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过加减法 > 第十二章正月里来是新年
    年初一天刚亮,乡村就被鞭炮声掩盖,空气中尽是刺激味,家家户户屋前新插上的香也升起一丝丝青烟。这是新年里的第一次祭拜,家里的长辈即使凌晨一两点才睡,也会起早完成这一大事。
    鞭炮声过后,母亲催促清然早点起床,新年头一天的言语行动都意味着接下来一年过得如何,不能赖床、懒散。小侄子显然是昨晚太过兴奋,这会儿虽然被大人强行拉起床、穿好了衣服,但眼睛还是没有完全睁开,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嚷着啥。
    饭桌上,火锅里已经冒着热气,摆着的除了昨晚的剩菜还有烤好的糍粑、生的糍粑及生的蔬菜。烤好的糍粑是父亲一早祭拜用过的,不想吃烤糍粑的可以吃米饭或者将生糍粑放入火锅里煮熟也挺好吃。
    “这两天不要乱扔垃圾,都放到一起,不要把东西往外面扔,这都是财,还有中堂的门,进出后就要关上……”母亲一边吃饭一边嘱咐大家。
    孙子一脸好奇的看着奶奶:“为什么门要关,我们都在家里?”
    “关上门,就把我们的财留在家里了。”爱抚地看着孙子回答。
    吃完早饭,嫂子与母亲一起收拾厨房时问:“妈,我们明天去拜年,你看可以吗,有没有其他安排。”
    嫂子的娘家在隔壁县,距离不算远,只是还得到隔壁镇去转车稍微麻烦点。平常如没啥事,除了娘家父母生日也很少回去。
    “你们去吧,家里没什么安排,等你们回来了我们再一起去舅舅家拜年,也没其他必须要去拜年的亲戚,再看情况吧。”自从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后,去舅舅家拜年不是每一年都去,就算去也要先电话问问舅舅、舅妈是否在家。爷爷奶奶去世已经好些年,父亲与他的兄弟姊妹来往一般,关系说不上好坏,除非哪家有红白喜事,否则基本没有走动。所以在母亲固定的思维里,姑姑他们是不会来拜年的。
    太阳光微弱,地上仍显泥泞,空气中略带寒意。喜欢走动、串门的乡亲吃过早饭就往衣服口袋里放一两把瓜子花生,一边走一边嗑,走到谁家就说一句“拜年了”然后坐会儿聊聊天。如果恰巧好几个人同时走到同一户人家,这户主人家定是很开兴,代表着这一年凡事都会旺。主人家摆上瓜子花生、糖果、水果,倒上一杯热茶,天南海北的聊。在这一年里难得的清闲日子,总会有些事能让忙碌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幸福。
    母亲与父亲在送走几个来家里聊天的乡亲后也起身去旁边堂叔家坐坐,清然与小侄子跟上一起去凑热闹。两家中间隔着一块菜地,两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堂婶看到这一家人来了马上招呼拿东西吃,小侄子则跑去跟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狗玩,母狗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小人儿逗它的狗仔。
    下午4点过一点,乡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晚饭,屋顶的烟囱释放烧柴火产生的烟雾。太阳光已经消失,空气中的寒意又加了几分。
    晚饭时间,嫂子娘家来电话问明天什么时候到,听嫂子讲电话的情况猜是娘家父母想知道他们到家的时间好准备饭菜。小孩子看到妈妈在讲电话就跑过去对着电话喊:“外公、外婆,我明天来拜年。”显然电话那头都被这小鬼头逗乐了,近点的都能听到那头的欢笑声。
    第二天得早起,晚饭后嫂子便催着小孩洗漱,要求今晚早点休息。小孩子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大人提出的要求也总要对抗下才能乖乖的。只听得嫂子一句“现在是过年,我们都好好说话,你不要硬要我跟你大声说话才听啊”,小孩的叽里呱啦马上就消停了。
