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铿锵种田记事 > 61、第六十章
    自从谨儿离了家门,家里几个人都有些坐卧不宁的。不用说杜仲平与杜安,把孩子看得心尖子似的,从小也没离开过一天,就是方胜赵八两个,自杜家来了这些年,谨儿也是在自家眼前长大的,日日在一处,并不比自家孩子感情浅。想着春日事情多,找些事做也让日子过得快些,偏生有个水生在跟前,张嘴闭嘴的“谨儿哥哥”,勾得大人也是时刻忘不了的。

    杜安虽忙着买卖的事,也没少了挂心,面上不免就带出来,甚至不忙的时候有些发愣。这些买卖人都是极通人情世故的,如何看不出来?待待问了缘故,少不得宽慰他一二,又将出些新鲜事物给杜家小少爷做贺——谁也不会说考不上不是。转过身不免感叹这杜安果然是忠义之人,旧主的孩子也时时放在心上,就是自家孩子恐怕也只是这样了。

    杜安每日里收罗些新鲜事物带回去,却没有了谨儿扑上来叫着“安叔”哄自己给他做好吃的,也不见人把带回来的东西挑挑拣拣的,也自觉没了趣味,只把东西一放,提不起精神来。

    杜安还好些,好歹每天有事做,可以时间过得快些。杜仲平在家里,上午还好些,教教学生,等下午没什么事了,真叫一个难捱。常常一页书看了半天也翻不得页,一盏茶水放凉了也不知道喝上一口。那葡萄已经渐渐长出叶子来了,一架的好荫凉,放上桌椅正好书的,如今只被他用来发呆罢了。旺旺也经常躺倒他脚边,挨挨蹭蹭的。杜仲平俯身摸摸旺旺一身滑顺的毛:“你也想他了吧?如今他不在家,也没人给你开小灶了,也没人给你梳毛了!”旺旺喉间呜咽一声,摇摇尾巴,有些无精打采的。

    杜家俩人夜夜趴在被窝里算行程,今儿该到地方了,后两天该考试了,一时该出成绩了,再后两天该回来了。其实算来算去谨儿也不能早回来一时半刻,可是偏偏就忍不住。

    算到考试的人该往回走的时候,杜安也忙得差不多了,天天在周围收罗些谨儿爱吃的鱼虾之物养着,念叨着出去定吃不好,回来可要好好补补。杜仲平虽面上镇定,却天天扯着脖子往村口的方向望。方胜也想得很,拉着杜仲平两个商量着谨儿得中秀才,回来要请村里人吃一回酒才好,把些个要在哪里摆酒,要请那些人,请个什么样的厨子的话拿出来翻来覆去的商量。又想起杜仲平对谨儿期望颇高,功课上一向要求严格,虽然谨儿一向是个稳妥的,但到底年纪小,要是有个万一,怕杜仲平生气,又想了好些话转着圈的劝他。他话说得隐晦,杜仲平这几日又有些魂不守舍的,听了半日才反应过来,不禁又是感动又是失笑。这几人只在家里乱晃也就算了,赵八才不管这些个,得闲了带着水生,爷俩个一天十七八趟的往村口晃悠。

    殊不知谨儿那边却是顺利得很。

    谨儿是头一回考,可是大柱他们大的却不是头一回了。杜仲平本来就是经历过各种考验的人了,想当年的时候高考九科都考过,现在只考一科有什么难的?就是考试时搜身、单间等,比起高考的那种紧张,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故此杜仲平考试都是很顺利。等到他的弟子去考,却没有他那份从容了。大柱足折腾了两三年才得了个童生,杜仲平回头摸摸下巴,仔细想了一回,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虽说悟性没多好,可是功课是踏实的,想要惊采绝艳文采风流是不可能,可是也不至于这样啊?想当年杜仲平他们学校最会的一招就是针对性教学,每次考试都和高考一样要求,最后学生考得都还好。杜仲平如今见学生无论怎么说也少不了紧张,干脆,把这招学了起来——头考试三四个月,把家里几间房子做成隔间,搞个模拟考。虽旁人看着好笑,但是对没经过的学生来说,往那小隔间里一坐,鸦雀无声的,那紧张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一次两次紧张的语无伦次的,答卷答得乱七八糟;五次六次,心下就稍稍放松了;等到折腾个两三个月的真正进了考场,心里也就坦然的多了。

