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午时,垓下楚营中军大帐内,项羽和项隆对面而坐。

    项羽身穿亮银铠甲,左手摁着佩剑,右手则一下一下地轻敲着茶碗。

    见项羽沉默不语,项隆并不催促,只陪着他默默地静坐着。

    良久,项羽才缓缓开口问道:

    “隆儿,昨日的事,你做得很好。着实令为父刮目相看。但你可知道,我军若想突围,我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吗?”

    “儿臣明白。”

    “哦?说来听听。”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领兵打仗,粮草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项羽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年轻而刚毅的儿子,面上没说,但心中却暗暗赞叹:

    我儿从小并未负责过什么军务,但刚一到军中,就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实在是个可造之才!

    对于粮草的事,项隆也有他的想法。项隆和项羽虽然亲为父子,可从项隆小时候起,项羽就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此后十余年时间里,他南征北战,转战中原各地,再也没能回到江东。

    所以别说是他这个穿越者,即便对项隆本人来说,项羽也只是有生育之恩,而无养育之情。父子二人见面的时间不能说屈指可数,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面对刚愎自用的项羽,项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他的信任,而且必须是无条件的信任。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项羽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让他看到自己能为他带来胜利的曙光与希望。

    所以项隆没有急着将第三个计谋和盘托出,而是先替项羽解决了四面楚歌的难题。

    经过昨夜之事,他相信项羽的心中已经有所考量。

    而今天,项隆要为项羽解决突围的第二个难题。以此来彻底取得项羽的信任。

    想到这里,项隆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虎皮帅椅前摆放的大地图前面,用手指着地图:

    “父王请看,以垓下为中心,向东、向南都是万里泽国,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粮草。”

    “而向西走呢,就进入汉军的势力范围。这里久经战火摧残,如今人烟稀少,且百姓多为汉军控制,筹集粮草也是十分困难。”

    这一番话说到了项羽的心坎儿上,项羽今日亲自去军中粮库清点,知道此时营内尚有十几万担存粮,足以支撑大军一月有余。

    可问题是突围不同于一般的行军,如此之多的粮草根本不可能一同运走。

    但若没有粮草的支持,那么即便突围成功,也很难回到江东。

    这一路上山高路远,即便不被敌军杀死,恐怕也会被活活饿死。

    正因如此,项羽才迟迟没能带兵突围。

    可今天,项隆的话又使项羽升起了一丝希望。只见他一下子站起身来,也走到地图面前,急切地问道:

    “我儿可有良方?”

    项隆不紧不慢地回答说:

    “正是。儿臣有一法,可解父王心中忧愁!”

    “是何方法?”

    “父王莫急,请您叫伙头军来,我们一试便知。”

    不多时,项羽的中军大帐前,就来了几名伙头营的军士,并且在帐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火焰,火上架了一口大锅。

    在项羽和军士们的注视下,项隆把倒在锅中,随后又加上了少量的水,又将锅盖盖上,并随手往火中添了几把柴。

    军头老王在旁边说道:“世子,这样水少火大,焖出来的饭根本没法吃啊。”

    项隆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说:

    “不忙不忙,稍安勿躁,一会儿自见分晓。”

    说罢,项隆也不解释,自顾自地在旁边坐了下来。

    项羽虽然疑惑不解,但也想看看项隆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旁边的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到项隆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也狐疑地一起坐下等待。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项隆揭开锅盖,大家便一起围过来,想要看个究竟。

    众人把锅从火上抬下来一瞧,顿时傻眼了:这一锅的饭都焖成了干饭,一个板桶也装不满。

    更奇怪的是,锅底还有一层硬梆梆的焦饭粒,谁吃?

    大家望了一下锅底的硬东西,这东西能不能吃?吃了肚子疼不疼?就连项羽也疑惑地望着项隆,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解释。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项隆把手伸到锅底,掰下一块焦饭,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地嚼了起来。

    众人见项隆带头,就也学着他的样子,掰下一块焦饭。

    只一尝,呵!好香啊!这东西不但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脆爽的口感也令人胃口大开。众人从未吃过这样奇怪的东西,不由得啧啧称奇。

    项隆一转头,只见就连项羽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项隆看到效果不错,这才微笑着和大家解释道:

    “此物名叫锅巴,是在焖饭中通过高温长时间的蒸制而形成的结焦物。制作完成的锅巴不仅保存了大的鲜香,并附带着不同于其他美食的独特焦味,同时脆爽的口感也远远超过其他同比的饭类食物。”

    项隆顿了顿,又接着说:

    “更重要的是,锅巴不仅完美继承了大的饱腹感和营养,而且保存时间更加长久,不易变质。”

    说到这里,项羽一下子明白过来,插口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东西当做随身携带的军粮。”

    项隆点头,“是的,锅巴不但味道好,而且携带方便,容易管饱,用来当做军粮,是再好不过了。”

    听了这话,项羽也不禁高兴起来。旋即下令:

    “好好好,此法甚妙!命令伙夫立刻按照此法制作锅巴,分发三军将士!”

    “对了,在制作锅巴时加上一些盐巴,味道更佳。”项隆补充说。

    当天晚上,所有楚军就都吃到了这种新奇而美味的食物,大家对此赞不绝口,喜爱异常。

    ……

    此时项羽也坐在营帐中嚼着锅巴,他已经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小子这几年长进不小啊,看来天不亡我项家,如今我得隆儿相助,定可突破重围,东山再起。”

    “看来,是时候和隆儿详谈一次了。”

    第二日午时,垓下楚营中军大帐内,项羽和项隆对面而坐。

    项羽身穿亮银铠甲,左手摁着佩剑,右手则一下一下地轻敲着茶碗。

    见项羽沉默不语,项隆并不催促,只陪着他默默地静坐着。

    良久,项羽才缓缓开口问道:

    “隆儿,昨日的事,你做得很好。着实令为父刮目相看。但你可知道,我军若想突围,我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吗?”

