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昼夜无归 > 昼夜无归 昼归 第035章秘密3
    蒋仕老婆也姓蒋。父母辈知青下乡到云南。等生了娃,说叫蒋津吧,还能记住祖上从天津来。
    同是在云南生活,不同于和玉兰,蒋津皮肤白皙,身材高大,长得珠圆玉润,言行举止透着大家做派。双手将一串蜜蜡放在朱京沫床头,她轻言细语地对何立说:“您别介意,这蜜蜡是前年去布达拉宫买的,我女儿也有一串,倒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一点心意吧。这姑娘的事,我不知道,换我家老蒋,他是做不出来。别看他是粗人,心思细腻得很。当年...”
    何立以为她是想打亲情牌,瞬间没了耐心,“抱歉,我挺忙的,没时间听你闲聊你家老蒋,要有什么想补充的,找民警。”
    蒋津优雅地将羽绒服下摆理平,端正地坐下,脸上挂着恬淡的笑容,“别急,我大老远过来,自然不是为了跟你闲聊。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北洋女师学堂?”
    何立点头,傅增湘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历史课本上都讲过,跟这事能有什么关系。
    “我母亲学美术的,从北洋女师毕业,赶上知青下乡。在那里碰见我父亲,美术与建筑,两人一见如故。再说我家老蒋,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怎么入得我父母的眼。我父亲上山勘测地形,老蒋救了他一命,两人聊了一整夜。”
    何立没吱声,那个年代的人记情,因为这个把女儿许配给流氓,倒是稀奇。
    “我家老蒋是孤儿,老关再不济,给了他一口饭吃。砖瓦厂失火,老关为了救老蒋才毁的容,说是自己部下,两人战场厮杀多年,相依为命,不要命也得救。老关被送进手术室,老蒋就跪在门口磕头。我以为他受刺激,精神出了问题。老关命保住了,老蒋声泪俱下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至此,不管他做什么,我都理解,哪怕他想回到从前。夫妻一场,他要回去,就当是缘尽吧。这些年信佛,什么都看开了,缘起缘灭天注定。”
    何立懵圈了,她是第四个说“回到从前”的人,他们说的从前,到底是什么鬼,难道真如电视上说的,穿越?
    “等等,你说的老关也好,老蒋也罢,甚至是你,我搞不清你们什么精神状态。即使要回到你们口中的从前,就该滥伤无辜?要是躺在这儿的是你女儿,你怎么想。证据我都交给派出所了,法治社会,由不得你们胡来。”
    蒋津揉着后背,换了姿势,“道理都明白,抓也好,枪毙也好。他们要找的东西,会一直找下去。老关这人性子急,又冲动,往好了说倒是挺执着的。”
    不知怎的,何立总觉她脸上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别意,仿佛嘚瑟地说:他们是犯了法,那你抓呀,反正你干不掉他们,我只是知会你。
    他故作深沉地看向窗外,“我奉劝你也去趟精神科,好走不送。”
    蒋津优雅起身,握了朱京沫的手,“孩子,两败俱伤,又是何必。也请你转告小祝,若是钱的事,他大可不必纠结。只要能回去,老关为了那块石盘,连身家都可以不要。”
    他查过关志雄,前些年热衷搞黄金和房地产,这些年低调处理了产业,竟什么都查不出。那块石盘到底有什么好,可以连全部身家都不要。只是,他要回哪里?
    “老关说的回去,是哪里?”