    谨儿在家一样的被他爹折腾过,他本身功课又比别人好,几次考试也都顺利通过。要说这回院试他还真不用担心,唯一的问题是他想家了。

    当初离家出门时有点儿小伤感,转眼被出门所见的新鲜转移了注意力,更别说身边又有好几个伙伴一起叽叽喳喳,一路上倒也热闹。可是到了晚上,安静睡下时就控制不住的有点儿想了。等过后几天,新鲜劲儿过了,不管是饮食还是坐卧起居都不如家里自在。而且,谨儿没志气的吸吸鼻子,他自从记事起就没离开过爹爹,就是偶尔爹爹不在,也是有安叔陪着的,如今两个亲近的人都不在身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他又和别人不一样,他家没有别的亲戚,就是出去串门,在别人家住个两天的时候都没有,一想起家来,鼻子就有些酸,又怕被人见了笑话他,干脆埋头进书里。

    要说里正对这些孩子还是很上心的,可是也仅止于给找个好点儿的地方住,每顿饭要点儿好吃的,也就这样了。

    等到进了考场,谨儿那心就定下来了,思及考过这场就能回家了,打了鸡血般提起十二分精神来,浑然把那紧张啊、不自在啊抛到九天云外,一心想着早考完早回去,看在别人眼里倒有几分“下笔如有神”的意思。

    等到发了榜,谨儿榜上有名,虽然里案首有点儿距离,可是也捞着了个廪生。里正见有人中了,已是高兴,再往后看,他家儿子大柱虽没有谨儿的这份体面,到底也是中了。大柱也已经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因着念书的缘故,去年才成的亲,如今又有了功名,真是成家立业都有了,里正一向稳重,也是止不住的高兴。再往后看,村里那几个却没在榜上,但是一科里就中了两个,在众人看来已经是很了不得了。被杜仲平□□的也好,这次考不中就下次接着考呗,没看见考场里那么大岁数的还有呢。

    众人略盘桓了两日,得中的两人随着一起拜了学官,和一起得中的人略应酬了一回,就心急火燎的往回赶了。这人一有了喜事,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家里人去说。

    这日,杜仲平照旧在葡萄架下发呆,脚边的旺旺却突然间立起耳朵,站起来就往外冲。杜仲平愣了一愣,马上反应过来,叫了两声杜安,也不等他,径直走了出去。果然,就见马车已经到了门口了,学生们正一个个的往下来。旺旺已经摇着尾巴蹲在那里等着了。

    谨儿一下车,就被旺旺扑了个正着,本就站立不稳,这下更好,直坐在了地上。饶是杜仲平红了眼圈,也被逗得笑了起来。

    先打点起精神和里正说话,听得里正说谨儿与大柱都中了秀才,心里更是高兴。作为先生,少不得夸奖大柱几句,又勉励了剩下的学生一番。众人都是多日未归家了,说了两句话,也就各自散去。

    杜安趁着杜仲平说话的功夫,已是把谨儿拉起来好好看了一回,止不住的说瘦了。等人都散了,进了院子,谨儿见自家爹爹红着眼圈看着自己,也是忍不住了,扁着嘴扑到杜仲平怀里,好好掉了点儿金豆子。父子两个伤感着,杜安与闻讯赶来的方胜在一旁劝着,冷不丁的外头一阵震天的鞭炮响,漫起了好一阵的硝烟,不但旺旺受不了,奔进了后院,就是几人也有些呛了。围着谨儿正往二进院子里去,就见赵八领着水生跑进来。原本正奇怪赵八天天在村口守着,怎么谨儿都回来了他人还不见,一见这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定是赵八见人回来了,直接去买了鞭炮回来放。

