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铁血丁香 > 正文 第八卷纵横四海第廿九章沙漠之狐
    第八卷 纵横四海 第廿九章  沙漠之狐
    阿布丁宫,开罗。()  1917年7月20日,下午15点30分。
    阿布丁宫位于开罗古城与尼罗河岸的过渡地带,是伊斯兰宫殿文化的瑰宝,北约盟军中东战区最高司令部设在这里,看上去自有一番富丽堂皇的君王味道,服饰鲜亮的中人出入于期间,冷冷的皮靴在大理石的地面上踩出清亮的声音,新一代的尼罗河平原征服者显得如此冷峻,又是如此年轻。
    蔡锷上将是这群冷峻而年轻的征服者的首领。  在他那间豪华的大办公室里,他正来回踱步,思考着当前的战局。
    自中队3月中旬在吉布提登陆以来,4个月的时间里可谓进兵神速。  自喀土穆战役之后,先后在代勒古和瓦迪哈勒法与驰援东非的法军和意军交战,两战两捷,迅速击溃法军和意军的阻截,沿尼罗河平原向埃及腹地迅速推进,于6月25日占领了伊斯兰名城开罗。
    虽然进军速度非常的快,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对敌军形成过决定性的胜利。  法军和意军知道自己在野战中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撤退的速度也非常的快,目前与北非英军一起形成了北部埃及较强的防御态势。  开罗虽然是名城,但是在军事意义上说并不是不可放弃的要地,以亚历山大为核心的北部沿海防御体系才是英国人在北非的命脉,真正的硬仗从这里才开始。
    英国人原先依托苏伊士防线与以色列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虽然苏伊士运河被突破。  但依托人工运河防线和由永备工事群所组成地坚强的后续防线,以色列军的正面进攻进展艰难,整整两个月间只进展了5公里多,北非之战也大有发展成欧陆式的僵持战的趋势。
    打破僵局的是中国人沿尼罗河上游迅速北进的侧翼攻击。  当中国人攻克开罗,与以色列军一起对英军形成夹击态势之后,侧翼空虚地英国人终于收缩了兵力,在北部沿海摆出了密不透风、裙边拖地的乌龟阵势。  由18万英军、8万意军、6万法军组成地庞大战略集群在希宾库姆、坦塔、谢赫、达曼胡尔一线严防死守,而目前仍然掌控着地中海制海权的协约国海军则向亚历山大港提供了后勤保障和撤退通道。  这仗不好打
    蔡锷的脑海中一直考虑着第51摩托化师师长白崇禧上校提出的奔袭阿拉曼的作战方案。  白崇禧在此前的战斗中一直表现出诡异的指挥风格。  逐渐有了“小诸葛”地军中美誉。  在代勒古战役中,中队前锋与法军前锋遭遇,趁法军立足未稳,白崇禧亲自指挥摩托化分队两渡尼罗河迂回法军后方,以3个加强营的兵力吓退不明就里的意军1个师,造成法军后方空虚、战线崩溃,其作战之大胆辛辣令蔡锷颇为赞赏。
    阿拉曼是敌军右翼的重镇。  打通了阿拉曼则打通了进攻利比亚的通道,截断了法军和意军的陆上补给线路,并且依靠其良好的交通条件对英军薄弱的右翼造成威胁,诚可谓打破僵局地棋筋所在。  问题是,中队此时并无进攻阿拉曼的直接条件,要越过数百公里的荒漠进攻驻守在那里的3个意大利师,仅凭借轻装奔袭的51摩托化师恐怕是力有不逮,而动用机械化师则后勤压力太大。  根本达不到奇袭的效果。
    “赌一把吧,看看这条沙漠之狐能不能带来意外地惊喜。  ”蔡锷这样想着,终于不再踱步,回到办公桌前在一份命令上签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他来到窗台之前,打开窗户。  看着千塔之城的熙熙攘攘,心中没来由的感到一阵轻松。
    北非的荒漠总是这样一副千里无人的做派,造型突兀狰狞的断壁石山星罗棋布在荒漠里,陪衬着荒漠的苍凉和孤寂。
    一队人类的车队远远的驶入画面,在荒漠之中扬起漫天地尘烟。  组成车队地是各式摩托车、吉普车、卡车、半履带式装甲车等各种车辆,绵延而来,看得到头,却看不到尾。  如果走近了看,大部分车辆的车头上镶嵌地都是大众、福特等中国机动车品牌标识,熟悉目前战争的人都知道。  由这些品牌标识组装起来的军队。  基本上不是中国人就是以色列人。
    虽然天气很炎热,三轮摩托车上的士兵们依旧披着防雨的风衣。  为了防止阳光把头盔晒得发烫、并且防止晃眼的金属反光,他们的钢盔上都套着沙漠伪装迷彩的布罩。  此时荒漠中暂时并没有什么风沙,所以他们那大大的防风镜都扣在钢盔上,这让他们看上去很有些职业沙漠战士的风范,让人能嗅到危险的味道。  配上他们那一脸酷酷的傲气,能具备这样的形象和气质的,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士兵还能有谁呢