    年初二早上八点多,哥嫂一家三口吃了早饭就出发去拜年。从家里走到镇上坐车的地方不过15分钟左右,算好时间出门,刚好赶上发车的时间。这天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车上座位上一半是孩子,一半是女的,男的基本都站着。
    汽车沿着江边的公路行驶,冬天的江河里水量很少,常躺在水里的石头裸露出很多。阳光依旧微弱,照得一切看起来都懒洋洋的。车上相识的人在聊天,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熟悉的人也会凑上来说一两句,一个小时的车程倒也过得快。
    哥嫂到了转车的镇上先去超市购买拜年的礼品。在超市门口就可以听到热闹的新年歌曲,走进去被空调的暖气包裹,人也舒服很多。摆在超市显眼位置的全是包装好的拜年礼品,琳琅满目。挑选礼品的人、排队结账的人,还有吵着闹着要买零食或者玩具的小孩,这一方小天地里简直比年前赶集的市场还热闹。
    看了一圈,礼品主要就是牛奶、苹果、梨、龙眼、大礼包及一些改过包装的糖果、饼类。两人合计了下,给父母就买苹果、梨和饼类的点心,小舅子及伯父家就拿牛奶、梨、大礼包,做好选择,接下来就是排队买单。
    从超市出来走到汽车站门口刚好有辆车出来,司机见有人招手便停下让他们上车。
    余悦一家上午十点多到达舅舅家拜年,正好这天舅舅的女儿、女婿也回来,大家就想着好久没见的亲人一起来聚聚。
    余悦的母亲在厨房与舅妈一起准备饭菜,舅妈问:“姐,他俩怎么样,有什么发展吗,怎么回来也不见见面?”
    “具体怎样我也不清楚,只是有在聊着。他俩从外面回来那天在市里见过面了。我问他什么情况,他只说不清楚。”
    “这怎么不清楚,都认识那么久了,也见过面了,那就是成了呀。哎,现在的年轻人事真多。”
    “比不得我们那时候了。不过话说回来,两个人毕竟离得远,了解也是不够。”
    “话是这么说,但真有想法的话就两家一起见过面,要那女孩子去余悦那边找工作,反正到哪都是打工。”
    母亲听弟妹这话不好直接反驳,毕竟每个人的观念不同,只能接着话说:“还是看他俩自己的意思吧,我们做大人的说太多不好,这事也强求不来的。”
    舅妈一直生活在乡村,相比于余悦的母亲,思想方面说不上封建,但也欠缺开放,见识更是有限。听到大姑姐的话,又接着说:“余悦要是不出去打工,还是之前的铁饭碗怎么会找一个打工的,肯定也要是有正式工作的。退一步讲,姐你们家条件那么好,要我说那女孩子就没得挑剔的了。”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也只是普通家庭,人家女孩子如果真的优秀,是有条件挑选。”虽然一直以来对于儿子放弃在老家的稳定工作而出去打工心里一直有点介意,但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开阔也只能进行自我安慰。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也证明,年轻人在大城市有更多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城市的发展也需要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外面,优秀的女孩子甚至比男生还厉害很多。
    余悦兄弟俩在跟表妹的孩子玩游戏,两个大人跟一个4、5岁的小孩玩得挺开心。表妹与表妹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带,表弟与表妹在同一城市打工,因为初中毕业后就没再接受学校教育,身边相处的人也都差不多,因此跟余悦他们在一起时只是相互意思着寒暄下便没了话题可说。并不是兄弟俩不愿跟他们说话,而是每次一说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工作就是好、轻松,挣钱也容易,反观自己就是社会最底层,每次都会让俩兄弟感觉不自在,渐渐地,表姊妹间也显得有点生疏了。
