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 第10章 突围成功
    项隆一行人快马加鞭,来到乌江江畔,打算渡江。

    可韩信早已下令焚毁乌江两岸一切船只。此时正值雨季,乌江波涛滚滚,而楚军士兵则无奈地望江兴叹,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项隆早有准备。在他率军进入垓下、驰援项羽之前,就已经率领部队,从附近的竹林中砍下了几百根竹子。

    为了防止汉军发现,他将砍下的竹子尽数掩藏在乌江江畔,用土盖住,做好记号,以备日后渡江之用。

    只见项隆顺利找到当初预备好的竹子和绳索,命令士兵制作竹筏。

    这些士兵尽数都是江东子弟,制作竹筏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

    很快,上百条竹筏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乌江江面,项隆、冯宽以及百余名楚军士兵一起登上竹筏,缓缓向江东方向行进。

    竹筏上的项隆望着滔滔江水,在心中默念:

    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捕,不知道父王那边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

    ……

    几个时辰后,汉军的后续追兵也来到了乌江岸边。

    他们在竹林中惨遭埋伏之后,再也不敢贸然追击,而是乖乖派出几支先遣队进入竹林探查。

    尽管没有发现楚军踪迹,也不敢掉以轻心,而是保持战斗队形缓缓前进。这样无疑使他们的行进速度大大减慢。

    就这样,等他们来到乌江江畔,哪里还能看得见项隆的影子。

    为首的将官派人沿着乌江江岸寻找了几十里,却仍然一无所获,只好回营复命。

    此时已回到中军大帐的韩信听到项隆竹林伏击并顺利逃脱的消息,双手握拳重重拍在帅案上,随后狠狠把茶杯掼在地上,不甘心地说:

    “到底还是放跑了项羽父子,这次没能彻底击败项羽,如同放虎归山,不知何时还能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啊。”

    ……

    几天之后,刘邦在项羽原来的大本营徐州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韩信、张良、萧何、彭越、陈平、樊哙等一众文臣武将悉数到场参加此次宴会。

    这一次,刘邦虽然未能彻底击败项羽,但终究是将项羽赶出了中原,赶回了江东老家。

    并且汉军也是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击败项羽,楚军三十万精兵所剩无几,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次大胜,故而有此庆功宴。

    在宴会之上,管弦齐奏,歌舞不休。舞女们扭动着曼妙的身姿,令人一见倾心,如痴如醉。

    众多官员也都谈笑风生,在觥筹交错之间兴奋地谈论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人人都显得意气风发。

    就连刘邦也十分高兴,双手搂着身旁的两个舞姬,喝得酩酊大醉。

    在这歌舞喧天的盛大宴席中,身处其间的韩信,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致。

    因为他心中明白,这次战斗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

    反而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让项羽得以逃出生天。

    本来他韩信是有机会杀死项羽,彻底结束这无休止的战乱的。

    可项羽的逃脱,却给这

    本就混乱的天下又凭空多增了几分变数。

    更让韩信忧虑的是项隆的出现,这个在垓下初次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无疑在这次战斗中大放异彩。

    现在整个汉军之中,人人都在盛传着项隆的“传说()?()”

    。

    什么铁浮屠、火马阵、声东击西、顺水推舟,种种计谋层出不穷,甚至把大将军韩信都耍得团团转。

    更可怕的是,此人还十分骁勇善战。什么力能扛鼎、百步穿杨、阵斩大将,传得那是神乎其神。

    对于这些传言,众人态度不同。有些人啧啧称奇,信以为真;有些人则保持怀疑,觉得这些不过是夸张的虚构。

    而亲眼见过项隆的韩信,却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些传言皆为事实。

    项隆所展现出的超出常人的实力,正是多日以来韩信闷闷不乐的原因。

    因此,不论宴会上其他人如何纵情声色,作为宴会主角之一的韩信,却只是一杯杯喝着闷酒。

    坐在韩信对面的张良早就注意到了这位大将军的不快之色,等到众人酒渐渐沉了,起身离开坐位,走到韩信面前笑道:

    “大将军,只顾喝闷酒,有何烦心之事不妨说给在下听听,在下或可为您解答一二。()?()”

    韩信一愣,抬头见是张良,也起身拱手行礼。待到二人一同坐下,韩信摇头感叹道:

    “敌人尚在卧榻之侧,而我等却于此地寻欢作乐,这绝非天下之福啊!卍($?)卍[(.)]?来卍$?卍$?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卍()?()”

    张良却一笑,漫不经心地说道:

    “大将军此言差矣,这次项羽一场大败,几十万大军十不存一,精锐几乎尽丧。

    虽然项羽本人侥幸逃脱,但也是急急如丧家之犬,只怕再难东山再起了吧。()?()”

    听了这话,韩信不禁摇了摇头,左手扣住酒杯,问张良:

    “先生可知道项隆?”

    张良回答道:

    “可是近日军中盛传的那个项羽之子?在下也略有耳闻。不过正所谓盛名之下,必有不符。想来不过是军士们添油加醋的描述罢了。”

    韩信却长叹一声,皱紧了眉头,用低沉的语气说:

    “只可惜并非如此。我在战场上曾亲眼见过此人,其武力之强,并不在项羽之下;而论心计智谋,更远超当年的范增。

    此人留在项羽身边,早晚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令人不可不虑啊!”

    说罢,就将杯中浊酒一饮而尽。

    张良原本并没将项隆放在心上,对传言的真实性,也是半信半疑。可听了韩信的话,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他并未将自己的心思表现出来,而是看着眼前略显颓废的韩大将军,微笑劝慰道:

    “大将军也不必太过忧心,项隆就算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你我二人联手,难道还奈何不了他?”

    接着,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张良便起身离开。

    不过张良并没有向自己府邸的方向走去,而是转身走向了后堂。

    那里,正是刘邦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