    方胜一边走一边说他,人回来了不知道赶紧的回家报信,反倒跑个没影儿。赵八却道,咱们在家算了半天,连请客也想到了,就是没想起买个鞭炮喜庆喜庆,反正人回来了也跑不了,他就赶紧去买炮仗了。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说了几句话,杜仲平就吩咐人送了水,让谨儿好生洗洗,也解解乏。杜安就撸起袖子亲自下厨,方胜赵八都跟去帮忙。唯有杜仲平,谨儿在屋里洗澡,他在外头转悠,后头跟着个大块头的旺旺。后来实在忍不住,趁着没人,进去亲自给儿子擦了背。谨儿原还有些不好意思,听得外头没人,也就跟着爹爹撒起了娇。

    洗了澡,浑身都舒坦,爹爹又帮着拿干布巾拧干了头发,谨儿就靠在杜仲平身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这回可是中了廪生呢,每年还有钱拿,虽然钱不多,可也是脸面不是。谨儿虽小,可是自己是举人的儿子,理应比别人都强些,才不丢了自家爹爹的面子,这次正和了他的心意,兴奋的很。

    说了一阵,水生来敲门,堂屋里已经摆好了饭了。过去一看,丰丰盛盛的一桌饭菜,都是谨儿平日里爱吃的。杜安最后笑吟吟的端上谨儿爱喝的鱼汤来,谨儿又红了眼圈,忍不住又去和杜安歪缠了一会儿。

    众人落座,先贺了谨儿一杯,才动筷子。谨儿很有些狼吞虎咽,出去这些天也没吃好。几个大人都忙着给孩子布菜。赵八不禁感叹一句,这孩子不在家,饭吃着都是不香的,可算是回来了。

    自从谨儿离了家门,家里几个人都有些坐卧不宁的。不用说杜仲平与杜安,把孩子看得心尖子似的,从小也没离开过一天,就是方胜赵八两个,自杜家来了这些年,谨儿也是在自家眼前长大的,日日在一处,并不比自家孩子感情浅。想着春日事情多,找些事做也让日子过得快些,偏生有个水生在跟前,张嘴闭嘴的“谨儿哥哥”,勾得大人也是时刻忘不了的。

    杜安虽忙着买卖的事,也没少了挂心,面上不免就带出来,甚至不忙的时候有些发愣。这些买卖人都是极通人情世故的,如何看不出来?待待问了缘故,少不得宽慰他一二,又将出些新鲜事物给杜家小少爷做贺——谁也不会说考不上不是。转过身不免感叹这杜安果然是忠义之人,旧主的孩子也时时放在心上,就是自家孩子恐怕也只是这样了。

    杜安每日里收罗些新鲜事物带回去,却没有了谨儿扑上来叫着“安叔”哄自己给他做好吃的,也不见人把带回来的东西挑挑拣拣的,也自觉没了趣味,只把东西一放,提不起精神来。

    杜安还好些,好歹每天有事做,可以时间过得快些。杜仲平在家里,上午还好些,教教学生,等下午没什么事了,真叫一个难捱。常常一页书看了半天也翻不得页,一盏茶水放凉了也不知道喝上一口。那葡萄已经渐渐长出叶子来了,一架的好荫凉,放上桌椅正好书的,如今只被他用来发呆罢了。旺旺也经常躺倒他脚边,挨挨蹭蹭的。杜仲平俯身摸摸旺旺一身滑顺的毛:“你也想他了吧?如今他不在家,也没人给你开小灶了,也没人给你梳毛了!”旺旺喉间呜咽一声,摇摇尾巴,有些无精打采的。

