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 第9章 声东击西之策
    就在汉军将领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往乌江方向撤退的项隆,却在心中暗暗庆幸。回顾昨晚和今日的一场场恶战,他能有惊无险地走到这里,说明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

    至于他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项隆在初次见到项羽时,就为他献上三个计策。

    第一计是铁浮屠,第二计是火马阵,至于第三计是什么,项隆并没有明说。

    这并非是他故弄玄虚,而是他知道,第三个计策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得到项羽全心全意的支持。

    所以他并没有着急将计划合盘托出,而是耐心地帮助项羽解决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和粮食携带不便的难题,希望借此来获得项羽的信任。

    直到三天前的那场夜谈,项隆彻底确定了项羽的决心,这才将第三个计策,也就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告诉项羽。

    这个计策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声东击西,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声南击西。

    也就是说由项隆带领少量部队向南突围吸引韩信的注意,而项羽则亲自率领楚军主力,从敌人意想不到的西面突出重围。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吸引韩信注意,让韩信相信项羽一定会向南攻击。

    所以,项隆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单靠铁浮屠和火马阵便可击败韩信,这些只不过是用来迷惑韩信的一种障眼法罢了。

    接下来,在向南攻击的过程中,通过放火制造大量烟雾,阻碍汉军视线,使得汉军无法准确判断楚军人数。

    又通过集中大量战马,营造出浩大的声势,让韩信误以为向南攻击的才是楚军主力。

    而至于眼睁睁看着钟离昧投靠韩信,自然也是项隆和项羽商量好后有意为之。

    目的就是为了让钟离昧能够顺利把项隆精心设计的假消息传达给韩信,消除韩信的疑虑,加深错误印象。

    最后,就是项隆亲自假扮成项羽,率领五千精锐,堂而皇之地攻击韩信防御最严密的地方,让韩信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项隆身上。

    这一整套环环相扣的计策下来,即便强如韩信,也被骗了个七荤八素。

    谁也没能想到项羽竟然会舍近求远,从处于汉军控制的西面突围。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出乎意料的举动,反而使汉军猝不及防。

    与此同时,项隆也知道他的计策不可能骗韩信太久,只不过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凭项羽的实力,也足够突围了。

    而眼下,他急需解决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毕竟就在此时此刻,他的身后就有一支多达数千人的汉军追兵。

    而他所率领的五千楚军,却仅剩百余人了。

    就在他苦思退敌方法之时,冯宽从身后骑马赶上,脸色焦急地说:

    “世子,敌人在我们身后穷追不舍,甩都甩不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让我带几个人留下来阻挡一阵,为您争取时间。”

    项隆当然不会同意冯宽的办法。

    他知道,在战争中免不了流血牺牲。可他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战友和属下做出无意义的牺牲。

    突然,项隆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片竹林,他灵机一动,吩咐手下将士:

    “全部下马,脱掉身上的重甲和战马身上的甲胄,然后把盔甲和旗帜全部放在路边,要快!”

    众将士虽不明所以,但还是依令执行。

    很快,脱下了重甲的战士们轻装上马,一溜烟跑到了竹林深处。

    ……

    追击项隆的汉军部队一路尾随而来,可追到竹林前,几员将领却犯了难。

    若是为了谨慎起见,按理说他们应该派出几支小队,先行进入竹林内探查。待确认前方安全,大队人马才可进入竹林,继续追击。

    可这样一来,无疑大大减慢了追击速度,一旦让项隆逃出生天,他们免不了要受韩信的责罚。

    就在几员将领举棋不定之际,只见右军偏将刘天、刘奕二兄弟打马前来。

    这刘天、刘奕兄弟论军职不过是两员偏将,却因为和刘邦沾了些远亲,所以向来骄纵无礼,不把同僚放在眼中。

    他们二人看到前面的人停了下来,故而过来问询。

    只见刘天坐在高头大马上,满脸骄横之色,鼻孔朝天问道:

    “喂,你们几个,为什么停下来?”

    几员将领相互对视几秒,人人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可又因为此二人是刘氏宗族,因而不敢发作,只得把他们的考虑说了出来。

    听了众人的顾虑,一旁的刘奕显得不屑一顾,满脸欠揍的表情,打声说道:

    “哼!一群胆小之辈!打仗讲究的是兵贵神速,像你们这般瞻前顾后,何时追得上项羽的儿子?”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手指向道路旁散乱丢弃的楚军盔甲和旗帜。

    “而且敌人在逃跑中连盔甲和旗帜都丢弃了,可见何等匆忙!这等丢盔弃甲的逃兵,怎么可能还敢伏击我们?

    再说他们现在不过百余人,而我们则有数千之众,哪有害怕的道理?”

