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秦宫秘志 > 第五章平原君养客
    新的一天开始了,吕不韦欲给赵政讲新的关于当大王的故事。可吕不韦还未曾开口,赵政便说:“我不是说了嘛,再讲些天下最有名的人的故事,且要惊险离奇的,也不一定只是当大王的人的故事。”
    吕不韦想了想说:“当今战国七雄,其中最有名的人,恐怕非‘四大公子’莫属了。所谓‘四大公子’,即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的名声,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不论国内国外,对于赵齐魏楚四国,相问必先问四大公子,而不问四大君王,这是令人十分震惊的……”
    吕不韦说着,便开始讲了起来多年以来,列国盛行养士之风。追根溯源,养士之风,起源于赵。赵武灵王是一位有胆有识十分贤明的君主,他曾主张向胡人学习,穿短褂皮靴,极大地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曾扮作使者亲赴咸阳,侦察了秦国的国情军情;使得赵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秦国称霸的最大障碍。
    到了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0年),赵国已征服了林胡、楼烦、中山,还扩大了势力,北边一直到燕代、雁门,西边到云中、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土地。就这,他必欲与秦一争高下,想在疆场上分个你高我低。按理,他应传位给大儿子太子章,可他觉得小儿子似乎更为能干,就传位给他,称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为主父。遂拜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封大儿子安阳君。这样,国内的事基本安排妥当。
    不过,赵惠文王刚刚继位,却办了一件十分窝囊的事,那便是听任秦军深入赵境,轻轻松松抓走逃难在赵的楚怀王,使赵国在诸侯各国丢尽了面子,也失去了一次赵楚结盟最好的机会。“真是个软骨头,窝囊废!”赵主父恨气不过,他竟骂了起来。他真后悔不该轻易废了太子章,挑来挑去却挑了一个不中用的小子当赵王。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赵主父找来公子胜,对他说:“我看来看去,惠文王是个不中用的小子。因此,我想把赵国分成两部,叫安阳君去做代王,跟赵王平起平坐,相对并立,你看怎么样?”
    公子胜说:“大王废太子章,已经是错了,却为什么还要再犯错呢?不管怎样,如今的君臣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还不是要引起内乱来吗?叫我说,还是不分两部的好。至于新王,他毕竟年轻,需要好好锻炼,我们再好好培养辅助也就是了。”赵主父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
    回到宫里,赵主父又跟夫人相商,谈了自己的看法。夫人是惠文王的生身母亲,他怎么会同意提高安阳君的地位来削弱自己儿子的势力呢?所以她坚决反对。既是公子胜不同意,夫人也反对,赵主父只好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事,还是传到了安阳君的耳朵里。
    安阳君原本对赵惠文王上台极不满,今赵主父又有支持自己为代王之意,他便欲将赵惠文王取而代之。于是,他发兵进攻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对外虽然怯弱,对内却十分强硬,因为这关系到他命运的生死存亡和王位的是否巩固。他全力抵抗安阳君的行动,得到了满朝文武大臣的支持。这些大臣们,他们又不知道赵主父的本意,当然是不希望王位的变更,这样,他们的既得地位和利益也会产生危机。
    于是,两军交锋,安阳君大败而归。他知道被逮住就是死罪,便飞马跑进主父宫里。主父把他藏了起来。李兑、公子成不顾主父劝阻,径闯主父宫中,搜出安阳君来把他杀了。主父为此很是恼火,便痛骂了李兑和公子成。二人一见主父真心护着安阳君,心里不由慌了,想着那以后还会有他们的活命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们把主父锁在宫中,一锁长达半月,谁个也不许去照看,可怜一代雄主,竟被活活饿死于深宫。
    对于赵主父之死,赵惠文王并不予追究。因为他自然明白:主父如果活着,他最多只是半个国君,甚或因为安阳君之事,他以至会有性命之危,只有主父才是他最大的威胁。所以,对于主父之死,他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事情也就那么过去了。
