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秦:天崩开局,横推西域 > 第213章 不好的预感
    冒顿站在山巅之上,鹰隼一般犀利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风吹草动。
    只见李靖派出的搜索部队训练有素地四散开来,他们显然得到了明确指令——无论是生擒还是击毙,都绝不能让眼前这个敌军将领逃脱法网。
    冒顿面部肌肉因极度紧张而微微抽搐变形,原本坚毅果敢的面庞此刻被阴森可怖所取代;那副神情仿佛是受惊的野兽,在穷途末路之际仍要做困兽犹斗。
    他深知此时此刻自己已然沦为乾国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关于李靖足智多谋、杀伐决断的传闻早已不胫而走,今日亲身领教过后才真切感受到此人确实名不虚传!
    这种认知愈发加剧了他心中的惶恐与焦躁情绪,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萦绕心头。
    然而,就在转瞬之间,冒顿的眼眸里流露出一抹狡黠,但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无力感。
    他实在不甘愿束手就擒充当战俘,更无法忍受自己沦为敌方宣扬战功的工具和笑柄。
    想到此处,冒顿毅然决然地转身,拖着那犹如灌了铅般沉重无比的双腿,艰难地在这险峻异常、布满荆棘的山林中苦苦寻找着那一丝微乎其微的生存契机,企图能够借此找到一条安全逃离此地的道路。
    他的动作虽快如疾风,但却又谨小慎微至极,深恐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起山脚下那帮虎视眈眈的敌人的警觉。每踏出一步,他都落脚稳重且劲力十足,似乎生怕自己的脚步声会惊起草木间沉睡的鸟儿。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逃亡必定是充斥着无尽未知与重重艰险的,但同时他也深知,唯有咬紧牙关撑下去,才有可能获得卷土重来、向那些已经逝去的袍泽兄弟报仇雪恨的机会,才能够重拾往昔那至高无上的荣光。
    伴随着不断前行的脚步,冒顿的身形逐渐没入了繁茂浓密的树林深处,从李靖所派遣出的搜索队的视野范围内彻底销声匿迹。
    尽管此时此刻,他心头仍旧被对前途未卜的迷茫感所笼罩,但起码在这一刻,他成功争取到了极为珍贵的时间与空间,得以稍作喘息,并为后续的行动积攒力量。
    在冒顿狼狈逃窜之际,左右贤王统率着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军,迈着雄健的步伐,穿梭于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山间小道之上。
    他们此行的目标乃是前方那处生死攸关的要隘,一场惊心动魄且具有决定意义的鏖战迫在眉睫。
    然而,就在全军迈着整齐的步伐,秩序井然地向前行进时,那一声声坚定有力的踏步声,在幽深空旷的山谷之间不断回响,仿佛要将整个山谷都震得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左右贤王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莫名其妙且无法言喻的惶恐情绪。
    只见他紧紧皱起眉头,一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那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脉,似乎想要从中探寻到一丝一毫的不祥之兆或者任何可疑的线索。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正在悄悄逼近,让人毛骨悚然。
    这股诡异离奇的不祥预感如同冰冷刺骨的寒风一般,轻易地穿透了他们坚固无比的盔甲,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来。
    左右贤王深知,这种毫无来由的直觉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无数次生死搏杀才锤炼出来的敏锐洞察力。
    他非常清楚,如果对这个警告置之不理,那么后果恐怕将会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带来极其惨痛的代价。
    因此,左贤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全体人员立刻停止前进!”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回荡在整个军队之中。
    他的嗓音铿锵有力,响彻云霄,瞬间传遍了整支雄壮威武的军令。
    士兵们尽管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时,仍然不禁心生困惑。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狐疑之色,实在想不通为何要在此时戛然止步。
    然而,无人胆敢对左右贤王的决策提出半点质疑,毕竟这位威震天下的将军,从未在沙场上出过一丝差错。
    只见左右贤王当机立断,派遣数名身手矫健的斥候前去探查周边地势及潜在风险。
    他本人则巍然屹立于军旗之下,双眸宛如火炬般明亮锐利,全神贯注地审视着周遭的一切蛛丝马迹,竭力探寻那令人心神不宁的根源所在。
    时光悄然流逝,太阳亦自苍穹徐徐西移,于大地上洒落一道道狭长幽暗的剪影。
    全军上下鸦雀无声,默默守候,空气中弥漫着凝重而又焦灼的氛围。
    良久,斥候们如疾风般折返归来,并向左右贤王禀报称未察觉丝毫异样。
    但左右贤王并没有立即下令继续行军,他决定再等待片刻,直到他能够确定这股不祥的预感是否真的只是虚惊一场。
    就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荒凉的山谷中暂停了脚步,等待着左右贤王内心的不安感消散。
    直到他确信一切安全无虞,才重新挥动旗帜,发出了继续前进的信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过许久,各部落首领却杳无音信,右贤王不禁心生狐疑:“此事甚是蹊跷啊!”只见他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眉头紧蹙,目光随即转向身旁的左贤王。
    闻得此言,左贤王面色亦凝重起来。“确然非同寻常,无论攻城略地与否,亦或遭遇伏击,总归会传些消息回来才对。”他喃喃自语道。
    “可眼下这些人离去后竟似凭空消失一般,着实令人费解。”右贤王忧心忡忡地道。
    “或许是那乾国城池抵抗力薄弱,众人忙于攻打,一时疏忽忘了回禀罢。”左贤王试图宽慰道。
    右贤王闻言稍感释然,但仍忍不住叹道:“只盼如此便好!倘若真有变故,恐将引发轩然大波,牵连甚广啊!”
    左贤王轻轻摇头,虽口中应和,然而眼眸中的忧色并未消散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