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吴钩行 > 大唐吴钩行 第二卷 金戈铁马入梦来 第26章吐蕃汉军中
    第26章吐蕃汉军(中)
    杨参将脸上的唾沫擦完,然后拱手长辑:“众兄弟,可愿听杨某一言?”
    裴奇歇斯底里的狠狠道:“贪生怕死之辈、无君无父之徒、唾面自干之贼,滚,越远越好!”
    杨参却纹丝不动,凭众人唾弃责骂,几番下来,他的身上已经布满唾沫,众人骂也骂得累了,杨参又是拱手作辑道:“众兄弟,请听杨某一言。”
    骂得嗓子有些沙哑的裴奇又是“呸”的一声:“有屁快放!”
    “杨某自随守捉突围以来,不曾出卖任何兄弟!在花泉堡,守捉使率军大败三千吐蕃追兵,所部军民已经安然无恙,我推测,此刻应该已经甩掉了吐蕃人,往东去了!”
    “此话当真?!愿佛祖保佑我西域唐人的血脉?!”裴奇眼中闪过一喜,但马上又嘲讽道:“那就是你降了蕃子!”
    “六日前我率人打探军情,未料不慎之下被俘。。。。。。”杨参尴尬道,但他要说的不是这些,马上话锋一转:“自安史叛乱,西域每况愈下,数千里边疆,不断被异族蚕食,直至今日西域之地无一寸为大唐所有,杨某也曾细细思量,非我等不尽力也,更非诸君之责!”
    是的,每一名唐军都在竭力维持西域的局面,但不到两万的唐军势单力薄,在失去长安的兵力、物资支援后,已经无力单独对撼来自葛逻禄、大食、吐蕃等势力的四面围攻,尤其是吐蕃,眼下势力如日中天,正是巅峰之时,唐军的战线逐步收缩,安史之乱后,几乎就是被动挨打。
    这也使得西域唐军在面对同样虎视眈眈的回鹘时,不得不出让部分权利,来换取回鹘对唐军的支持--至少回鹘与大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关系融洽的。
    杨参长长的叹气道:“西域之地,地域虽广,但气候干燥,耕地不多,唐人更少,无论北庭还是安西,我们依赖的根本,还是河东、陇西的汉兵与长安的给养,但河西陷入吐蕃之后,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五十多年来,我们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但结果呢?如今西域既失,凭你我之力,纵有恢复疆土之志,面对吐蕃、葛逻禄十万联军,亦无力回天,此不可不认也!”
    裴奇等唐将皆无言,杨参所言属实,西域的形势是敌强唐弱,尤其近十年来,唐军的主动权已经逐渐交给了拥有控弦之士数十万的回鹘人,自身只是配合回鹘抵挡吐蕃的力量之一而已。
    “杨某与众兄弟一般,自然热切盼望长安收复西域,但五十余年来,这个希望愈来愈渺茫。如今西域尽墨,我等被俘之人,是老死监中,还是昂首走上刑场,或是留着性命乞活?”
    其实众人心里都知道,唐蕃交战,都有把对方俘虏打散编入军伍的传统,只因这些俘兵原本就是合格的战兵,不用进行长久的训练就可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就是这监牢里的三百号人,亦是如此,如不出意外,等再过些日子,等这些人的精气神与抵抗意志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吐蕃人便会将他们中的大部分打散编入军中,极少数实在无法收服的将兵,便砍头了事,哪朝哪代,勿论汉夷,都是这么干的。
    也许,他们的余生,绝大部分将在与唐、回鹘、南诏、大食人的战争中消耗尽!
    看着无言的众人,杨参又提道:“杨某与吐蕃论相达成了一致,我若为吐蕃千夫长,其一,不与大唐、回鹘为敌,其二,只在西域不去吐蕃,其三,可独领一军。眼下,杨某将招募军兵将佐开拔河中,与大唐宿敌大食相争,众兄弟可愿随某前往?!”
    裴奇“哼”了一声,却不言语。杨参见状,又向众人拱手作辑道:“如此,杨某明日再来!”
    待杨参一走,裴奇望着挚友陈致远、尉迟无病一叹:“唉,命在他人手啊!这杨参能与吐蕃大相谈成那三点,倒也不全是一无是处。。。。。。”
    第二日,杨参却没有来,让原计划再大骂一通的裴奇等人有些怅然若失。
    杨参去了羁押士卒的民房,这些底层军兵倒是好收拾一些,在好言相劝加威逼利诱之下,除却只愿回家种地之外的少许人外,大部都已经登记入军册中,就是那些伤者,他也悉数收留或资银遣散,以争取军心。只是待到领取盔甲之时,支?塞汝贡敦却仍然给他们发下了先前缴获的唐盔唐甲,若不是伊罗卢城已城头变换大王旗,杨参还不由得有些恍惚,我们到底是唐军还是吐蕃军。
    待到第三日,杨参才再次来到监牢,此番,他却带来了一些蒸气腾腾的肉汤。
    憋了一日的裴奇,这回却没有那么多的怒气了,他只是瞥了一眼杨参:“唾面自干的逆贼,还有脸来?!几桶肉汤就想收买这班老兄弟,痴心妄想,滚!”