    但是,他很感激公子胜,因为是他把主父劝住的。于是,他先拜公子胜为相国,又把东武封给他,称他为平原君。平原君生性豪爽,侠肝义胆,喜结天下英雄豪杰。而今,他有了田有了地有了钱有了物有了城有了府,便大兴养士之风,招收天下食客。凡是来者,不分国籍,不论才能,只要是能投奔在门下的,他一概予以收录。
    平原君此举,传闻天下,诸国效仿,成为风气。于是,便产生了战国时期最为闻名的四大公子。这便是魏信陵君无忌,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加上平原君,即为四大公子。他们的门客,谁个也不下几千,成天车水马龙,宾客不绝,迎来送往,煞是热闹。
    既为“四大公子”,必有攀比之意,诸公子皆欲争个“第一”。但正是这时,平原君的门客却渐渐少了,这使他大惑不解。于是,他把所有的门客召集起来,十分诚恳地对他们说:“请问诸位,我究竟有什么对不住你们的地方?怎么最近来的人越来越少,走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一个门客站起来说:“你的美人得罪了那个瘸腿的先生,你不愿治罪于美人,大家都说你把美人看得比门客重,所以便要离去,我们也正想告辞呢!”原来,平原君喜爱美女。他住的房子大都临街,楼上的女人看得见大街。一天,有个瘸子门客挑水从楼下经过,一瘸一拐的煞是逗人。过得楼去,一桶水早洒了半桶,一担水早成了半担。恰是一位平原君最得宠的一个美人在楼上看见,忍不住嗤嗤发笑,并一副十分鄙夷的样子。
    这瘸腿门客便不答应了,他上前跟美人辩理。美人不屑一顾,竟然唾向瘸腿门客,并且辱骂了他。瘸腿门客大怒,去向平原君告状:“我听说你喜欢结交天下豪杰,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投奔到你的门下。他们都知道你重视人才,不重女色。我固然是个残疾人,可我也有我的尊严。
    你那个美人讥笑我,侮辱我,鄙视我,唾骂我,这是我怎么也受不了的。公子曾明文公告,赵府上下,均不应歧视门客,凡违犯者,将予严惩。那么,你的美人违犯了这一规定,我看你怎么严惩她呢?”
    平原君一听,笑了笑说:“我当是什么事呢?看把你气成这个样子。见趣发笑,人之常情,何必跟女人一般见识。”他对此事并不重视。他又相问于美人,美人再行谗言,说瘸子所说非实,是他挑逗于她,欲行非礼之事这才与其结怨的。
    她还说:“你成天养那么多闲人干啥?养也养些好的,什么聋子瞎子,瘸子跛子全都养了,这下可好,连你的心上人也要调戏,你干脆把我们也赠送这些门客就是了。”平原君听得此说,不由心头火起,便赶走了那个瘸腿门客。只为这事,大家都认为平原君只要美人而不重人才,便纷纷走了。
    说完这段事情,那门客又说:“正是因为你的美人的轻俏谗言,加上你自己的错误的举动,这才伤害了众多门客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得不予以出走。”
    平原君一听,十分后悔地说:“这的确是我的不对,可我想弥补它。”于是,他当时上马,亲自去追那个瘸腿门客,在一家小酒店终于追上,遂重礼相送,请他回府。但是,那门客一不收礼,二不回归。平原君问:“你究竟要怎样才能原谅我的错误呢?”
    瘸腿门客说:“你那美人戏笑我,数说她一顿就是了;你那美人鄙视我,责骂她一顿就是了;你那美人唾骂我,痛打她一顿就是了。可是,她谗言于我,并讥讽所有的门客,阻止公子养客,这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了。所以,公子不杀掉她,我是绝不回府的。”
    平原君说:“那好吧,我与君在此小饮,片刻之间,便有人提那女人的头来见你,你总该原谅我了吧!”那门客点点头答应了。于是,平原君拔下身上佩剑,掷给一位手下,让去杀那个美人。他则与那门客,缓缓饮起酒来。三杯酒刚刚饮毕,手下人已把美人头飞马送上,瘸腿门客这才跟着平原君回府。这样,一场风波才告平息,平原君的府第,投奔的人又越来越多,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了。
    平原君的故事传到了咸阳。秦昭王对此甚是感慨,他叹息着对大夫向寿说:“像平原君这样的人,天下人少有啊!”
    向寿说:“这有什么,他比起齐国的孟尝君来却还差得远呢!”
    昭王再问,向寿便娓娓而谈,讲起了孟尝君的故事
    孟尝君田文,他是继承父亲田婴的官职做了齐国的薛公。刚袭父职,孟尝君便大兴土木,修盖房子,招待天下豪杰。只要投奔他的,他均予收留。而且,他的衣食住行,全都跟大伙儿一样。只为人多,他的钱财,眼看就要用完了,为节约起见,他让压缩伙食,以备长久,改食家常便饭。不料,一个门客见了这等饮食,立刻勃然大怒,他把筷子一扔说:“真是岂有此理,我是慕名而来,却吃的是这等伙食!”