    吃饭的时候,余悦的父亲跟小舅子喝了两杯,明显两人都还没尽兴,因为还要回城里去亲戚家吃晚饭,只好就此收起并说:“看明年过年姊妹们能不能齐,我们再一起喝个高兴。”
    许是年纪渐长,长辈们越发的注重姊妹间的情谊,以前的一些不愉快都抛诸九霄云外去了。舅舅接着说:“好,好,等几个姐姐、姐夫都来了,我们一起喝。”
    来舅舅家前就听母亲说大姨、二姨他们都去女婿那边过年了,说是明年都回来老家过年,如果是真的,那就可以大团圆,已经有好些年,或者是外公外婆都去世后就再没大团圆过吧。
    饭桌上,舅舅嘱咐两个外甥:“舅舅等着喝你俩的喜酒,不要让我们一直等,也要先给点消息。”
    “嗯嗯,会的。”余悦简单的迎合着。
    阳光越发的明亮、暖和,吃完饭,都搬着凳子来到屋外坐着晒太阳,有种春天来了的感觉,暖洋洋的。
    母亲本来是要帮舅妈一起收拾、洗碗筷,舅妈说:“去休息吧,先不洗了。我们坐着说说话,你们的车也快要到了。”
    父亲跟来时的司机约好下午2点还来接他们回,现在已经一点半,司机也给父亲来了个电话说过十来分钟就进来。
    屋后的竹林依然郁郁葱葱,坐在下面仰望,总觉竹子直挺挺的直达云霄。这片竹林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年,在长辈们的记忆里也是一直就存在,或许外公知道吧,可以前也没想到问。话题不知怎么的突然转移到这片竹林,大家记忆的匣子一下就被打开。
    母亲说在没饭吃的年代,竹林是他们的希望,冬笋、春笋就是宝贝,一到笋子可以吃的时节就总惦记着。条件有限,有时候只能将笋子用开水煮熟,加点盐就吃,但也比一年到头的吃红薯好点。
    说到这,舅妈紧接着说:“我做了些干笋,拿些去吧。冬笋的话,你们拿锄头去挖看看还有没有。”说着话就进屋里装干笋去了,母亲这边说家里还有一点也没听到。
    舅舅则说小时候调皮,知道会挨打的时候就躲到竹林里去,让大家都找不着,直到听着家里说话的声音都是焦急才回来。即使如此,也还是被打了几次。有一次,估计是大家都知道他在哪,干脆不找他,天黑了好一会儿,自己害怕就回家了,那次后就再也没敢躲起来。
    “那是,竹条条抽在身上是很疼的。”从表弟脸上回味的表情就看得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感。
    “痛啊,不管你好大个人,不听话,我还拿竹条条抽你。”舅舅半开玩笑地说。
    估计着司机就要到了,余悦一家起身准备走。舅舅、舅妈也跟着一起说要送送,一年到头难得来几次,又只有春节的时候大家都有空点。
    回到城里,让司机直接送到姑姑家,拜年的礼品在早上出来的时候已经送到。
    姑姑就一个女儿,因此两家长辈都挺疼侄子、侄女。吃饭的时候,长辈们又问起三个孩子今年的计划,都还单着,长辈们不着急才怪。表妹将矛头指向余悦:“我们要按大小顺序来,不能乱了。”
    “妹,我们学校的单身年轻男老师要不要认识下。”余悦的弟弟见矛头指向他俩,赶紧的将她的话堵住。
    “这个可以,老师好,给你妹安排下。”姑姑听到侄子说有男教师可介绍,兴奋劲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度。
    表妹一看这情况不对,赶紧拦下准备说话的舅舅,“哥,学校也有优秀的年轻单身女老师吧,嗯~~~”眼神略带挑衅的看向余悦的弟弟。
    虽然话题围绕着催婚,但气氛却显得轻松。饭后一起出来散步,走到半路,姑姑一家返身往回走,余悦一家也朝家里走去。
    傍晚的天空稍显模糊,不远处的江边已经有烟花升空、绽放。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望几眼再继续前行。
