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秦宫秘志 > 第十章宝壁自生辉
    当然,这么长的故事,吕不韦绝不可能对赵政一天讲完,他是一天接一天讲下来的。这一天,当他讲完了信陵君“救赵盗虎符”的故事后,这才把话收住,说:“我看,这些故事,就讲到此为止吧!列国的故事多着呢,它是十天十夜也讲不完的,还是以后再讲吧!”
    赵政却是不依,他硬缠着吕不韦说:“不,不,还要讲,还要讲!我就爱听故事嘛!”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屋里取来那年过年时吕不韦送给他的假和氏璧,说:“你不是说,这是假的,还有块真的,那真和氏璧是怎么回事,这里头一定有故事,你就讲给我听吧!”
    “那好说,我就讲给你听。”吕不韦又开始讲述起来
    事情,发生在盛产美玉的楚国。当时,正是楚厉王当楚国大王的最后几年。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他家就住在荆山脚下,以采玉为生。有一次,卞和在荆山上采得一块玉矿石,并发现这玉矿石颇为奇特,里头隐藏着极其珍贵的美玉。
    他大喜不禁,就带着它去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接过玉矿石,并叫来了一位玉工,让玉工来鉴定真假。这个玉工并不识货,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一听,勃然大怒,说卞和故意欺骗他,就定了他欺君之罪,叫武士将卞和的左脚砍下。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当了大王,卞和又抱着这块玉矿石来敬献。楚武王也叫来了一位玉工鉴定真假,不料这个玉工也不识货,还说这不过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楚武王更怒,又定了卞和的欺君之罪,命令武士砍去他的右脚。
    “这两代楚王完全是大笨蛋,怎么能把这么没用的玉工选进宫呢?这两个玉工也太浑帐了,要是我当大王的话,非把他们碎尸万段不可!”小赵政气呼呼地说。
    吕不韦一笑,又说了下去
    楚武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楚文王即位了。卞和还欲去敬献这块玉矿石。可是,他这时已成了废人,因双脚被砍掉了,怎么能到国都寿春去呢?他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有心再去国都辩白却难抵寿春,心里好伤心哟!于是,他便一个人抱着玉矿石,在荆山脚下放声大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
    吕不韦说到这里,他把话突然顿住了。他是想改日再给小赵政接着讲这个故事,讲时穿插些自己的意图,以便让小赵政从这个故事里能悟出更多的道理,从小激起他长大后争强为王称霸天下的愿望。换言之,也是在吊赵政的胃口。
    “快讲呀,快讲呀!”赵政正听得出神,他急得都有些生气了,埋怨说:“你还是老师呢,真跟大街上那些挣小钱的说书人差不多,干嘛说着说着就不说了呢?你快点讲吧,不讲完我不放你走!”他那双小手,竟紧紧位住了吕不韦,像是怕他跑掉似的。
    其实,小赵政愈是埋怨,吕不韦心里愈是高兴。因为他看出来了,赵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大约是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一些灌输。于是,他又接着讲了起来
    这卞和在荆山脚下只是个哭,眼泪哭干了,嗓子哭哑了,最后眼睛里哭出了血,凡是见到他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难过的。
    这件事情,终于传了楚文王的耳朵。楚文王了解卞和的遭遇,很同情他,就派了个使臣,带了些金银到荆山脚下来看望卞和。这个使臣见卞和哭得那么伤心,就把带来的金银交给他,安慰说:“你的双脚被砍,那是以往的事了,可你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伤心呢?再哭再哭,你的双脚也长不出来啊!再说,你把没用的石头当成美玉献给大王,欺骗大王,大王因此治你之罪也不为过呀!如今的大王十分贤明仁义,他很同情你的处境,派我给你带来些金银,你拿回去好好过日子吧,就不必再回想当年那些伤心事了。”
    卞和摇着头,嘶哑着嗓门,痛心地说:“我哪是为自己的双脚被砍而落泪呢?我伤心的是,我献给两位大王的,明明是块无比珍奇的美玉,两个玉工却硬说是块没用的石头;我明明是个诚实的君子,大王却以为我是个不可饶恕的骗子,像这么真假不分,是非不辨,我怎么能不伤心呢?
    如果大王真知道我受的委屈,并且真正同情我的话,那么就请他找一位确实内行的玉工,将这块玉矿石作以鉴别。如果它真的不是美玉而只是块普通石头的话,请即判我杀头之罪。可如果它真的是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这就足以洗清我多年蒙受的不白之冤了。”他请求使者再将那块玉矿石带给楚文王。
    使臣回到朝廷,如实将卞和的话转达给了楚王,并又呈上那块矿石。楚王一听,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就立即下令找来一个很内行的玉工。玉工将这块矿石拿来,经过精雕细刻,取掉玉璞,露出玉璧,这果真是块无价宝璧。为了表彰卞和的功劳,楚文王便把这块宝璧命名为和氏璧,并封以卞和大夫的职位。
    从此,这块和氏璧就成了楚国的镇国之玉,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一直传到楚威王的手里。后来,楚相国昭阳领兵立了大功,楚威王就把和氏璧赐给了他。可惜不久,这和氏璧却被人盗走了。
    “呀,现在它在哪里呀?”小赵政关切地问。
    “你放心,和氏璧是丢不了的。”吕不韦平静地说了下去。
    和氏璧被盗之后,三传两不传,竟然传到了赵国,最后落在赵惠文王的手里,成了赵国的镇国之宝。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很远,后来被一大国的君王知道了。这个君王很想得到这块宝璧,就派了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愿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取这块和氏璧。赵国派了个上大夫蔺相如出使这个大国,商谈这件事情,结果蔺相如看出这个大国没有诚意,又连夜派人将这块宝璧送回了赵国,这位君王便没能将这块宝璧搞到手,他至今对此事还耿耿于怀呢!