    那是一种只有强国的士兵才能有的傲气,由骄傲的鲜血和不断的胜利累积而成。  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荷兰人不服气的尽可以来领教。  意大利人别开玩笑了
    很难说清楚中国士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具备这种气质的。  中国人一直自认中央大国,可是自从70多年前以来,从中国人的脸上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这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强者情绪了。
    荒漠之中没有路,或者也可以说,荒漠之中到处都是路,只要不陷入各种自然的陷阱。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走过这片荒漠并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51摩托化师师长白崇禧上校心里却依旧充满了忐忑的心思。
    作为一次典型的轻装奔袭地任务,51师把大部分的运载能力都用来保障行动能力。  比如燃油、淡水等,弹药的储备并不足以支撑长久的战斗。  加强给他们的轻型坦克、自行火炮和其他重武器只有半个基数的炮弹,弹药耗费惊人的“近卫迫击炮”地炮弹更是远远不及半个基数。  一场冒险的奇袭,赌地就是协约国的将军们对于中队典型的“闪击战”缺乏适应能力。
    兵贵神速,这四个字一直都是军事历史上的经典词汇,可是自从骑兵作为一种战略性兵种逐渐没落之后,世界各国的将军们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火力和攻坚能力上。  西欧战场已经成为这种军事思想最为残酷的试验场。  尽管中队在俄国和远东战场上以令人惊异地闪击能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可是协约国的将军们依旧认为,在火力密度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欧洲战场。  在遥远的东方侥幸获得胜利的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底蕴正面硬碰英法主力部队。  在绝对地力量面前,所谓的“闪击”只能是投机主义分子的坟墓。
    即使在北非中国人的闪击能力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威胁力,协约国将军们依旧自信于自己严密的防御。
    在“奇正相合”地军事艺术殿堂里,白崇禧上校肯定属于那种痴迷于“奇”击的指挥官。  在悠久的东方军事艺术文化的熏陶下,年少时白崇禧总是梦想自己成为那种“白衣渡江”式的传奇将领。  真正迈入战争殿堂之后,进入高级军官行列的白崇禧知道严酷的现代战争与浪漫主义的少年梦想有多大的差距,但他更切身的意识到。  中华传统军事文化精髓在现代战争中依旧拥有广阔地舞台。  “马来之虎”张孝淮学长已经给他上了生动地一课,自诩甚高的白崇禧相信,浩淼地沙漠已经给了他更大的舞台,他这条“沙漠之狐”可以做得比马来的虎更出色。
    奔袭阿拉曼的计划是建立在闪击战基础上的奇兵出击。  恶劣的奔袭条件同时也是他最大的保护伞,对于西方的将军们来说,中队出现在那里将是不合常理的,参谋军官递交给将军们的作战分析中将不会包含这种不合常理的设想。  所以,尽管那里是协约国联军的软肋。  但他们不会耗费更多的兵力去保护那里,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缺乏准备。
    或许只有意大利人重视那里,因为那里是他们退回利比亚的通道。  所以,根据情报,阿拉曼现在由意大利北非第3军驻守。  这个军下属意军的北非第7师、第9师和第10师,是战斗力较强的意军主力师。  兵员5万余人,拥有各类火炮300余门,并且配属了轻型坦克40多辆,是意军之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  从纸面上看,那里的敌人很强大。