    离小区约还有100来米的距离,母亲突然跟余悦说:“要不我们两家还是见个面,你看可以吗?不然过几天你们又要出去上班了,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听着母亲恳求的语气,明显是有为难,年前俩人见面就是为了避免两大家子在一起尴尬。不知如何回答母亲,又不好让她失望,只能勉强应着:“嗯,我问下。”
    父亲建议见面还是来自己家,显得我们有诚意,再者来城里认识的人少,不会有那么尴尬。回到家,余悦将父母的话跟清然发消息说了,内心忐忑的等着回复。
    看到这消息,清然在心里挣扎,俩人相处、了解刚开始,再说距离甚远,如果真要两家人见面,那么之后要考虑的事就多了……想到如果不答应,那么用不了几天,这事家里亲戚都会知道,到时候也不知还会有什么样的事牵连出来……想起这些就头疼,郁闷。
    没有收到回复的消息,余悦一晚上都没睡好。开始是入睡困难,脑海里一直在回忆俩人认识以来的种种,就算睡着也醒来好几次,每次醒来都会看看手机,生怕错过了清然的消息。醒来后想再睡着也困难,迷迷糊糊中像似看到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一晚,清然也是没睡好。第二天早上起床照镜子看到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自己都被吓一跳,还有因为睡眠不好而引起的面色憔悴也是让人不喜。经过一系列挣扎,在吃早饭时还是跟父母说:“余悦说一起见个面,去他家。”
    父母听到这消息自然是高兴,满口答应着,并说他俩商量好就行。
    这边,余悦因为一晚上没睡好还躺在床上,早餐也没起来吃,只是跟叫他起床的弟弟说早餐不用管他。朦胧中听到手机微信来消息的提醒声,用手揉揉眼睛再拿起手机,看到消息时还以为自己没睡醒看错了,坐起身稍微清醒点再看,确认是答应见面了才高兴起来。
    清然的哥嫂初四上午回来,他们便决定初四去县城,如此安排,家里也还有人在。
    初四早上,母亲煮了点面条,煎了三个鸡蛋,就当是早饭了。因为等会儿得坐车,母亲不敢多吃,怕晕车,只是吃了点填填肚子。清然问母亲这么早街上的超市是否开门,母亲好奇问她要什么。
    清然一边穿鞋一边说:“去人家家里不得带点东西吗?”
    母亲一脸错愕地说:“我们怎么还要带东西去,这是两家谈亲事,没有说女方给男方拿东西的。”
    “好,就按你这么说,那现在是过年,空手空脚的去好意思吗?”
    “怎么不好意思,跟你说不明白。这时候来装大方。”
    父亲看母女俩争执不下地样子,赶紧说:“别吵了,去随便买点就是,现在谁还讲究那么多。”
    走在路上,遇到人都会打招呼,遇到问去哪的,就回复走亲戚,当然也有开玩笑说不会是去给你女儿相亲吧,母亲只说没有、没有。
    在镇上随便买了两样东西就提着上车。中巴车上依然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吵吵闹闹的,弄得清然也有点晕晕忽忽。
    一个小时多点,上午10点多,汽车达到县城汽车站,余悦已经在车站等候。跟清然的父母打过招呼便去路边叫了一辆出租车带着他们去家里。
    家里,余悦地母亲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父亲则收拾家里的东西,尽量看起来更整齐,弟弟也帮着把茶几上的糖果、茶具等摆好。余悦在接到人的时候就给弟弟发了消息,告诉父母后,就去烧水准备泡茶。
    门半掩着,余悦直接推开门进来,屋门口的地毯前面已经摆好要换的拖鞋。
    余悦的父母听到声音,赶紧从厨房出来,母亲说:“麻烦你们专门跑一趟,先进来暖和下,喝点茶。”接着又跟清然的母亲走近点说:“好多年没见,你还是没怎么变。”
    “哪里,我们在农村,老的快,还是你显得年轻。”看着跟自己差不多年纪、一起长大的同伴,眼里、心里都是羡慕。
    “哪里还年轻,我们都老了,只是模样没变,走在外面还是能认出来。”
