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红楼]但为君故 > 第057章 端倪
    第二日的微服私访并未成行,君祁被琐碎小事绊住了,抽不开身。林如海却是不忍让女儿失望,自带着黛玉上街去了。

    端午过后的济南城热气渐生,林如海怕黛玉中暑气,特意选了上午太阳不甚猛的时候出门。父女两个均是一身马褂长袍,一个风度翩翩,一个清秀可人,走在大街上惹来许多目光。好在黛玉在家时也常改了装扮跑出去,倒也不介意,大大方方的跟着林如海。只是一路上左顾右盼,显见的是好奇满满。即便是集市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摊贩分布在街道两侧,跟京城的繁华喧嚣截然不同。

    父女两走了一阵,打算换乘轿子去大明湖看看。林如海正想拉着黛玉去前头茶楼等轿子过来,黛玉却在一个转角处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简陋的摊子,两条长凳,一块木板。上面摊放着几张大大的宣纸,是几幅字画。木板后,一个三十来岁,头束儒巾,身穿灰色长衫的男子正奋笔疾书。身旁还倚着一根幡,上书“代写书信”四个大字。

    这样的人,黛玉并非没见过,京城里也有。多半是名落孙山的秀才,无钱返乡便靠着贩卖字画或是代写书信为生。而她之所以会停下细看,则是因为其中的一张画。

    那是一个妙龄少女,手中拿的却是一个花锄,腰间挂着一只杏色绢袋,在梅花树下回首。

    黛玉也不知怎么了,看着这幅画,顿觉眼中酸涩不已,怔怔的落下泪来。好似她就是那画中人一般,孤苦无依,有心护花却无力。眼睁睁看着花开花谢,只得尽力护住落花,不叫它们被玷污了去。

    她这一哭不要紧,林如海却是急坏了。这一世好容易把女儿养的没病没灾的,自懂事以来哭声更是少见,如今怎么无故就在大街上哭起来了呢。忙道,“玉儿,这是怎么了?”

    黛玉也不说话,只拉着林如海往那里走,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幅画。

    林如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过一幅普通的画,无甚希奇之处,更加费解。

    “爹爹,”黛玉哽咽道,“咱们把它买了吧。”

    这会子黛玉怕是要天上的月亮,林如海都能想法子给她摘了来,更甭提这一幅画了。因向摊主道,“这位先生,这画我要了。”

    那人写完最后一个字才停笔,迟缓地看向如海和黛玉,稍显呆滞。林如海原看这画虽不算上等佳作,却也能显出几分执笔之人的风骨,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看似平庸甚至木讷之人,果真人不可貌相。

    “晚生不才,这画既能入得小姐的眼,便送与小姐吧。”孩童般的声音在风中四散开来,令人大感意外。男子说完这句便不再言语,这永远不变的奶声奶气的嗓音让他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异类,也是身为男子的一种耻辱。

    林如海有一瞬间的失神,不过很快便清醒过来,“多谢先生。”说完让一旁跟着的松墨把画收好,自己又从荷包中摸出两块碎银放在桌上。

    那男子也不假意客套,随意把银子一抓,扔到了左手边的碗中。只是在林如海父女二人走开以后,那个男子忽然又抬起头来,盯着他们的背影好一会儿,嘴里喃喃着什么,半天才低下头继续动笔。

    轿子很快便来了,林如海上轿之前忍不住又往书画摊看去,那男子竟还是同之前一样,低着头,写着什么,全然没有摆摊赚钱的样子。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坐着书院里面用功呢。林如海暗道此子果然非同常人,又奇怪玉儿如何见到那幅画就哭了,只是毫无头绪。

    而后头的黛玉,正小心的把画展开来仔细看。在家时看过多少名人字画,却从未有过这样一幅让她情难自已的。摸摸已然干了的眼角,黛玉重新把画卷起来,抱在怀里。

    待父女两到了大明湖畔,早有一艘游船等在岸边。一袭玄色金线滚边长袍的君祁在船头孑然挺立,已然等了好一会儿。

    林如海见了他也不行礼,直接就问,“你怎么在这?”