    因为他眼见孟尝君一人在边上吃得正香,想着主人家一准吃的是山珍海味,要不不会似这般香的。孟尝君一见,忙端着饭碗来劝他,并且说明了经费吃紧必须节约一事。那门客一听此话,并眼见孟尝君和大家吃得一模一样,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算是什么人呢?实实是个小人。孟尝君这般诚心待我们,以至钱财将费尽却不遣人,我却无端怀疑他,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人世上呢?”于是,他拔出剑来,一抹脖子,便一命归西去了。
    讲完尝君的这段故事,向寿说:“似此,平原君纵容女人欺负瘸子,却迟迟不予治罪,并且赶走了门客。直到门客都走散了,他才去赔情道歉,杀美治罪,这不已经晚了吗?可人家孟尝君就不同了,他是在没做任何错事的情况下,让门客深感愧疚而自杀的。”
    昭王听后,十分叹服地说:“如此说来,孟尝君才是令人最为佩服的人,我却能有什么机会见到他呢?如若能让其为秦谋事,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这却又有什么难的呢?”向寿说,“如果大王能打发自己的子弟上齐国去并且留在临淄,然后再请孟尝君入秦,我想齐国不可能不予答应。等孟尝君到了咸阳,大王拜他为相,齐王也不好阻止,可他却不便拜大王的子弟为相。这么着,孟尝君为大王谋事,秦齐结为盟国,再征服其他诸侯国便好办多了。”
    昭王一听大喜,立遣兄弟泾阳君入齐作抵押,约孟尝君尽快来秦。泾阳君一入临淄,便被孟尝君迎进府第。在孟尝君府,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八拜成交,结为异姓兄弟,并发誓要“同生共死”。几天后,咸阳传书,催孟尝君入秦,齐王便急催孟尝君动身。君命不可违,孟尝君得命,即领着众门客一起动身。
    孟尝君走后不久,一大臣问齐王:“大王留泾阳君,莫非是欲委其重任?”齐王回答还没有这样的考虑。
    那大臣说:“既是这样,大王何不任其回归,也好显示齐秦相交之诚意。”于是,齐王便送泾阳君归秦。
    这时,孟尝君已到咸阳,秦昭王亲来相迎。昭王见孟尝君威风凛凛,仪表不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相互问候之后,孟尝君双手奉上一纯白如银的狐狸皮袍子,作为见面礼物。昭王得此名贵银狐皮袍,心里十分得意,便穿于身上,在宫中炫耀一番。一阵,因天气还热,穿袍不妥,他便命人收起,好好收藏。孟尝君在咸阳又住得些时日,他成天拜访贤士名流,结交英雄豪杰,赢得一片赞声。昭王亦喜,他便安排准备,欲择日拜孟尝君为相。
    樗里疾是嫉妒人的老手,陷害人的高手。昔日,甘茂在秦,屡屡被他所谗,以致于罢相而去,身死异国。今孟尝君入秦,大王对他另眼看待,并即刻要危及自己的相位,他可是难以容忍的呢!他对昭王说:
    “孟尝君世世代代住在齐国,祖祖辈辈都是齐国的贵族,他却怎么会替秦国做事呢?如今,大王却要拜他为相,这很危险呢?他手中有了秦相的权力,手下的人也多,认识的人更多,他们所思所谋却全是齐国的事情,那我们秦国不是很危险了吗?”昭王左右的几个宠臣,也惟怕一旦孟尝君为相,自己必然失宠,便都进谗于昭王,说此人千万不可重用。
    “那怎么办呢?”昭王十分为难地说,“要不然就放了他,让他再回齐国。”
    “这怎么行呢?”樗里疾说,“大王不闻,擒虎容易纵虎难。孟尝君乃是人中杰,兽中王,既擒之,何必纵之?如将其杀之,却也绝了秦国一大后患。大王难道忘了楚怀王的教训?昔者秦诱怀王于咸阳,押之欲得楚黔中之地,偏是怀王不从,楚又另立新王,秦国便落了个鸡飞蛋打。后怀王亡秦,诸侯对秦皆有非礼之举。孟尝君之能,百倍于楚怀王,缘何要轻易将他放归呢?”