    “那,这个大国的君王是谁呢?”小赵政听后,急急问道。
    “大国嘛,你还猜不着?”吕不韦故意不说。
    “是秦国,是我们秦国!”赵政十分惊喜地说。
    “是的,正是秦国。”吕不韦说。
    “那么,想得到和氏璧的大王便是老爷了!”赵政惊得呼喊了起来,吕不韦连忙制止了他的失常举动。停了一会,赵政便发狠地说:“哼,等着瞧吧,老爷弄不到和氏璧,可我非把那块宝璧搞到手不可!”
    “其实,普天之下,好的东西多着呢!”吕不韦乘机又说开了,“大老远大老远的国家咱不说了,就咱们中华七国,秦国虽然国力强大,可我们所要的好东西,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多的是,有好多好多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如果把这些东西在出产的地方陈列起来,让你骑上最快最快的马转圈儿去看,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看完呢!”吕不韦简直跟讲神话故事似的,给赵政说了这么一番。说这些,他当然有他的用意了。
    想不到,赵政却不屑一顾,他十分轻蔑地“哼”了一声说:“我干嘛要骑马转圈儿去看呢?我命令一下,将天下所有宝物全集中在咸阳宫殿,我一会儿不就看完了!”
    “好,有志气,有志气!”吕不韦连连夸奖着小赵政。这时,吕不韦又拿起那块假和氏璧,对赵政说:“其实,和氏璧的故事,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是宝璧必然尽生光辉,是石头必然黯然失色。它还给我们以启示,那便是勿把宝璧当石头,勿把人才当庸才,这才是它真正的寓意。
    纵观历史,横看春秋,无论哪一个国家,全都是因为有了真正的人才而强大,因误用了庸才而衰弱。但是,有些人才,他们也像那卞和献的玉石一样,他们有才不露,怀才不遇,君王就应该识别他,重用他。而有些人才,他们虽有才能,却也会有缺陷,那么我们就应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真正做到量才用人。
    其实,一部列国争战史,实际也是一部人才竞争史,没有哪一国的君王,会因为人才的兴旺而致使国家衰败的;也没有哪一国的君王,会因为人才的匮乏而致使国家强盛的。你不是在问如何当大王吗?可以说,这也便是做大王的诀窍。可以说,当大王的,他们天赋的才识本事的大小都无关紧要,而最要紧的乃是他对人才的掌握、发挥和运用。
    其实,一个国家所有人才的才智都可以集中为这个国家君王的才智,一个国家所有人才的成绩都可以集中为这个国家君王的成绩,这是一定的,必然的。”
    听了这段话,赵政似懂非懂,但他仍不满足,又问:“那么,究竟是人才多还是庸才多呢?”
    “当然是人才少庸才多了。”吕不韦说。
    “既然庸才都挤在君王周围,君王应该怎么办呢?”赵政反问。
    “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真要是到了这步田地,那君王就应该清除包围自己的庸才,启用有胆有识的人才。”吕不韦说,“其实,人才有人才的用处,庸才也有庸才的用处。一般地讲,人才都比庸才聪明、刚毅、果断、勇敢、顽强,而庸才则比人才愚笨、迟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但庸才比人才最大的优点是听话,君王叫他们往东他们决不往西,君王命他们朝南他们无一朝北,这足以令君王少费许多口舌更少费许多心思。
    关于这一点,人才们则远远不是这样,他们会固持己见,非争个你高我低,弄得满朝文武,全国上下,议论纷纷,不知所往。有时候,君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搞愚民政策,到了这个时候,庸才们都唯命是听,人才们却各逞其能,必欲把君王的谜底揭穿,这却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
    吕不韦想了想,又说:“我再教你一样为王者的本领,那便是‘打天下,靠群雄,治天下,靠一人。’此话怎么讲呢?那便是,当你需要统一的时候,你必须不遗余力地搜罗人才;天下人才,皆为我用;天下智慧,皆为我用;天下力量,皆为我用;休管他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休管他出身贵富与贫贱,只要是人才,皆精雕细刻,才能见其美玉,这就要求这位王者必须独具慧眼。
    话说透了,当今七国争雄,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哪一个国家拥有了人才,它便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否则,这个国家便有亡国之忧。可到了天下统一的那个时候,就不一定能用这么多的人才了。范蠡有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高明的君主对于自己的臣子,当着他们打天下的时候可以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当着天下统一需要治理的时候,必须由君王一人专权一人说了算,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列国争雄一旦获得了统一的时代。
    必要时,还可以杀掉一些才高谋深功名卓著的臣子。越王勾践正是这样做的,他其所以能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所依赖的全是范蠡、文种二人,听取的全是他二人的计谋。可是,他逼死吴王夫差,灭了吴国之后,心里就想:越有才干的人越是靠不住的。万一他们变了心,对付起来就困难了。范蠡最先看出勾践的心思,在越军大胜之际,早早一走了之,免了杀身之祸。
    文种则不然,他是被勾践赐给‘属镂’剑而自杀的,这也正是夫差赐给伍子胥让其自杀的宝剑。于是,勾践便少了许多心腹之患,他的政权得到了稳固,成就了霸主之业。所以,当大王的,还必须根据需要,该用人才时便用人才,该用庸才时便用庸才,该杀人才时便杀人才,该杀庸才时便杀庸才。一切,都取决于这些人是否对你忠诚。可以说,这些,便是当大王的最主要的窍门。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赵政默默地点了点头。