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 第74章 谣言杀人事件
    听到赵二爷问自己韩信反叛刘邦有什么好处,秦海指着他笑道:

    “赵老二啊赵老二,你真是呆呀!有什么好处,这还用问嘛?告诉你吧,我有一个侄儿,就在韩信麾下做校尉,他对我说,韩信项羽早有约定,只要灭了刘邦,项羽就封韩信做关中王。这百二秦地,以后也许就姓了韩!”

    “这项羽和韩信之间的秘商,你侄子区区一个校尉,又如何会知道?”赵二爷追问。

    “君不闻‘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吗?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不是真的,我如何能胡编乱造出这些东西?那我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秦海反驳说。

    “不会吧?”司马清半信半疑,“这韩信现在驻守函谷关,不是正在抵御项羽吗?”

    秦海冷笑几声,昂起头来用鼻孔对着司马清,不屑一顾地说:

    “哼!你懂什么!韩信这么做是在麻痹刘邦,等待最佳时机,等时机一到,他就开关献城,刘邦还跑得了吗?”

    ……

    就在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当中,韩信将要背叛刘邦的故事,被传得越来越离谱,而且讨论者的范围越来越大,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流传的满城风言风语,传得那是有鼻子有眼的。

    更有甚者,已经自顾自地把韩信投降的日期定了下来,逢人就说:

    “嘿,你听说了吗?下月初三,韩大将军就要开城献降了,看来他这关中王是当定了呀!”

    这样的消息,如何能不传到刘邦的耳朵里?刘邦本就对韩信感到怀疑,再听到这满城谣言,更坐不住了,立刻叫来萧何、陈平商议对策。

    “你们听说了吗?现在全城都在流传韩信将要背叛我的消息,我真是担心呐!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刘邦沉着脸问道。

    萧何与韩信素来交情深厚,当年若不是他月下追回逃离的韩信,又在刘邦面前极力举荐,韩信也绝不会当上如今的大将军。只听萧何率先开口:

    “这些流言臣也听到过,但臣以为,不过是一群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大王万不可将此事放在心上!”

    陈平却对此事大起警觉,他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

    “大王!臣以为此事,不可不慎重对待。毕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韩信究竟怎么想,我们君臣谁都不知道,万一他真的……”

    陈平正要说下去,萧何有些生气地反驳:

    “哼!没有什么万一!要是韩信真的想反,他早就反了,又何须等到今日!”

    随后,他又转头对刘邦说:

    “大王!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今正是我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您不可听信小人谗言,而自毁国家柱石啊!”

    “谗言?”陈平略有些讥讽地反问道,“那还请萧老相国为我解释一下,自从垓下之战以来,韩信的反常行为。

    一来垓下一役我军把项羽团团包围,韩信为何会放跑项羽?

    二则长江之战韩信十万大军,为什么拿楚军五千人无可奈何?

    三

    则主公多次命令韩信出击,他为何迟迟不肯动手?

    四来项羽攻打彭越,韩信为何坐视彭越覆灭,而毫不伸出援手?

    这几条,萧老相国你解释得清楚吗?”

    “这都是因为那项隆小贼……”

    萧何有些激动地说。

    “项隆?”

    没等萧何说完,陈平就打断了他的话,有些咄咄逼人地问道:

    “想那项羽如今年不过四旬,他儿子项隆能有多大?你们总在说项隆如何如何惊世骇俗,我看则未必!一个年方二十、乳臭未干的小子,能有那么大的本事?若不是韩信和项羽在他背后上下其手、勾结串联,又岂能让项隆竖子成名!”

    “年轻?年轻就代表没能力吗?你莫忘了,当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大杀四方的时候,也才只有二十五岁!”萧何立马顶上一句。

    “相国的意思是说,他项羽一家,代代都能出少年英雄吗?”陈平自然不甘下风,随即回敬道。

    见自己的两位谋士都动了意气,刘邦一拍桌子,高声喝道:

    “够了!你们两个不要再吵!我叫你们来,不是听你们吵架的,我是要你们告诉我,在对待韩信的问题上,究竟要怎么处理?”

    萧何平复了一下心情,率先开口:

    “大王!臣还是那句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请大王平心想一想,如今能够对付项羽的,除了韩信,还有何人?请大王万不可自拆长城啊!”

    随后,萧何又为刘邦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到赵国作人质,临行时,庞恭问魏王如果连续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相信?魏王则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说完,萧何又苦口婆心地劝刘邦:

    “大王!臣之所以说这个故事,就是想提醒大王,万万不可轻信的小人流言啊!”

    萧何费尽口舌讲了这么多,可刘邦只是低着头,用食指“哒哒哒哒”地敲着桌案,一言不发。

    看到刘邦的态度,陈平心中已经明白了七八分,他知道刘邦其实已经对韩信起了杀心,怀疑的种子一旦发芽,就再也不可能将它按回去。

    于是,陈平颇有成算地对刘邦说:

    “大王,您若对韩信心存疑虑,那么臣有一计,可以辨其忠奸。”

    “哦,是何计?快快说来!”

    “大王可以下一道死命令,命令韩信必须出关与项羽决战。如果他肯奉命行事,那么说明他还算忠心;如果他再次拒绝,那恐怕——此人必有反心!”陈平阴沉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