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紫色 > 正文 第一卷_王冠6
    瑙曼愣住了,恩佩利愣住了,他们以为哈维是在发神经,可瞬间他们也明白了,连忙都拿出了手机准备打电话,可他们两人相互望了一下,立即又把眼神看向了哈维,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紧急的事情。
    “哈维先生,是不是您来承担这个事情,我们,我们不知道该找谁去弄海水啊!再说,像我这样的人……平时也没干过这具体的事务啊!”恩佩利尴尬的说。
    “是啊是啊,我们在这件事情上不内行,而且,对这具体的操作不熟悉。还请哈维博士看在国家荣誉的面子上,大力协助!我将会在报告里详尽的书写哈维公司的所作所为,将向上面为你申请荣誉勋章……”
    看着这些成天就是务虚的官僚,哈维用嘴巴对着外面一努,“你们不是带了不少手下的吗?难道他们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了吗?让我帮你们干也不是不行,可你们都知道,我这是商业公司,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计算成本和开支的。”
    哈维的话就好像是揭了瑙曼的底,他带来的那些人根本就是帮他站台的人,别说去办事了,就是让他们陪着说话都经常出洋相,那是瑙曼从机构里找来最没有影响的一群人,也是平时最无所事事的一群人,而这群人的存在,就是给一些官员出行撑场面的,在文化部里,不,在德国的许多高层机构里,类似瑙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种展现身份的态度。
    “你要多少钱?我可以从机构里的其它紧急拨款里给博物馆划出一笔钱。”
    瑙曼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了,这个锅必须要由哈维公司去被,将来有人指责他们,他们就可以说哈维公司在移交时没有提示海水问题,这个遗漏是发生文物损坏事故的主因,而且,哈维的这个遗漏不排除牟利的企图,今天找他们要钱就是铁证。有了今天这一出,哈维就是将来想推脱责任怕也是做不到了,瑙曼就是想明白了这一层,才爽快的答应拨款,在他的心里已经将哈维钉死了。
    “那你们只能在这里稍等了,我得出去安排一下了。”哈维趁机说道。
    “请吧!我们会耐心的等待。”瑙曼此时倒是巴不得哈维赶紧去办事。
    哈维快步从会客室里走了出去,一方面他安排人去哈维号上取水,在哈维号的船体中间,那个用于下潜各种设备的舱室里还有许多海水,这也是李凡当时准备在那个舱室里进行各种水下训练的一个小小的训练池,同时,也是准备用来打开那口箱子的地方,而那里的海水最接近出水箱子地方的海水。
    说起来,那段舱室本来也是用于储存淡水的,当时,王伟硕在设计中段舱室的时候可是得到李凡不少建议,由于船舶使用的特殊性,这条外表上看不出啥特殊的深海科考船在整个船舶主梁设计上几乎完全推倒了传统的概念,船底的主梁是一个倒Y字型,也就是说,这条船没有从头到尾的那根主梁,而是在船的中部分开,一直到尾部是分开的两根主梁,而在两根主梁之间就有一个可以打开关闭的巨大舱门,这个舱门是向水下施放各种设备和便于潜水员下潜的舱口,而在这个舱口的两边,就是宽敞的一个场地,这个场地分成两层,底层几乎是半潜在水里,上面一层既是放置下潜准备工具的地方,同时也是存放打捞上来物品的地方。
    正是由于有两层,下层在不进行作业的时候,关闭舱门,那里面的海水就相当于压舱石,起到稳定船舶平衡的作用,而相邻的另外两个密封舱室则是装淡水的舱室,也可以装其它物品,再向后才是轮机舱和燃料舱室。