    “自然是该回的地方,老关这么多年无儿无女,也就这一个心愿,不容易,我挺佩服他的。”
    蒋津看向窗外,说什么浩瀚宇宙,数不清的星系,地球不过是一粒尘埃,你怎么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你不知道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话你肯定听过。临了,她走到何立面前,语重心长地,“听我的劝,此事与你没有关系。这女孩,你跟她没有缘分,回学校好好念书,那才是你的未来。”
    何立死命盯着她的眼睛,想看出一丝破绽,胸口蹭地蹿出一团火,“你疯了,你们都是疯子,你以为我会信你。我的未来,用不着你操心。有这闲心,管好你家老蒋,别满大街说自己是将军。”
    “也是,非亲非故的,不过”,蒋津眼里透着一丝不屑,“上世纪五十年代,秦淮河岸,出了一位民间弹唱艺人。听说叫柳香玲,琵琶弹得很好,上点岁数的应该听过,在那一带小有名气。有人说她的琵琶,与当年名震扬州的苏秀兰,有异曲同工之处,委实巧合。你这位女朋友对白家老宅这么有兴趣,想来对柳香玲也有兴趣。”
    何立厉声道:“你派人调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必生气。对了,提前给你们拜个年。”
    …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雪下了一场又一场。灯笼在白茫茫的雪地里,红得冷冷清清。
    春节前,祝祁跑了趟朱京沫老家。她母亲通过学校已知道女儿成植物人,谈起这件事,哭晕了几场。大年初三,何立提了一堆慰问品,谎称代表班级同学顺道过来探望,请她多保重。聊起朱京沫,她又哭了一场。
    何立无措地递过去一包纸巾,苍白地说了句“说不定等几个月人就醒了”。说完,他局促地将视线转向别处,不忍看她哭得凄凄惨惨的。在这落后的小县城,月入三四千块再正常不过。按朱妈妈的描述,她一直在超市做导购,供京沫上学,生活比较拮据。也难怪,她会为了那几万块躺棺材。
    何立抱过茶几上翻开的相册,从出生到上大学,要说有哪里不对,似乎她的眼神太过冷静。
    朱妈妈哭了一阵,说:京沫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特别懂事又聪慧,小学毕业就会背三百首唐诗。也没人教她,邻居给的旧琵琶,她自己在家琢磨,就会弹了。学校老师家访,偶然间发现她有天赋,说免费给她上课...
    何立盯着照片上的朱京沫,约摸十岁年纪,穿着半旧的旗袍,怀抱琵琶,身后的横幅写着xx小学六一儿童节。
    回到青岛,何立推了应酬。就这两天,他在档案馆工作的同学,打着采集史料的幌子,拜访了几位祖上住秦淮河边的老人,没人听过柳香玲的名字。也是,时间过去五六十年,记得又还在世的所剩无几。
    朱京沫转院去了植物人疗养院。韩冰今天发来视频,说去看她的时候,给她放元旦晚会弹的琵琶,发现她眼球居然动了两下。叫医生来看,又说是正常现象,叫她空欢喜一场。
    何立打开B站,眼圈发红,距离元旦不过个把月。弹幕清一色地夸她是仙女,有几个色咪咪的表情飘过…何立摁下暂停键,变了脸色。
    他在弹幕和评论里问:“你说的柳香玲是谁?”
    过了一日,那人回复说:五六十年代,秦淮河红灯区一个卖艺的,琵琶弹得不错,上过报纸。
    何立欣喜地加了好友,说最近构思论文,能不能告知柳香玲具体情况,有酬谢。
    那人回复“呵呵”,说五六十年代有夏梦、阿依夏木、杨丽坤,何必要写红灯区的女人。何立留了qq号,又连发三个抱拳,可惜那人将他拉黑了。
    也就这一刻,何立对档案馆的重要性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他厚着脸皮找上那位同学,许诺给他送陈奕迅演唱会的VIP门票。又过了两日,他发来图片,泛黄报纸的报耳处,刊登了一则蓄意杀人案,柳香玲三个字赫然在列,时间是1967年。没贴照片,新闻简要提到她以弹琵琶为生,生前在秦淮河边小酒馆,被喝醉酒的人拖到贡院门口打死,时年21岁。
    何立骇然,1932、1967,21。苏秀兰死于21岁,柳香玲死的时候也是21岁,朱京沫离21岁还有半年,三人都擅琵琶,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