    脸上的笑容僵住,君祁心底叫屈,好容易来了怎么还被嫌弃了,“原是我应了小玉儿的,怎么能失信于人。”

    黛玉却在心里撇嘴,面上一点不漏,上前请安,“参见皇上。”

    君祁忙道,“今日出来游玩,便不用这么拘礼了。小玉儿叫我一声伯父也使得。”

    黛玉看了看父亲的脸色,又歪头想了一会儿,“那皇上也别叫小玉儿了,我是林琦!”

    君祁一愣,随即想起这才是她的大名,便笑着说好。黛玉遂了愿,推说才刚走累了,自去船舱里头歇息一会儿。君祁赞她有眼色,虽说这回是为了哄好黛玉,如今多了些机会同如海单独相处也是好事。只可惜林如海并不领情,瞧着日头渐渐大了,也回船舱里去了。

    黛玉趴在窗口,捻了一块荷花糕入口,清凉甘甜,甜而不腻,糯而不黏,不愧是内造糕点。外头就是荷浪连绵,间或点缀着一两个粉色的花骨朵,偶尔有一两朵抢先一步盛开了的荷花。夏日里看着这样的景象,最能消暑,配着荷叶茶和荷花糕,更是有滋有味。

    君祁和林如海对坐而饮,以茶代酒,好不惬意。林如海时刻看着黛玉,生怕她一不注意从窗口翻出去。又见她把糕点掰碎了往湖里丢,忙提醒道,“玉儿,小心些,手别往外伸了。”

    黛玉回身道,“爹爹,这里头看不清楚,女儿想去外头。”

    林如海自然不肯,“不可,你人小,站在船头小心掉下去。”

    “哪有这么危险,”君祁笑着拍拍他,又走到黛玉身旁,“来,小玉儿,你爹爹累了,伯伯带你出去。”

    黛玉乖乖的眨了眨眼睛,对林如海说道,“那爹爹在里头歇息,玉儿不吵着您,这就和伯伯出去。”说完主动拉着君祁的衣服往外走。

    船头,一高一矮两个人对视良久。君祁揉揉脖子,还真酸,索性一撩袍子席地而坐。

    “小玉儿,你可是有话要跟我说?”

    黛玉见他就这么坐下来,不禁蹙眉,多脏啊。只是特意把皇上拉出来,自然是有目的的。但是黛玉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眼前这人毕竟是皇上,是祖母所说的最不能得罪的人。隔着荷包摩挲着佛珠,黛玉才觉得心跳的不那么快了,“皇上,您……”嗨,这话还真是说不出口。万一皇上恼羞成怒,来个满门抄斩什么的,那可怎么办?

    君祁全然不知道黛玉心中的百转千回,见她这样欲言又止,想着大约是黛玉还小,有些怕他。因又换了笑脸,放缓了声调,“小玉儿,你想说什么就大胆的说,不用把我当做皇上,就当做一个寻常的伯伯可好?”

    黛玉终于壮起胆子问道,“伯伯,你讨厌爹爹吗?”

    君祁愣住,这是怎么话说的,“为何这么问?”

    “那天,我去找爹爹,看到你在,在打他。”黛玉的眼眶红了起来,她努力的告诉自己不要哭,不能哭,只是一想到那时的场景,眼中忍不住的酸涩。她从来不知道,在她眼里高大威武、无所不能的爹爹,在皇上面前会是这个样子的。联想到曾经多少次爹爹被皇上急招进宫,黛玉忍不住猜想或许一直以来爹爹就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她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心疼爹爹,不管皇上会怎么处置她,如果能为爹爹做些事,她就满足了。

    君祁茫然的想了一会儿,继而明白过来,怕是那天跟如海开玩笑,被玉儿看到了。可这事他又不好解释,总不能说我是跟你爹爹在调|情呢。不过黛玉能如此关心如海,也不枉如海对她的宠爱。因道,“乖玉儿,伯伯可没有真打你爹爹,那是跟你爹爹玩呢。”

    黛玉不信,连连摇头,直接冲他哭喊出来,“不对,不对,你骗人。你总是找爹爹进宫,有时候爹爹脖子上都有伤痕。祖母都伤心了,就是不告诉我。你们都骗人,爹爹还说是为了公事,娉婷姐姐和飘絮姐姐的爹爹都没有这么忙的。你别欺负爹爹了好不好。”

    君祁忙蹲起来把黛玉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乖玉儿,别哭了别哭了,让你爹爹看到还以为我欺负你了。我可真没欺负你爹爹,你不哭了,咱们好好说话行吗?”