    “儿臣明白。”

    “哦?说来听听。”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领兵打仗,粮草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项羽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年轻而刚毅的儿子,面上没说,但心中却暗暗赞叹:

    我儿从小并未负责过什么军务,但刚一到军中,就能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实在是个可造之才!

    对于粮草的事,项隆也有他的想法。项隆和项羽虽然亲为父子,可从项隆小时候起,项羽就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此后十余年时间里,他南征北战,转战中原各地,再也没能回到江东。

    所以别说是他这个穿越者,即便对项隆本人来说,项羽也只是有生育之恩,而无养育之情。父子二人见面的时间不能说屈指可数,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面对刚愎自用的项羽,项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得他的信任,而且必须是无条件的信任。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项羽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让他看到自己能为他带来胜利的曙光与希望。

    所以项隆没有急着将第三个计谋和盘托出,而是先替项羽解决了四面楚歌的难题。

    经过昨夜之事,他相信项羽的心中已经有所考量。

    而今天,项隆要为项羽解决突围的第二个难题。以此来彻底取得项羽的信任。

    想到这里,项隆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虎皮帅椅前摆放的大地图前面,用手指着地图:

    “父王请看,以垓下为中心,向东、向南都是万里泽国,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粮草。”

    “而向西走呢,就进入汉军的势力范围。这里久经战火摧残,如今人烟稀少,且百姓多为汉军控制,筹集粮草也是十分困难。”

    这一番话说到了项羽的心坎儿上,项羽今日亲自去军中粮库清点,知道此时营内尚有十几万担存粮,足以支撑大军一月有余。

    可问题是突围不同于一般的行军,如此之多的粮草根本不可能一同运走。

    但若没有粮草的支持,那么即便突围成功,也很难回到江东。

    这一路上山高路远,即便不被敌军杀死,恐怕也会被活活饿死。

    正因如此,项羽才迟迟没能带兵突围。

    可今天,项隆的话又使项羽升起了一丝希望。只见他一下子站起身来,也走到地图面前,急切地问道:

    “我儿可有良方?”

    项隆不紧不慢地回答说:

    “正是。儿臣有一法,可解父王心中忧愁!”

    “是何方法?”

    “父王莫急,请您叫伙头军来,我们一试便知。”

    不多时,项羽的中军大帐前,就来了几名伙头营的军士,并且在帐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火焰,火上架了一口大锅。

    在项羽和军士们的注视下,项隆把倒在锅中,随后又加上了少量的水,又将锅盖盖上,并随手往火中添了几把柴。

    军头老王在旁边说道:“世子,这样水少火大,焖出来的饭根本没法吃啊。”

    项隆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说:

    “不忙不忙,稍安勿躁,一会儿自见分晓。”

    说罢,项隆也不解释,自顾自地在旁边坐了下来。

    项羽虽然疑惑不解,但也想看看项隆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所以并没有说什么。

    旁边的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到项隆自信满满的样子,便也狐疑地一起坐下等待。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项隆揭开锅盖,大家便一起围过来,想要看个究竟。

    众人把锅从火上抬下来一瞧,顿时傻眼了:这一锅的饭都焖成了干饭,一个板桶也装不满。

    更奇怪的是,锅底还有一层硬梆梆的焦饭粒,谁吃?

    大家望了一下锅底的硬东西,这东西能不能吃?吃了肚子疼不疼?就连项羽也疑惑地望着项隆,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解释。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项隆把手伸到锅底,掰下一块焦饭,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地嚼了起来。

    众人见项隆带头,就也学着他的样子,掰下一块焦饭。

    只一尝,呵!好香啊!这东西不但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脆爽的口感也令人胃口大开。众人从未吃过这样奇怪的东西,不由得啧啧称奇。

    项隆一转头,只见就连项羽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项隆看到效果不错,这才微笑着和大家解释道:

    “此物名叫锅巴,是在焖饭中通过高温长时间的蒸制而形成的结焦物。制作完成的锅巴不仅保存了大的鲜香,并附带着不同于其他美食的独特焦味,同时脆爽的口感也远远超过其他同比的饭类食物。”

    项隆顿了顿,又接着说:

    “更重要的是,锅巴不仅完美继承了大的饱腹感和营养,而且保存时间更加长久,不易变质。”

    说到这里,项羽一下子明白过来,插口道: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东西当做随身携带的军粮。”

    项隆点头,“是的,锅巴不但味道好,而且携带方便,容易管饱,用来当做军粮,是再好不过了。”

    听了这话,项羽也不禁高兴起来。旋即下令:

    “好好好,此法甚妙!命令伙夫立刻按照此法制作锅巴,分发三军将士!”

    “对了,在制作锅巴时加上一些盐巴,味道更佳。”项隆补充说。

    当天晚上,所有楚军就都吃到了这种新奇而美味的食物,大家对此赞不绝口,喜爱异常。

    ……

    此时项羽也坐在营帐中嚼着锅巴,他已经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小子这几年长进不小啊,看来天不亡我项家,如今我得隆儿相助,定可突破重围,东山再起。”

    “看来,是时候和隆儿详谈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