆的指挥下迅速行动。

    项羽带十万人白天休息,夜晚行军,秘密行进到荥阳以西地区,以逸待劳,等待着彭越自投罗网。

    项隆亲自率领两万玄武军骑兵北渡黄河,绕一个大圈去奇袭邯郸,以图切断彭越后路。

    玄武军剩下的三万人在冯宽的带领下,秘密驻扎在崤山之中,随时准备伏击东出的汉军。

    英布则率领十万人马撤至洛阳,做出退兵的假象,实际上是想吸引韩信前来追击。如果韩信不敢追击,还则罢了;若韩信真的敢离开函谷关,向东攻打洛阳,那埋伏在崤山的冯宽军团则会从韩信背后杀出,切断汉军退回函谷关的道路,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一切行动已经安排妥当,在出发的三日前,项隆把冯宽叫到自己营帐中。

    冯宽大踏步走入帐内,看到帐中坐着两人。

    一位是笑吟吟望着他的项隆,还有一位,羽扇纶巾,气度从容,正端坐案前悠哉游哉地品着手中清茶,一副书生打扮。

    一见冯宽来了,项隆忙站起身来,笑着给冯宽做介绍:

    “冯宽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可不得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

    说到这里项隆顿了顿,为了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给冯宽介绍张良真名,而是打个哈哈说:

    “人的姓名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叫什么并不重要。从今往后你就叫他张先生好了,这位张先生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的贤才,你可莫要轻慢。”

    冯宽看了看一脸淡然之色的张良,心中好生疑惑,暗想:

    先前有个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的王诚,这也就罢了。现在又多出一个一身白衣,一言不发的文弱书生,连名字都不肯透露,还说是什么贤才?哎呀,殿下身边的怪人真是越来越多。

    虽然心中感到疑惑,但冯宽是无条件相信项隆的。既然项隆认为此人可靠,那他自然不会有反对意见。所以冯宽连忙一拱手,对张良道:

    “哦,张先生,末将冯宽,以后还要请张先生多多指教。”

    张良也起身对项隆和冯宽各自一礼,笑着说:

    “世子过奖了,冯将军也多礼啦,张某不过一散漫之人,如何称得上一个‘贤’字?日后若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

    项隆笑着摆摆手,让二人坐下,又看向冯宽:

    “今天叫你来,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我过几日就要和王诚北上奇袭邯郸,我不在军中时,就由张先生做你的军师,如果有什么问题,请教他就好。你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张先生,明白吗?”

    “末将明白!”冯宽大声应道。

    “很好,”项隆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说,“二来呢,是我给韩信写了一封信,想让你替我送入函谷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