    黛玉这头可是停不下来了,想起近年来爹爹多次诡异的行踪,甚至有时候明明连走路都不大对劲还得笑着逗她和弟弟,心里一阵阵揪痛。她稍稍磕碰膝盖上起个乌青都觉得疼,爹爹脖子上都红了该有多痛啊。在下人面前已经树立起官家小姐威信的黛玉,此刻像个不知事的孩子一样,哭倒在君祁的怀里。

    林如海在里头听到哭声,赶紧跑出来,连带着船身都晃了两下。黛玉多少年没见过眼泪,今天一日之内就掉了两回,还越哭越厉害,怎么能让他不心疼。把孩子抢过来抱在怀里,像黛玉小时候一样娴熟地哄她,直过了一刻钟才让她渐渐的止住了哭声。

    林如海拿眼睛瞪君祁,也不知道他怎么招惹了玉儿,让孩子哭成这样。君祁苦着脸,什么都说不出,黛玉说的那些话,让他明白,事情大了。

    好好的游湖就这么无疾而终,林如海把黛玉送到了北静王一家下榻的地方,回到房间果然见到君祁已经等在那里。

    林如海一碰上黛玉的事儿就有些急躁,进去连人家的脸色都未看清,劈头盖脸的就问道,“你到底跟玉儿说了什么,怎么让她哭得这么厉害。”

    君祁阴沉着脸,没好气道,“你怎么就断定是我把她惹哭的,你的宝贝女儿说了什么你可知道?”

    林如海下意识道,“她一个孩子能说什么,当时就你们两个在外头,难不成还是她自己把自己弄哭的?”

    君祁突然一把钳住如海的下巴,贴近他,灼热的气息喷在脸上,“如海,我在你心里,到底比不上她们。”说完便放开手,径自摔门而去。

    林如海跌坐在太师椅中,君祁竟然如此说,让他情何以堪?西北之事还历历在目,这几年两人之间虽偶有矛盾却也是越发亲密,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君祁。那样悲伤绝望的眼神,简直是对他最好的控诉,可他哪里做错了?扪心自问,他为了君祁甘冒生命危险送信,更为了君祁违抗母命拒不续弦,这些年顶着京城里的流言蜚语尽心尽力的辅助他治理家国,若是这样还不够表明他的一片真心,那还要他怎样?难不成真要昭告天下,他们彼此倾心,情深似海,这才遂了君祁的愿?

    君祁这里出了门便后悔了,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说,明明知道如海有多看重黛玉,明明了解如海对他也是一往情深,何苦给二人找不自在。只是他气不过,如海遇到什么事,首先考虑的必定是林家如何,他母亲和黛玉如何,这将他置于何地?若是可以,他早就想效仿陈文帝了,名正言顺的让如海变成他的人,满心满眼只有他一个人,事事以他为先。

    这人总是贪心的。从前未曾表明心迹之时,君祁还想着每日上朝时候看上两眼也就够了;待每日能见着人了,便又想着若是能再多见几面,有私下里的交往就更好了;待别院之约开始,沐休之日或是平常也能见到了,就又想要更进一步,让如海知道他的心意;好容易待两人情投意合,甚至有了夫妻之实,君祁便又想着若是天下人都知道如海是他的人,天天跟如海在一块那就好了。是以现在的君祁,常常为了如海对其他人和事的关心,不管是林家的也好,朝廷大事也好,而暗自神伤。最让君祁伤怀的是,贾敏去世后尽管他明白如海应该续弦,但是心里生怕他真的续娶;而不管他在如海面前几回暗示后宫里头多少人都不安分,甚至上回淑妃闹到了寝宫门口,如海也从未表现出一分的不悦。这样的如海,对他到底有多少真情?君祁痛恨这样多疑的自己,更加痛恨自己居然去怀疑如海对他的感情,可是所有的一切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去想。

    两人这么一闹,一个忘了问,一个忘了说,这件事便被搁置起来了。一直到了金陵,他们两再也没说上一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啦,这两天为了入党一事忙着补各种材料,有点忙,还有一点等下补上。