    现代舰船还需要自带淡水吗?不是已经有了海水淡化装置了吗?没错,现代船舶上都安装了海水淡化装置,可是,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任何一条船上其实供应的淡水是有两种的,其中,从陆地上补充的淡水必须带,那是供人饮用的,海水淡化的一般是用于其它生活用水,虽然也能喝,但一般都不建议食用。而且,海水淡化也是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的,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多么现代化的邮轮,都不可能一竿子扎到底,都要沿途在一些港口靠岸,一方面让游客登岸游览,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补给,尤其是那有着几千游客的巨型邮轮,每天的消耗是惊人的,如果不靠岸补给,那条船是开不了多远的。
    哈维号与那些邮轮不一样,与一般的运输船舶也不一样,比如,一条20万吨的大型油轮上的水手最多不过20多人,他们消耗的淡水数量可以说很有限,而现代大型油轮上储备的淡水数量也是很大的,在那样的船上虽然也配备海水淡化装置,可同时也自带淡水的,淡化装置是备份的,有清凉可口的陆地淡水,谁还喜欢用淡化过的海水呢?而哈维号上就不同了,一旦出海去考察,船上的人数会增加很多,而且还有许多活动离不开淡水,所以,设计时李凡坚持要有淡水舱。
    哈维首先想到的就是船上的海水,同时,为了抓紧时间,哈维动用了直升机,还电话通知船上值班的人员,立即用大型塑料水桶把船舱里的海水灌满,等待直升机过去带走,那种大桶每个可以装200升海水,看上去不少了。
    为了布置这些,哈维离开了公司,在路上,他给李凡打去电话,约好在哈维号下锚附近的码头见面,他说了大概的情况,他希望李凡帮他策划一下。
    李凡接到哈维的电话后就知道,用哈维的方式可能不能最快的把水送到柏林去,他干脆直接给薛万锦打去电话,“老薛,从你那里调一辆能在高速上狂奔的卡车,不用太大的,载重量五吨左右就可以了,现在哈维那里有急用。”
    “怎么?要把什么东西送到什么地方?”薛万锦立马明白李凡这边有急事了,随即就改口道,“我让嘉耀亲自带车过去,有啥话你跟他说吧。”
    李凡那边也不解释,随即就把哈维发给他约会的地点导航发了过去。他自己也开车向码头方向奔去,一路上脑子里思索着发生的事情,想着怎么破解。
    很快,李凡在码头就与哈维碰面了,此时,那边的直升机已经嗡嗡的飞过来了,肚子下吊着一个大网,在网里有二个大塑料桶,飞到码头边上,兜着塑料桶的绳网一接触到地面,上面的吊钩就自动的解锁了,然后直升机加大油门,歪着身子就又向几公里外的哈维号飞去……没法子,想要最快把船上的塑料桶运过来,只能用这个法子,要是用交通艇,呵呵,从船上吊到小艇上,小艇开过来容易,可是到了地方,还得去请汽车吊,要不,那些大桶怎么弄上码头啊?可现代化的码头上去找那种几十年前的汽车吊?太难了。让小艇靠上有大型吊车的工作场?不说小艇能不能稳定的靠过去,就是这申请怕也不说一时半会的事情啊。
    所以,哈维调用了直升机,那是哈维号上自备的,虽然载重量不大,可毕竟速度快,操作简单啊。而李凡已经告诉哈维,他从薛万锦那里调来了一辆可以跑高速的卡车,是那种专门用于速递的特种卡车,这样,只要把水桶装上卡车,三个小时后就能把海水运到柏林了,这是目前可以采用的最简化最快捷的方式。
    为什么不用小型飞机呢?小型飞机从汉堡到柏林连一个小时都用不了。可实际上,用飞机未必就快啊,这边,要把水桶送到机场,飞机还要申请航线,到了柏林,还得从机场转运到目的地,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申请运输直升机不行吗?那东西可是很灵活的,甚至可以门到门服务,问题是,哈维公司没有,得去运输直升机公司租赁,这个申请的过程同样需要时间,还有运输的货物检查,等等,麻烦大了去了,等到申请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
    “把你们博物馆的地址发给我,我这里安排了车辆,海水将直接送到你们那里,建议你们另外准备一个大水柜,没有水柜用其它容器也可以,只要能够放得下箱子,先把海水充满新的容器,然后用吊车快速把箱子换到新容器里浸泡!”
    哈维看到卡车到了以后,立即给恩佩利打去电话,恩佩利这才松了口气,不过他还是恳切的问道,“难道说你们不派技术人员过去指点一下吗?另外,那样的水柜你们没有备份吗?我们博物馆里可能没有合适的容器啊,现在是临时急用,我们可能一时半会寻找不到啊,如果你这里有同样的水柜,我买行不行?”