    但战争进行到现在,各国的军人们已经起码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把意大利军队纸面上的战斗力太当回事。  这个国家浪漫而富有艺术气息,这一特点也体现在战场上当然,他们的失败通常不是那么富有艺术气息的。
    白崇禧上校已经在代勒古战役和瓦迪哈勒法战役中见识过传说中的意大利军队,在他看来。  意大利实在是战争之神在人世间所开的一个玩笑让战争尽可能的变得有趣一些。  所以。  白崇禧上校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心中还是充满了有趣的期待。  这场险,是值得冒的。
    机翼上喷着银色五角星的飞机从头顶飞过。  然后开始盘旋。  那是从他们前进的方向上飞回来的飞机。  通信参谋开始用无线电和飞机联络。
    “我是51师师长白崇禧。  ”接通呼叫后,白崇禧拿起通话器,“前方情况如何完毕。  ”
    “报告白师长,此去阿拉曼一片坦途。  ”一阵杂音之后,听到了飞行员的回话,“大约30公里以外有意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它的5公里以北是意军的第二道防线,除此之外意大利人并没有构筑什么有效的防御。  他们似乎对战斗并没有准备,甚至连一个战斗巡逻分队也看不到。  完毕。  ”
    “能看出意大利人的兵力配置吗完毕。  ”白崇禧问道。
    “有一些困难,白师长。  ”飞行员回答道,“凭借我们大概的判断,目前处于防线上的意军应该不足一个师,这是从我们所看到的炮群的数量上分析的。  完毕。  ”
    “好的,谢谢你。  ”白崇禧说道,“请把你们侦察到的意军炮群位置向你们的大队长详细通报,战斗打响以后就看你们空军的了。  完毕。  ”
    “明白,将军。  祝你们战斗愉快。  完毕。  ”飞机摆了摆机翼以后爬高飞走。
    白崇禧苦笑。  谁都认为他这个师长应该是个将军不过应该快了。
    闪击战的特点之一,就是闪击部队对于自己的随行重火力支援不必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天空中的斯图卡可以呼啸给敌人带去致命的问候。  阿拉曼的意军大多是第一次遭遇到这种可怕的空中杀手,由于原本就对战斗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仓促应战的意军士兵在空中打击下损失惨重,仓惶逃窜,整个防线上乱成一团。
    当地面上的进攻开始的时候,白崇禧下达了一条并不符合步坦协同作战原则的命令:所有参与冲击的狼式坦克不必刻意等待步兵的跟进,以自身最大速度前进,穿越敌阵线后一直向前攻击,一刻不停,哪怕穿越城市,一直到大海边再停下来。
    这道命令成为后世战争心理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根据主流的研究结论,被打懵了的意大利军队先是被凶猛的空中杀手打散了士气,然后在中国坦克迅猛的突击下出现崩溃。  先是第一道防线上的意军出现溃散,没等懵懂的第二道防线上的意军反应过来,狼式坦克已经凶猛的穿透了第二道防线,于是连锁崩盘发生在了第二道防线。  意军当时有两个师并没有进入防御阵地,这两个师的士兵们匆忙集结时中国坦克群已经杀气腾腾的扑了过来。  意军士兵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人,见到中国人迅速突破了意军的两条防线,士气彻底崩盘,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所以,当意军步兵和中国士兵还在前两道防线上混战的时候,后面的意军主力已经崩溃了
    白崇禧上将在很多年以后回忆说,冒险的战役自然该有冒险的打法,他最大的倚仗就是意大利人对于战斗根本就没有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最快的突击把局势彻底搅乱,在这种时候,坦克没有步兵的保护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面对已经被吓得丧失斗志的慌乱的士兵们,坦克是无敌的。
    意大利人的3个师,就这样被中国的“沙漠之狐”打得溃不成军。  阿拉曼战役,中国人完胜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节请到阅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