    已补齐。这两天好多糟心事,刚想说还是二次元比较简单结果遇到更大的一朵奇葩,肺都要气炸了。

    第二日的微服私访并未成行,君祁被琐碎小事绊住了,抽不开身。林如海却是不忍让女儿失望,自带着黛玉上街去了。

    端午过后的济南城热气渐生,林如海怕黛玉中暑气,特意选了上午太阳不甚猛的时候出门。父女两个均是一身马褂长袍,一个风度翩翩,一个清秀可人,走在大街上惹来许多目光。好在黛玉在家时也常改了装扮跑出去,倒也不介意,大大方方的跟着林如海。只是一路上左顾右盼,显见的是好奇满满。即便是集市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摊贩分布在街道两侧,跟京城的繁华喧嚣截然不同。

    父女两走了一阵,打算换乘轿子去大明湖看看。林如海正想拉着黛玉去前头茶楼等轿子过来,黛玉却在一个转角处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简陋的摊子,两条长凳,一块木板。上面摊放着几张大大的宣纸,是几幅字画。木板后,一个三十来岁,头束儒巾,身穿灰色长衫的男子正奋笔疾书。身旁还倚着一根幡,上书“代写书信”四个大字。

    这样的人,黛玉并非没见过,京城里也有。多半是名落孙山的秀才,无钱返乡便靠着贩卖字画或是代写书信为生。而她之所以会停下细看,则是因为其中的一张画。

    那是一个妙龄少女,手中拿的却是一个花锄,腰间挂着一只杏色绢袋,在梅花树下回首。

    黛玉也不知怎么了,看着这幅画,顿觉眼中酸涩不已,怔怔的落下泪来。好似她就是那画中人一般,孤苦无依,有心护花却无力。眼睁睁看着花开花谢,只得尽力护住落花,不叫它们被玷污了去。

    她这一哭不要紧,林如海却是急坏了。这一世好容易把女儿养的没病没灾的,自懂事以来哭声更是少见,如今怎么无故就在大街上哭起来了呢。忙道,“玉儿,这是怎么了?”

    黛玉也不说话,只拉着林如海往那里走,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幅画。

    林如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过一幅普通的画,无甚希奇之处,更加费解。

    “爹爹,”黛玉哽咽道,“咱们把它买了吧。”

    这会子黛玉怕是要天上的月亮,林如海都能想法子给她摘了来,更甭提这一幅画了。因向摊主道,“这位先生,这画我要了。”

    那人写完最后一个字才停笔,迟缓地看向如海和黛玉,稍显呆滞。林如海原看这画虽不算上等佳作,却也能显出几分执笔之人的风骨,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看似平庸甚至木讷之人,果真人不可貌相。

    “晚生不才,这画既能入得小姐的眼,便送与小姐吧。”孩童般的声音在风中四散开来,令人大感意外。男子说完这句便不再言语,这永远不变的奶声奶气的嗓音让他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异类,也是身为男子的一种耻辱。

    林如海有一瞬间的失神,不过很快便清醒过来,“多谢先生。”说完让一旁跟着的松墨把画收好,自己又从荷包中摸出两块碎银放在桌上。

    那男子也不假意客套,随意把银子一抓,扔到了左手边的碗中。只是在林如海父女二人走开以后,那个男子忽然又抬起头来,盯着他们的背影好一会儿,嘴里喃喃着什么,半天才低下头继续动笔。

    轿子很快便来了,林如海上轿之前忍不住又往书画摊看去,那男子竟还是同之前一样,低着头,写着什么,全然没有摆摊赚钱的样子。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坐着书院里面用功呢。林如海暗道此子果然非同常人,又奇怪玉儿如何见到那幅画就哭了,只是毫无头绪。

    而后头的黛玉,正小心的把画展开来仔细看。在家时看过多少名人字画,却从未有过这样一幅让她情难自已的。摸摸已然干了的眼角,黛玉重新把画卷起来,抱在怀里。

    待父女两到了大明湖畔,早有一艘游船等在岸边。一袭玄色金线滚边长袍的君祁在船头孑然挺立,已然等了好一会儿。

    林如海见了他也不行礼,直接就问,“你怎么在这?”

