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狗头军师的自我修养 > 第133页
    张越一时不知是喜是忧道:“将军三思,此地民风彪悍,你初来乍到,未必能施此仁政,且你此两项法令,都不曾上报朝廷,若是朝廷怪罪下来,恐怕吃罪不起。”
    刘一澈神秘一笑说道:“夫人且放心,我在离开京城之时,已按你整理出来的此地实情列出一些改革政策,也向姐姐姐夫禀明,有他们在,朝廷会同意的。”
    张越心里说不出的宽慰,她原以为他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不懂民间疾苦的贵公子,想不到他的眼界和心胸,远在她之上,亏她博学多闻,却在治理上不如他眼界长远。于是她下定决心,一生追随他,一生辅佐他。
    果然,护都府没几日就张贴了朝廷的新法度,人们口口相传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和禁止纹身刺字的新政策,一时间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百姓对他夫妇二人交口称赞,赞他们广施仁政。刘一澈刚来西域便树立了威信,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
    于是这些西域小国也都在传一个消息:护都府来了一位新护都,此人博通典籍,而且姿貌俊美,还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他为人严正清峻,一些素来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到任,皆望风而去,故而为各国所称道。
    就连他的夫人,也是为清风霁月的人物,入西域时,她不但带去了萧国的大批丝织品以及经史、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书籍,而且还把萧国的生产技术如纺织、酿造、造纸等带到了西域,她还带了不少能工巧匠,在沿途停留时,工匠们在崖壁上刻下佛像、经文,还修建佛塔。同时,她还带去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大量佛经,教习当地人纸墨制造以及农具制造、纺织、制陶、冶金、酿酒等技术,更难得的是,她还带来了蚕种,原来西域人“以毡帐而居”,穿毡裘衣,此后都释毡裘,袭纨绮,一时间当地的服饰也渐慕萧风。
    而远在京城的萧翦夫妇,收到看见刘一澈夫妇托人带回的葡萄、大蒜等作物种子时正在下棋,府中各人激动地看送来的耳如削竹、长颈丰臀、比例匀称,具有西域血统的良驹,据马政司的人说,其中一匹是战马,身高一丈,胸阔三尺,红鬃铁蹄,十分威武。这匹马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叫起来啸声震天,跑起来四蹄生风。看得京城里其他人眼热的很。京城里虽然跟风很快,但朝廷为防止老百姓聚众起事,严格抑制民间养马。萧翦贵为丞相,养良驹也有数量限制,于是达官贵人们纷纷学萧府,流行起饲养西域猧子。
    萧翦不得不感叹道:“我曾怒她窃国,但不得不说,设立西域都护府,的确结束了西域地区四分五裂的状态,当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何况,西域诸国不仅不需要向萧国交纳贡赋,还学会了萧国的农业灌溉和冶炼技术,西域各族人民的确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说到底,身居高位者,哪个心底里不希望国泰民安、百姓能安居乐业?虽知她窃国,但也未损害萧国千秋基业,百年之后,我也可为自己争辩一二。”
    高元之正看着家里的三个男孩在庭院中追逐打闹。是的,在刘一澈夫妇去西域后不久,高元之就生了二胎,原以为会有个女儿,结果又是男孩,还是两个,萧翦起名萧预之、萧濬之。家里三个男孩子,年龄差不多大,成天闹得她头大。这不,三个孩子正在院子里追刘一澈夫妇送回京城的长毛小犬,吵得她与萧翦下棋时都不定心。
    蓦地她听得萧翦这般直白,她知道他口中的人,说的是太后,于是欣慰地望着他。他真是不一样了,从前的心性,因着实力强大,气势磅礴,从头到脚地冒着凛然难犯的气派;如今他虽已是而立之年,沉着冷静,做事周全,牢牢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但他尚武已经融入他的血液,那种枕戈待旦、精武强能、效命疆场的勇者风貌,自具那种不惧淫威的强者风范。他对马书记有这样的态度,只有深谙人性的弱点才能够具备,他见惯人性,人性永远是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现实,这些年他静观其变,江山易主又如何,百姓的安定,难道不比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做国君强?这样的家国情怀,只有坚持人性的立场才能够拥有。没有正确价值观支撑的人,命定只能活得混乱不堪。
    曾经她一直不敢向萧翦挑明太后的身份,哪怕是今时今日,也三缄其口。她不一样,她和萧翦有孩子,就算萧翦不理解,也不会伤她分毫,但太后不一样,自从太后发配刘一澈去西域后,他走的这两年里,高元之也很少进宫,太后也不曾宣召,只是在皇家宴席上匆匆见过几回,二人私下再无亲密谈话,像是彼此心中仍有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