    哈维叹了口气,只好说,“好吧!我把备用的水柜也给你们吧,免费!派技术人员?你以为我这里有现成的吗?我这里也没有啊,你等我去请一个局外人吧,如果他能请下假来,或许是最合适的人,你问是谁?他是个华人,在汉堡大学做交流学者,是华夏国古代学系的一级教授,我起码得跟汉堡大学打个招呼吧?”
    “噢!原来是这样啊!你告诉我他的名字,或许我能帮他请假!”恩佩利此时显示出他的学者身份了,“汉堡大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或许能给我个面子。”
    这还真是巧了,汉堡大学校长迪特尔还真是恩佩利的同学,中学同学,只不过上大学后才分开,一个学了文科,一个专攻物理,不过两人还是经常联络。
    正是这个关系,李凡被临时借用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弄得李凡还不得不在车上给媳妇打电话请假,不过李凡也向哈维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马勤借给他,同时,哈维要派一个公司代表过去,这也是李凡留着心眼呢。
    哈维现在对李凡说的话是一概照准,立即通知克拉克赶紧准备到柏林出差。
    赵嘉耀带着卡车很快就到了,是那种后箱板可以升降装卸的中型运输卡车,六个大水桶就像滚酒桶那样很快就装上了卡车,然后李凡把路线导航地址给了赵嘉耀,让他们先行出发,他们会开着另一台汽车随后跟上,赵嘉耀点点头先走了。
    时间早就过了午饭的饭点,在哈维公司的会客室里,瑙曼和恩佩利已经在喝第五杯咖啡了,除了哈维给恩佩利打了那通电话外,公司里再也没有人搭理这些客人,那些在接待室里等着的跟包,喝空的饮水瓶子摆了一桌子,直到接待室里的储物柜里再也没有可以提供的矿泉水后,这些人才无奈的相互看着,这些人去厕所都不知道去了几次了,以往到外面出差,不能说山珍海味的招呼,起码还是能混个温饱吧?可现在,他们一个个饥肠辘辘的,都不知道去哪里吃饭。
    一个跟包的跑到下面去问那个门卫,门卫正吃着从公司食堂那边拿过来的快餐,迷茫的看着对方,“这附近没有餐厅,我们这里属于郊区,最近的快餐店也得到五公里以外,现在去……不知道还有没有供应,或许你们派个人过去看看?”
    原来,哈维公司这个地方原来是郊区,是那种靠近沼泽的一块空地,如果不是有薛万锦这个老铁帮忙,哈维在这里是没法建立这样的建筑的,换着任何一家德国建筑公司,那个造价至少要翻上五倍,而薛万锦不过是象征性的收了点成本,还特意到相关机构办理了“捐赠”手续,说是支持文物收藏,要不然都会有麻烦。
    这里好是好,清静,周围没有工厂,没有居民区,对于开车上班的德国人来说,这里也没什么不方便的,而公司里有食堂,请了专门的厨子,负责公司的一日三餐,如果公司加班,厨子也是要跟着加班的,要提供半夜里的夜宵。
    说这德国人能那么顺从的加班加点吗?不能,许多德国人宁可不要加班费也要自己的休息时间,可哈维是汉学家,与华人的接触不是问题,在汉堡找一个华人厨子很难吗?只要给钱,华人还喜欢加班呢,不加班还不乐意。
    有位公知说过,华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叫西方人胆寒?就是勤劳!据说,曾经有个外企,雇佣了大批华人,企业里加班加点很普遍,后来被啥**组织给发现了,并提出了警告,于是老板不再安排加班加点了,结果,不到一个礼拜,华人员工全都辞职不干了,没有加班,收入就等于降低了,华人当然不干了。
    下午两点多,哈维才回到了公司,此时,瑙曼的脸色黑得像德国国旗上的那条黑带,盯着哈维一个字都没有说,而哈维还打着哈哈,“对不起,我得去吃饭。”
    “难道我们就不该吃饭吗?在这,难道喝咖啡就可以喝饱吗?”瑙曼发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