    最后,他骄傲地得出结论:

    “所以我们只需放心追击,绝不会有事。你们若不放心,我兄弟二人可打头阵。”

    其余众人见他们兄弟二人如此说辞,又碍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只好同意。

    其实刘天、刘奕二兄弟之所以急于追击,还抢着打头阵,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义气,而是为了争抢功劳。

    他们心想,项羽的人头捞不到,若是把项羽的儿子捉住了,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少不了加官进爵。

    因此,他们想要抢在众人前面,独吞活捉项隆的功劳,这才主动要求做先锋。

    他们两兄弟带着大队人马走入竹林深处一路搜寻,正在毫无头绪时,却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人单枪匹马立在竹林中,笑吟吟地注视着他们。

    刘天一眼望到项隆胯下的坐骑,拍了拍他兄弟的肩膀,用手指着项隆说:

    “看,是乌骓马!想来此人一定就是项羽之子了。”

    他兄弟二人定睛一看,发现项隆是孤身一人,身旁并无其他楚军士兵,一下子胆大起来。

    “哈哈哈哈,小杂种,你怎么不跑了!难不成是被爷爷吓破了胆,所以前来自投罗网吗?识相的话就乖乖放下武器,爷爷还能给你一个痛快!不然的话……”

    听着这兄弟二人粗俗不堪的叫骂,项隆脸上笑容不减,手中却闪出一张弓箭。

    只见他搭弓一射,“嗖”地一声直接贯穿了刘奕的喉咙。

    刘奕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可除了喷涌而出的鲜血外,却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他身子晃了两晃,就这样摔下马来。

    一旁的刘天看到项隆只一箭就射杀了自己的兄弟,不由得大惊失色。急忙向后退去,想躲到众人身后。

    但项隆的一箭如同一个信号,瞬时间竹林中喊杀震天。楚国士兵们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

    冯宽眼疾手快,催动战马一下子来到刘天近前,对着正在逃跑的刘天高声喝道:

    “狗杂种哪里逃?让你再骂!”

    话音未落,他一枪狠狠刺向刘天,刘天躲闪不及,直接被连人带马扎了个对穿。

    其余汉军士兵一见主将阵亡,哪里还有半点斗志,立马掉头就跑。

    而后面的汉军不知道前方的情况,还在往前涌来。

    就这样,前面的人向后跑,后面的人往前挤,部队一片混乱,光是相互踩踏的伤亡,就多达上千。

    这边项隆见到汉军已经退去,立马收拢军队:

    “停止追击,不要恋战,我们撤!”

    于是一行人摆脱了汉军,从容向乌江方向撤去。

    就在汉军将领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往乌江方向撤退的项隆,却在心中暗暗庆幸。回顾昨晚和今日的一场场恶战,他能有惊无险地走到这里,说明计划已经成功了大半。

    至于他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项隆在初次见到项羽时,就为他献上三个计策。

    第一计是铁浮屠,第二计是火马阵,至于第三计是什么,项隆并没有明说。

    这并非是他故弄玄虚,而是他知道,第三个计策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得到项羽全心全意的支持。

    所以他并没有着急将计划合盘托出,而是耐心地帮助项羽解决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和粮食携带不便的难题,希望借此来获得项羽的信任。

    直到三天前的那场夜谈,项隆彻底确定了项羽的决心,这才将第三个计策,也就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告诉项羽。

    这个计策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声东击西,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声南击西。

    也就是说由项隆带领少量部队向南突围吸引韩信的注意,而项羽则亲自率领楚军主力,从敌人意想不到的西面突出重围。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吸引韩信注意,让韩信相信项羽一定会向南攻击。

    所以,项隆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单靠铁浮屠和火马阵便可击败韩信,这些只不过是用来迷惑韩信的一种障眼法罢了。

    接下来,在向南攻击的过程中,通过放火制造大量烟雾,阻碍汉军视线,使得汉军无法准确判断楚军人数。

    又通过集中大量战马,营造出浩大的声势,让韩信误以为向南攻击的才是楚军主力。

    而至于眼睁睁看着钟离昧投靠韩信,自然也是项隆和项羽商量好后有意为之。

    目的就是为了让钟离昧能够顺利把项隆精心设计的假消息传达给韩信,消除韩信的疑虑,加深错误印象。

    最后,就是项隆亲自假扮成项羽,率领五千精锐,堂而皇之地攻击韩信防御最严密的地方,让韩信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项隆身上。

    这一整套环环相扣的计策下来,即便强如韩信,也被骗了个七荤八素。

    谁也没能想到项羽竟然会舍近求远,从处于汉军控制的西面突围。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出乎意料的举动,反而使汉军猝不及防。

    与此同时,项隆也知道他的计策不可能骗韩信太久,只不过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凭项羽的实力,也足够突围了。

    而眼下,他急需解决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毕竟就在此时此刻,他的身后就有一支多达数千人的汉军追兵。

    而他所率领的五千楚军,却仅剩百余人了。

    就在他苦思退敌方法之时,冯宽从身后骑马赶上,脸色焦急地说:

    “世子,敌人在我们身后穷追不舍,甩都甩不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让我带几个人留下来阻挡一阵,为您争取时间。”

    项隆当然不会同意冯宽的办法。

    他知道,在战争中免不了流血牺牲。可他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战友和属下做出无意义的牺牲。

    突然,项隆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片竹林,他灵机一动,吩咐手下将士:

    “全部下马,脱掉身上的重甲和战马身上的甲胄,然后把盔甲和旗帜全部放在路边,要快!”