    脸上的笑容僵住,君祁心底叫屈,好容易来了怎么还被嫌弃了,“原是我应了小玉儿的,怎么能失信于人。”

    黛玉却在心里撇嘴,面上一点不漏,上前请安,“参见皇上。”

    君祁忙道,“今日出来游玩,便不用这么拘礼了。小玉儿叫我一声伯父也使得。”

    黛玉看了看父亲的脸色,又歪头想了一会儿,“那皇上也别叫小玉儿了,我是林琦!”

    君祁一愣,随即想起这才是她的大名,便笑着说好。黛玉遂了愿,推说才刚走累了,自去船舱里头歇息一会儿。君祁赞她有眼色,虽说这回是为了哄好黛玉,如今多了些机会同如海单独相处也是好事。只可惜林如海并不领情,瞧着日头渐渐大了,也回船舱里去了。

    黛玉趴在窗口,捻了一块荷花糕入口,清凉甘甜,甜而不腻,糯而不黏,不愧是内造糕点。外头就是荷浪连绵,间或点缀着一两个粉色的花骨朵,偶尔有一两朵抢先一步盛开了的荷花。夏日里看着这样的景象,最能消暑,配着荷叶茶和荷花糕,更是有滋有味。

    君祁和林如海对坐而饮,以茶代酒,好不惬意。林如海时刻看着黛玉,生怕她一不注意从窗口翻出去。又见她把糕点掰碎了往湖里丢,忙提醒道,“玉儿,小心些,手别往外伸了。”

    黛玉回身道,“爹爹,这里头看不清楚,女儿想去外头。”

    林如海自然不肯,“不可,你人小,站在船头小心掉下去。”

    “哪有这么危险,”君祁笑着拍拍他,又走到黛玉身旁,“来,小玉儿,你爹爹累了,伯伯带你出去。”

    黛玉乖乖的眨了眨眼睛,对林如海说道,“那爹爹在里头歇息,玉儿不吵着您,这就和伯伯出去。”说完主动拉着君祁的衣服往外走。

    船头,一高一矮两个人对视良久。君祁揉揉脖子,还真酸,索性一撩袍子席地而坐。

    “小玉儿,你可是有话要跟我说?”

    黛玉见他就这么坐下来,不禁蹙眉,多脏啊。只是特意把皇上拉出来,自然是有目的的。但是黛玉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眼前这人毕竟是皇上,是祖母所说的最不能得罪的人。隔着荷包摩挲着佛珠,黛玉才觉得心跳的不那么快了,“皇上,您……”嗨,这话还真是说不出口。万一皇上恼羞成怒,来个满门抄斩什么的,那可怎么办?

    君祁全然不知道黛玉心中的百转千回,见她这样欲言又止,想着大约是黛玉还小,有些怕他。因又换了笑脸,放缓了声调,“小玉儿,你想说什么就大胆的说,不用把我当做皇上,就当做一个寻常的伯伯可好?”

    黛玉终于壮起胆子问道,“伯伯,你讨厌爹爹吗?”

    君祁愣住,这是怎么话说的,“为何这么问?”

    “那天,我去找爹爹,看到你在,在打他。”黛玉的眼眶红了起来,她努力的告诉自己不要哭,不能哭,只是一想到那时的场景,眼中忍不住的酸涩。她从来不知道,在她眼里高大威武、无所不能的爹爹,在皇上面前会是这个样子的。联想到曾经多少次爹爹被皇上急招进宫,黛玉忍不住猜想或许一直以来爹爹就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她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心疼爹爹,不管皇上会怎么处置她,如果能为爹爹做些事,她就满足了。

    君祁茫然的想了一会儿,继而明白过来,怕是那天跟如海开玩笑,被玉儿看到了。可这事他又不好解释,总不能说我是跟你爹爹在调|情呢。不过黛玉能如此关心如海,也不枉如海对她的宠爱。因道,“乖玉儿,伯伯可没有真打你爹爹,那是跟你爹爹玩呢。”

    黛玉不信,连连摇头,直接冲他哭喊出来,“不对,不对,你骗人。你总是找爹爹进宫,有时候爹爹脖子上都有伤痕。祖母都伤心了,就是不告诉我。你们都骗人,爹爹还说是为了公事,娉婷姐姐和飘絮姐姐的爹爹都没有这么忙的。你别欺负爹爹了好不好。”

    君祁忙蹲起来把黛玉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乖玉儿,别哭了别哭了,让你爹爹看到还以为我欺负你了。我可真没欺负你爹爹,你不哭了,咱们好好说话行吗?”