    杜家俩人夜夜趴在被窝里算行程,今儿该到地方了,后两天该考试了,一时该出成绩了,再后两天该回来了。其实算来算去谨儿也不能早回来一时半刻,可是偏偏就忍不住。

    算到考试的人该往回走的时候,杜安也忙得差不多了,天天在周围收罗些谨儿爱吃的鱼虾之物养着,念叨着出去定吃不好,回来可要好好补补。杜仲平虽面上镇定,却天天扯着脖子往村口的方向望。方胜也想得很,拉着杜仲平两个商量着谨儿得中秀才,回来要请村里人吃一回酒才好,把些个要在哪里摆酒,要请那些人,请个什么样的厨子的话拿出来翻来覆去的商量。又想起杜仲平对谨儿期望颇高,功课上一向要求严格,虽然谨儿一向是个稳妥的,但到底年纪小,要是有个万一,怕杜仲平生气,又想了好些话转着圈的劝他。他话说得隐晦,杜仲平这几日又有些魂不守舍的,听了半日才反应过来,不禁又是感动又是失笑。这几人只在家里乱晃也就算了,赵八才不管这些个,得闲了带着水生,爷俩个一天十七八趟的往村口晃悠。

    殊不知谨儿那边却是顺利得很。

    谨儿是头一回考,可是大柱他们大的却不是头一回了。杜仲平本来就是经历过各种考验的人了,想当年的时候高考九科都考过,现在只考一科有什么难的?就是考试时搜身、单间等,比起高考的那种紧张,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故此杜仲平考试都是很顺利。等到他的弟子去考,却没有他那份从容了。大柱足折腾了两三年才得了个童生,杜仲平回头摸摸下巴,仔细想了一回,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虽说悟性没多好,可是功课是踏实的,想要惊采绝艳文采风流是不可能,可是也不至于这样啊?想当年杜仲平他们学校最会的一招就是针对性教学,每次考试都和高考一样要求,最后学生考得都还好。杜仲平如今见学生无论怎么说也少不了紧张,干脆,把这招学了起来——头考试三四个月,把家里几间房子做成隔间,搞个模拟考。虽旁人看着好笑,但是对没经过的学生来说,往那小隔间里一坐,鸦雀无声的,那紧张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一次两次紧张的语无伦次的,答卷答得乱七八糟;五次六次,心下就稍稍放松了;等到折腾个两三个月的真正进了考场,心里也就坦然的多了。

    谨儿在家一样的被他爹折腾过,他本身功课又比别人好,几次考试也都顺利通过。要说这回院试他还真不用担心,唯一的问题是他想家了。

    当初离家出门时有点儿小伤感,转眼被出门所见的新鲜转移了注意力,更别说身边又有好几个伙伴一起叽叽喳喳,一路上倒也热闹。可是到了晚上,安静睡下时就控制不住的有点儿想了。等过后几天,新鲜劲儿过了,不管是饮食还是坐卧起居都不如家里自在。而且,谨儿没志气的吸吸鼻子,他自从记事起就没离开过爹爹,就是偶尔爹爹不在,也是有安叔陪着的,如今两个亲近的人都不在身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他又和别人不一样,他家没有别的亲戚,就是出去串门,在别人家住个两天的时候都没有,一想起家来,鼻子就有些酸,又怕被人见了笑话他,干脆埋头进书里。

    要说里正对这些孩子还是很上心的,可是也仅止于给找个好点儿的地方住,每顿饭要点儿好吃的,也就这样了。

    等到进了考场,谨儿那心就定下来了,思及考过这场就能回家了,打了鸡血般提起十二分精神来,浑然把那紧张啊、不自在啊抛到九天云外,一心想着早考完早回去,看在别人眼里倒有几分“下笔如有神”的意思。