    众将士虽不明所以,但还是依令执行。

    很快,脱下了重甲的战士们轻装上马,一溜烟跑到了竹林深处。

    ……

    追击项隆的汉军部队一路尾随而来,可追到竹林前,几员将领却犯了难。

    若是为了谨慎起见,按理说他们应该派出几支小队,先行进入竹林内探查。待确认前方安全,大队人马才可进入竹林,继续追击。

    可这样一来,无疑大大减慢了追击速度,一旦让项隆逃出生天,他们免不了要受韩信的责罚。

    就在几员将领举棋不定之际,只见右军偏将刘天、刘奕二兄弟打马前来。

    这刘天、刘奕兄弟论军职不过是两员偏将,却因为和刘邦沾了些远亲,所以向来骄纵无礼,不把同僚放在眼中。

    他们二人看到前面的人停了下来,故而过来问询。

    只见刘天坐在高头大马上,满脸骄横之色,鼻孔朝天问道:

    “喂,你们几个,为什么停下来?”

    几员将领相互对视几秒,人人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可又因为此二人是刘氏宗族,因而不敢发作,只得把他们的考虑说了出来。

    听了众人的顾虑,一旁的刘奕显得不屑一顾,满脸欠揍的表情,打声说道:

    “哼!一群胆小之辈!打仗讲究的是兵贵神速,像你们这般瞻前顾后,何时追得上项羽的儿子?”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手指向道路旁散乱丢弃的楚军盔甲和旗帜。

    “而且敌人在逃跑中连盔甲和旗帜都丢弃了,可见何等匆忙!这等丢盔弃甲的逃兵,怎么可能还敢伏击我们?

    再说他们现在不过百余人,而我们则有数千之众,哪有害怕的道理?”

    最后,他骄傲地得出结论:

    “所以我们只需放心追击,绝不会有事。你们若不放心,我兄弟二人可打头阵。”

    其余众人见他们兄弟二人如此说辞,又碍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只好同意。

    其实刘天、刘奕二兄弟之所以急于追击,还抢着打头阵,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义气,而是为了争抢功劳。

    他们心想,项羽的人头捞不到,若是把项羽的儿子捉住了,自然也是大功一件,少不了加官进爵。

    因此,他们想要抢在众人前面,独吞活捉项隆的功劳,这才主动要求做先锋。

    他们两兄弟带着大队人马走入竹林深处一路搜寻,正在毫无头绪时,却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人单枪匹马立在竹林中,笑吟吟地注视着他们。

    刘天一眼望到项隆胯下的坐骑,拍了拍他兄弟的肩膀,用手指着项隆说:

    “看,是乌骓马!想来此人一定就是项羽之子了。”

    他兄弟二人定睛一看,发现项隆是孤身一人,身旁并无其他楚军士兵,一下子胆大起来。

    “哈哈哈哈,小杂种,你怎么不跑了!难不成是被爷爷吓破了胆,所以前来自投罗网吗?识相的话就乖乖放下武器,爷爷还能给你一个痛快!不然的话……”

    听着这兄弟二人粗俗不堪的叫骂,项隆脸上笑容不减,手中却闪出一张弓箭。

    只见他搭弓一射,“嗖”地一声直接贯穿了刘奕的喉咙。

    刘奕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可除了喷涌而出的鲜血外,却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他身子晃了两晃,就这样摔下马来。

    一旁的刘天看到项隆只一箭就射杀了自己的兄弟,不由得大惊失色。急忙向后退去,想躲到众人身后。

    但项隆的一箭如同一个信号,瞬时间竹林中喊杀震天。楚国士兵们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

    冯宽眼疾手快,催动战马一下子来到刘天近前,对着正在逃跑的刘天高声喝道:

    “狗杂种哪里逃?让你再骂!”

    话音未落,他一枪狠狠刺向刘天,刘天躲闪不及,直接被连人带马扎了个对穿。

    其余汉军士兵一见主将阵亡,哪里还有半点斗志,立马掉头就跑。

    而后面的汉军不知道前方的情况,还在往前涌来。

    就这样,前面的人向后跑,后面的人往前挤,部队一片混乱,光是相互踩踏的伤亡,就多达上千。

    这边项隆见到汉军已经退去,立马收拢军队:

    “停止追击,不要恋战,我们撤!”

    于是一行人摆脱了汉军,从容向乌江方向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