    昭王思谋再三,他尤其是对樗里疾所提楚怀王之事深有触动,便既未放孟尝君,也未杀孟尝君,只是把他软禁了起来,不许他与外界接触。
    泾阳君与孟尝君既有八拜之交,便不能眼看着孟尝君在咸阳受困。他知道昭王最宠燕姬,便携了两对名贵玉璧来见燕姬,请她向昭王求情。燕姬娇滴滴地说:“要我向大王说句话,倒不难!可似这白璧,我并不稀罕。我喜欢的只是那种银狐皮袍,你去给我搞一件来,我便替你说话。”
    泾阳君只好来找孟尝君,问还有没有这种皮袍。孟尝君紧皱着双眉说:“只这么一件袍子,已送给昭王了,哪里却还有这种袍子?”
    一个门客插上话来,他说:“设个法儿,向秦王把这袍子讨了回来。”另一个门客即刻反对,说:“废话,送人的东西,哪能轻易再讨回来呢?”偏又有一个门客说:“三讨不如一偷,我去设法把它偷回来。”
    孟尝君叹口气说:“这固然不美,可除此法,我别无它法。试试吧。”他又问那门客:“还需何物?”那门客说:“一盘肉两瓶酒几碟菜,外带点小钱,足矣!”孟尝君便给了他一百金,让他去自行安排。
    那门客原本认识看管秦王衣库的官吏,这阵领命,即去找那守库者,与他猜拳行令,杯杯相敬,喝得不亦乐乎。借机,他察看了地形,摸清了放银狐袍子的位置,并看清了那开箱钥匙的样子。几天后,这个门客夜半动身,由狗洞爬进宫去。
    尔后,他掏出自配的钥匙,便欲开那库门。正在这时,看库者咳嗽了一声,人呈似睡非睡模样。门客“汪汪”两声嘶叫,那看库者以为有狗进宫,却也并不在意。于是,门客便进了衣库,开了箱子,得了那银狐皮袍子。尔后,他又把箱子和门紧锁,拿了那件皮袍,重新锁了衣库,再从狗洞里爬了出来,神亦不知鬼亦不觉。
    孟尝君得了银狐皮袍,便经泾阳君之手转送燕姬。燕姬大喜,婉求情于昭王,昭王被她软缠硬磨不过,便让人放了孟尝君。燕姬还依泾阳君之托,索得过关文书,以使孟尝君归国。
    孟尝君得了文书,正似那漏网之鱼,犹如那惊弓之鸟,一行人慌慌张张,忙忙乱乱,只顾往函谷关方向而去。有门客出主意,让他隐名埋姓,打扮抄换,装作一买卖人的样子,也好混出关去,以防秦王反悔。恰是他的这帮门客,搞化妆的人有,造假文书的人也有,他们把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准备便已就绪。
    到了函谷关,才刚刚半夜光景,关门并不见开。按照秦国规矩,每道关的门,只有等清晨鸡叫后才能开关放人。这事,也难不倒孟尝君门客。突然之间,便有“喔喔”鸡鸣从人群传出。鸡们也爱热闹,喜争个早早鸣叫。霎时,你鸣我鸣,你叫我叫,那函谷关内外,早已鸡鸣一片。借着鸡鸣,孟尝君门客大声叫门。城门开时,递上文书,守门军士验书放人,孟尝君一行,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上朝,樗里疾朝见昭王,问他为什么要把孟尝君放了?经樗里疾一说,昭王这才反悔,命人去追孟尝君,并欲收回文书,可是已经晚了,因为孟尝君已获释。昭王即命人前去追赶,务必将孟尝君一行追回。军士们领命,直追至函谷关下,算时孟尝君一行并未过关,军士们这才放心。
    他们又一一盘查过关之人,却仍然不见孟尝君一行。他们不由起疑,便问及是否已有过关之人。守关军士,说及第一批过关者的人数和车辆,追赶的将领一听大惊,一拍大腿惊呼:“坏了,坏大事了!原来,孟尝君一行,是半夜就过了关了!”空等无人,于事无益,他们只好回去向秦王禀报。
    此时,昭王亦知银狐袍皮被盗一事,再闻孟尝君一行早已离去,不由叹道:“孟尝君者,果非凡人!他之手下,名人高士有之,英雄豪杰有之,奸滑之徒有之,鸡鸣狗盗者亦有之,真奇才也!天下,当再无此才矣!”他便挥挥手说:“罢了罢了,这大约也是天意,他去也就去了。”并不很追究失袍走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