    杨参嘿嘿一笑:“昨日教化牢外军兵,颇费了些时辰,今日特来道个不是。众兄弟,杨某前日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如今既已沦为吐蕃阶下囚,这命也不是自家的。如今既有机会,不日大军开拨,本将只有跟大伙在一起,才有与大食一战的资本与勇气。”
    “谁说过要与你同流合污了?”裴奇冷笑一声:“笑话!任你三寸不烂之舌,某等皆不为所动,念朋友一场,你走吧!我等就当先前的杨参已经死了!”
    杨参却只自言自语:“此番出战,哪怕是在吐蕃军中,杨某也不敢失了我旧唐人的威风、坠了我唐军的志气。眼下某已集结两千兵力,内中有战兵上千,杂役七八百,余下伤者皆悉数随军治疗。只是苦于无统兵之将,不止五百夫长、百夫长、就是十夫长也缺得紧,众兄弟若有想法者,这便可随杨某而去,军俸菜金之类与吐蕃军即日一概发下,断不会少半分半毫,好歹胜过在这监牢里吃糠菜烂饼。”
    他这话一出,也有少许俘将悍兵有所心动,那隐然成为众俘将之首的裴奇却只转过身,不再理会杨参,余者便无人应答,杨参见状,吩咐跟随将肉汤递与每间监室,只拱手道:“如此,杨某明日再来。这肉汤却是杨某亲手监制,请慢用。”
    待杨参一走,陈致远看了尉迟无病一眼,他从后者眼里读到了些许认可的信息,便靠近裴奇道:“德远兄(德远:裴奇字),那杨参所言不假,哪怕有控弦几十万的回鹘相助,也无法抵挡吐蕃骑兵的进犯,如今安西落到这般地步,任你我这些人之力,已无力回天,要么做那种田奴人,要么被充为蕃军,我等的选择委实无多。”
    裴奇一叹:“吾何尝不知,只是心中不甘罢了。”
    第四日,杨参早早便来到了监牢。出乎意外的是,陈致远与尉迟无病皆对进来的杨参道了声谢:“自正清兄来后(正清:杨参字),我等吃食也好了些,昨日的肉汤,我等也喝了,多谢!”
    杨参暗自吁了口气,这四日来,他承担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不说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只要他们不太嫌弃自己,就成功了。
    “二位兄台言重了!”杨参对着四周狱室的悍兵俘将叉手行礼,最后回到裴奇、陈致远、尉迟无病三人脸上道:“安西唐军如今止剩二千余众,若是打散编入吐蕃军伍之中,他们或死或生或伤,我等只有自求多福,若是聚成一军,勿论战时或是闲时,皆能相互照应,诸位兄弟,已经决定入我麾下的老唐军,我杨参必须要将他们照顾好,让他们和他们的妻儿有吃有穿,但我需要你们的帮衬,哪怕只是为了这班老军,还望三思而后行啊!”
    这一句颇有些杀伤力,裴奇几欲反驳,临了,却将那些话狠狠的咽了下去,只无奈的道:“正清兄,我等商议一下,你明天再来罢!”
    第五日,杨参携带腰牌与印信直接来到监牢,几乎所有在押的安西唐军皆接受了杨参的邀请。
    于是,杨参收拢被吐蕃俘虏的唐军,又征得支?塞汝贡敦同意,在城内征集了少量汉人健儿,共计有战兵一千二百,辅兵杂役七百有余,这其中,自然不含由涅?赤桑羊顿亲率的一百吐蕃护卫,他们是监视杨参的。
    支?塞汝贡敦并没有怎么刁难杨参,不仅钱粮器械悉数发下,还听取了杨参鉴于这支军队皆身着红甲红樱的特点,成立了吐蕃汉人“朱雀军”。
    这些俘兵中,原本就有伙长、戍主、镇将一级的统兵官,皆被杨参直接委任,这省却了许多事,尤其与其相识的陈致远、裴奇、尉迟无病三位镇将,皆被委以五百夫长(吐蕃军中偶设五百夫长),参照郭守捉的模式,以陈致远领三百陌刀营,尉迟无病领六百轻骑营,尉迟麾下又有刘复周、王宗保辅佐,裴奇领三百重骑营,裴奇又推荐了张任领辎重营,草创了这支吐蕃汉军的班底,也让众俘兵对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抗拒。
    支?塞汝贡敦对杨参编练军伍的事并不做过多干涉,如果不是因城内吐蕃军众多,那涅?赤桑羊顿率领一百吐蕃人又几乎寸步不离的“护卫”,杨参有那么一刻甚至想过要带兵反出城去。
    为什么吐蕃人这么信任自己?这是杨参一直悬在心中的疑问,当然,很快他也将明白真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