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月弯弯照汉室 > 正文 第二十七章史记留芳史迁有瑕
    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年间任太史令,负责天文、历史撰史,相当于现在国家文史馆馆长的职位。司马谈立志写一部纪传体史书。
    在武帝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期间,司马谈因病逝世了。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说:“我作为太史而不予历史评论记载,心中十分愧疚,希望你承担其编撰历史传记的责任,这样我死也瞑目了。”司马迁答应了。
    司马迁早年接受孔安国、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影响,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反对暴政,推崇仁义礼智信。
    司马迁对武帝的严刑苛政,穷兵黩武微词不小。但出于对历史负责和对良心负责,司马迁还是尽全力撰写的公正严谨符合史实。
    人是有自己思想和感受的,不是机械的记录工具。所以每个人对事件的认同与评论一定是不同的,更何况司马迁因李陵投降一事,被武帝判了宫刑,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如果说不仇恨,你信吗?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骁勇善战。公元前99年,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西域。李陵请求出战。
    武帝对李陵说:“没有马匹了。”一般懂事的属下听领导这样说话,就知道领导不同意这事。而李陵跟他爷爷差不多,就是死犟死犟的!
    李陵说:“没有马匹,我带步兵也可以出征!”这话把武帝怼的不知再说什么了,总不能说步兵也没有吧!武帝只好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率5000步兵出发了。在浚稽山下,李陵部队被匈奴3万骑兵包围。
    5千步兵跟3万骑兵作战,一般人不等打就尿裤子了。李陵不愧将门虎子,毫无惧色,列队御敌。
    李陵命令士兵用辎重车辆首尾相连建成屏障,让弓箭手做好射击准备,自己持令旗坐阵中央高台上,十余名骑兵往来穿梭,传递命令。
    匈奴且鞮侯单于指挥骑兵从山坡上冲袭下来。且驰且射,但匈奴骑兵都是臂张弓,在马上准确度和力度都不行。
    当匈奴军队进入汉军弓弩射程内时,李陵令旗一挥,号角响起,汉军四五千只弓弩齐发射向匈奴骑兵。矢如飞蝗,疾似闪电,汹涌不断。
    李陵这次出征,知道步兵遇到匈奴骑兵,一定处于弱势,所以他让士兵每人最少带100支箭羽,步能兵战胜骑兵的就是弓弩。
    汉军一阵弓弩过后,匈奴骑兵死伤三千余人,侥幸躲过箭矢的骑兵刚冲到阵前,又被手持长枪的汉军捅下马来,当场斩杀。
    匈奴且鞮侯单于恼羞成怒,堂堂的骑兵竟然干不过步兵,哪有这样道理!命令骑兵再次冲锋,结果跟第一次一样,死伤众多,还是没有冲破汉军阵营。
    匈奴第三次冲锋,第四次冲锋,仍然没有成功!且鞮侯单于一清点人员,死伤8000余人,这时他才知道低估汉军步兵的作战能力了!
    且鞮侯单于赶紧调兵遣将,共召集80000万骑兵,轮番进攻。
    八万对五千,十六比一。李陵再能耐,汉军再勇猛,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汉军弓箭射光了,开始站在地上跟骑兵拼杀,这时匈奴骑兵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而李陵盼望的路博德带领的援军迟迟没到。
    战到最后,汉军只有400余人逃回了汉朝。李陵被俘后投降。
    消息传回朝廷,武帝极为震怒,大臣们都怪罪李陵。只有司马迁替李陵说情:“李陵虽惨败,但也杀匈奴过万人,功劳足以传扬天下!李陵不死而降敌,是为了日后立功抵罪报效朝廷!”
    也许司马迁说的有道理,但讲话的时机不是时候。武帝正在气头上,听司马迁这样说话,以“诬罔”之言押入监狱,并判宫刑!
    司马迁这样的遭遇,让他没有一点偏见和怨恨的去写武帝可能吗?
    司马迁对武帝不能公正的记述有情可原,但对卫青霍去病的记载评述也有偏颇。
    因为司马迁骨子里有门第观念,看不起卫青霍去病私生子的身份,而且认为卫青霍去病的得宠来源于皇后卫子夫的裙带关系。
    司马迁对霍去病的描述近乎是一个居功自傲心理阴暗的纨绔子弟。专门讲述了霍去病把武帝赏赐的酒肉吃不了扔掉,也不给士兵吃的事情,还附加上霍去病让士兵饿着肚子踢“蹴鞠”的事。
    霍去病射杀李敢,武帝下令不准外传,可司马迁硬是写进了史记。司马迁不吝笔墨赞扬卫子夫“嘉夫德若斯”,实际上是为了谴责武帝的暴君行为,逼死了卫子夫。
    司马迁给卫青霍去病两个人,合并到一个列传中“卫将军骠骑列传”,而为李广单写“李将军列传”。并把卫青霍去病写入“侫幸列传”中,公开讽刺卫青霍去病的裙带关系。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的记载可谓惜字如金!记述霍去病的死就廖廖一句话:元狩六年而卒。而对李广一生做了连篇累牍的描述,并带有极其明显的赞扬倾向。对李广的自杀,责备卫青的言语跃然纸上。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显表达了对武帝的愤激不平,控诉了武帝的暴行。可惜任安因太子刘据事件牵连,在狱中读完这封信后,就被腰斩了。
    南宋学者黄震曾评价司马迁贬低卫青霍去病,推李广的做法是“笔法不公”!十分尖锐地指出司马迁在史记中夹带私货: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犹在。
    著“明史艺文志”的陈仁锡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评述道:没有卫青霍去病两位将军,那么“终汉之世,边境无宁日矣”!“卫霍之功安可没乎”!
    现在很多文艺作品,描绘司马迁把史记让武帝看了,武帝把史记烧掉了,多亏司马迁留有底稿,这纯属扯淡!
    如果司马迁把史记给武帝看了,司马迁全家都没命了,这部文学巨著可真的就毁掉了!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没敢给任何人看,放在女儿手中保管。司马迁死后,女儿嫁给了弘农杨氏第一人杨敞,生两个儿子杨忠、杨恽。
    杨敞是霍光的亲信,后任汉昭帝刘弗陵丞相。
    杨恽从小就喜欢阅读外公写的史记,在汉宣帝刘病已年间,杨恽因举报霍光儿子造反有功被封侯。杨恽趁宣帝高兴之际,把史记献给宣帝。
    宣帝是一个开明大度的平民天子,阅读完史记后,同意刊发。
    从此这部千古杰作,才得以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