    黛玉这头可是停不下来了,想起近年来爹爹多次诡异的行踪,甚至有时候明明连走路都不大对劲还得笑着逗她和弟弟,心里一阵阵揪痛。她稍稍磕碰膝盖上起个乌青都觉得疼,爹爹脖子上都红了该有多痛啊。在下人面前已经树立起官家小姐威信的黛玉,此刻像个不知事的孩子一样,哭倒在君祁的怀里。

    林如海在里头听到哭声,赶紧跑出来,连带着船身都晃了两下。黛玉多少年没见过眼泪,今天一日之内就掉了两回,还越哭越厉害,怎么能让他不心疼。把孩子抢过来抱在怀里,像黛玉小时候一样娴熟地哄她,直过了一刻钟才让她渐渐的止住了哭声。

    林如海拿眼睛瞪君祁,也不知道他怎么招惹了玉儿,让孩子哭成这样。君祁苦着脸,什么都说不出,黛玉说的那些话,让他明白,事情大了。

    好好的游湖就这么无疾而终,林如海把黛玉送到了北静王一家下榻的地方,回到房间果然见到君祁已经等在那里。

    林如海一碰上黛玉的事儿就有些急躁,进去连人家的脸色都未看清,劈头盖脸的就问道,“你到底跟玉儿说了什么,怎么让她哭得这么厉害。”

    君祁阴沉着脸,没好气道,“你怎么就断定是我把她惹哭的,你的宝贝女儿说了什么你可知道?”

    林如海下意识道,“她一个孩子能说什么,当时就你们两个在外头,难不成还是她自己把自己弄哭的?”

    君祁突然一把钳住如海的下巴,贴近他,灼热的气息喷在脸上,“如海,我在你心里,到底比不上她们。”说完便放开手,径自摔门而去。

    林如海跌坐在太师椅中,君祁竟然如此说,让他情何以堪?西北之事还历历在目,这几年两人之间虽偶有矛盾却也是越发亲密,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君祁。那样悲伤绝望的眼神,简直是对他最好的控诉,可他哪里做错了?扪心自问,他为了君祁甘冒生命危险送信,更为了君祁违抗母命拒不续弦,这些年顶着京城里的流言蜚语尽心尽力的辅助他治理家国,若是这样还不够表明他的一片真心,那还要他怎样?难不成真要昭告天下,他们彼此倾心,情深似海,这才遂了君祁的愿?

    君祁这里出了门便后悔了,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说,明明知道如海有多看重黛玉,明明了解如海对他也是一往情深,何苦给二人找不自在。只是他气不过,如海遇到什么事,首先考虑的必定是林家如何,他母亲和黛玉如何,这将他置于何地?若是可以,他早就想效仿陈文帝了,名正言顺的让如海变成他的人,满心满眼只有他一个人,事事以他为先。

    这人总是贪心的。从前未曾表明心迹之时,君祁还想着每日上朝时候看上两眼也就够了;待每日能见着人了,便又想着若是能再多见几面,有私下里的交往就更好了;待别院之约开始,沐休之日或是平常也能见到了,就又想要更进一步,让如海知道他的心意;好容易待两人情投意合,甚至有了夫妻之实,君祁便又想着若是天下人都知道如海是他的人,天天跟如海在一块那就好了。是以现在的君祁,常常为了如海对其他人和事的关心,不管是林家的也好,朝廷大事也好,而暗自神伤。最让君祁伤怀的是,贾敏去世后尽管他明白如海应该续弦,但是心里生怕他真的续娶;而不管他在如海面前几回暗示后宫里头多少人都不安分,甚至上回淑妃闹到了寝宫门口,如海也从未表现出一分的不悦。这样的如海,对他到底有多少真情?君祁痛恨这样多疑的自己,更加痛恨自己居然去怀疑如海对他的感情,可是所有的一切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去想。

    两人这么一闹,一个忘了问,一个忘了说,这件事便被搁置起来了。一直到了金陵,他们两再也没说上一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啦,这两天为了入党一事忙着补各种材料,有点忙,还有一点等下补上。

    已补齐。这两天好多糟心事,刚想说还是二次元比较简单结果遇到更大的一朵奇葩,肺都要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