    “那不一样,你不用像我这样日晒雨淋的,人还是看起来年轻好多。只怕在路上遇到,你都不认得我了。”
    “哎,说起来这世间也太快了。那时候我们还一起做事的,现在小孩都要成家了。”
    俩人在同样的环境成长,只是一个有机会读书而从乡村走了出来,之后的路便很难再同,一聊起以前的事就停不下来,东家长西家短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感叹。
    清然的父亲向来比较沉默,尽管余悦的父亲挺主动找话题聊天,但还是不能如两位母亲那般。在这里,清然也显得很拘束,并不是心里在反抗,就纯粹是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什么原因也说不上来。余悦被弟弟示意主动点,可在长辈面前,他也显得有点胆怯。
    “吃饭了,来,来,都坐下,没什么好菜,随便吃点。”余悦的父亲一边帮着摆桌,一边叫大家上桌吃饭,余悦则去帮忙盛饭。
    “现在生活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过年过节鸡鸭鱼肉都有,但在过年这几天,天天都是这些,就又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菜了。”余悦的母亲解掉身上的围裙,还没坐下,又在招呼着:“别客气哈,想吃什么自己夹,我们都是很随意的,不要见怪。”
    从小就知道余悦母亲的厨艺好,清然的母亲吃了一口菜说:“有那么多菜,很好了。你的厨艺是越来越好,我还是不怎么会做,只能简简单单的。”
    “哪里做得好,只是还能吃而已。我也是退休了有时间就学着多做些花样。”
    “你们不喝点酒吗?”余悦的父亲看清然父母酒杯未动便问。
    清然的父亲摆摆手说:“不喝,我们都不喝酒的。”
    “那别见怪哈,我这也不知道。余悦,倒点饮料。”
    从餐厅的柜子里拿出一瓶花生奶、一瓶橙汁,又拿了几个玻璃杯,问过后给每人倒上一杯。
    因为不喝酒,这餐饭吃的还挺快。余悦的父母将餐桌收拾好,碗筷放在厨房暂时不洗,想着他们还要坐车回乡下,便先坐下来一起聊聊。
    “我们本来就认识的,说起来也算是知根知底,作为父母,只是希望你们尽快成家。你俩的事主要还是看你们自己。”余悦的母亲先说。
    清然的母亲也说:“年纪都不小了,别人在我们这个年纪都抱孙子孙女了。反正我是想能找个近的肯定好,远了我坐车都难得坐。”
    他俩只是安静的听,不说话,余悦的父亲看他俩这样就说:“你们两个都在外面工作,见识比我们多,眼界也比我们广,我们帮不上你们什么了,只希望你们能好好的生活。”
    “你们俩认识那么久了,到目前为止也算是处得来,并不是我催着你们马上就要结婚,只是你们两个距离那么远,也要想想怎么办?”余悦的母亲又接着说。
    清然的母亲见状也说:“是啊,两个人长期隔那么远肯定是不行。”
    余悦的弟弟看这情况,已经感受到哥哥的压力,趁着他们说话的空挡给大家水杯里加茶水,并问:“试试这个茶怎么样?”
    长辈们拿起杯子浅浅地喝了一口,说:“可以。”又继续追着问:“这是你们两个的事,不要只是听我们说,你们有什么想法也说出来。”
    清然侧着头看余悦在低头摆弄手机,看样子是不知道怎么应付长辈们了,只好自己硬着头皮说:“我们也才是第二次见面,虽然说以前一起读过书,但那么多年了,基本可以说是陌生人。先让我们自己聊一段时间再看吧。”
    余悦的父母见自己儿子低着头不说话,也是不好继续说什么,只能说:“也行,你们有自己的的想法就好,我们毕竟是两代人,很多方面都有代沟。”
    清然的母亲心里有点不开心,但也不能表达出来,自己女儿已经说话了,就只能先这样。
    离开的时候,余悦的父母按当地习俗给清然及清然的父母都准备了红包,本不想收,可是看母亲稍微客气了下就收了,自己也只好收下,只是转身就给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