    等到发了榜,谨儿榜上有名,虽然里案首有点儿距离,可是也捞着了个廪生。里正见有人中了,已是高兴,再往后看,他家儿子大柱虽没有谨儿的这份体面,到底也是中了。大柱也已经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因着念书的缘故,去年才成的亲,如今又有了功名,真是成家立业都有了,里正一向稳重,也是止不住的高兴。再往后看,村里那几个却没在榜上,但是一科里就中了两个,在众人看来已经是很了不得了。被杜仲平□□的也好,这次考不中就下次接着考呗,没看见考场里那么大岁数的还有呢。

    众人略盘桓了两日,得中的两人随着一起拜了学官,和一起得中的人略应酬了一回,就心急火燎的往回赶了。这人一有了喜事,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家里人去说。

    这日,杜仲平照旧在葡萄架下发呆,脚边的旺旺却突然间立起耳朵,站起来就往外冲。杜仲平愣了一愣,马上反应过来,叫了两声杜安,也不等他,径直走了出去。果然,就见马车已经到了门口了,学生们正一个个的往下来。旺旺已经摇着尾巴蹲在那里等着了。

    谨儿一下车,就被旺旺扑了个正着,本就站立不稳,这下更好,直坐在了地上。饶是杜仲平红了眼圈,也被逗得笑了起来。

    先打点起精神和里正说话,听得里正说谨儿与大柱都中了秀才,心里更是高兴。作为先生,少不得夸奖大柱几句,又勉励了剩下的学生一番。众人都是多日未归家了,说了两句话,也就各自散去。

    杜安趁着杜仲平说话的功夫,已是把谨儿拉起来好好看了一回,止不住的说瘦了。等人都散了,进了院子,谨儿见自家爹爹红着眼圈看着自己,也是忍不住了,扁着嘴扑到杜仲平怀里,好好掉了点儿金豆子。父子两个伤感着,杜安与闻讯赶来的方胜在一旁劝着,冷不丁的外头一阵震天的鞭炮响,漫起了好一阵的硝烟,不但旺旺受不了,奔进了后院,就是几人也有些呛了。围着谨儿正往二进院子里去,就见赵八领着水生跑进来。原本正奇怪赵八天天在村口守着,怎么谨儿都回来了他人还不见,一见这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定是赵八见人回来了,直接去买了鞭炮回来放。

    方胜一边走一边说他,人回来了不知道赶紧的回家报信,反倒跑个没影儿。赵八却道,咱们在家算了半天,连请客也想到了,就是没想起买个鞭炮喜庆喜庆,反正人回来了也跑不了,他就赶紧去买炮仗了。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说了几句话,杜仲平就吩咐人送了水,让谨儿好生洗洗,也解解乏。杜安就撸起袖子亲自下厨,方胜赵八都跟去帮忙。唯有杜仲平,谨儿在屋里洗澡,他在外头转悠,后头跟着个大块头的旺旺。后来实在忍不住,趁着没人,进去亲自给儿子擦了背。谨儿原还有些不好意思,听得外头没人,也就跟着爹爹撒起了娇。

    洗了澡,浑身都舒坦,爹爹又帮着拿干布巾拧干了头发,谨儿就靠在杜仲平身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这回可是中了廪生呢,每年还有钱拿,虽然钱不多,可也是脸面不是。谨儿虽小,可是自己是举人的儿子,理应比别人都强些,才不丢了自家爹爹的面子,这次正和了他的心意,兴奋的很。

    说了一阵,水生来敲门,堂屋里已经摆好了饭了。过去一看,丰丰盛盛的一桌饭菜,都是谨儿平日里爱吃的。杜安最后笑吟吟的端上谨儿爱喝的鱼汤来,谨儿又红了眼圈,忍不住又去和杜安歪缠了一会儿。

    众人落座,先贺了谨儿一杯,才动筷子。谨儿很有些狼吞虎咽,出去这些天也没吃好。几个大人都忙着给孩子布菜。赵八不禁感叹一句,这孩子不在家,饭吃着都是不香的,可算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